艺术设计创新与民族传统文化

时间:2022-06-15 03:10:07

艺术设计创新与民族传统文化

内容摘要:文章从传承和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设计创新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论述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设计创新的重要性和基石作用,以促进现代设计走上立足本土化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设计创新 传统文化 本土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艺术设计的灵魂。长期以来,中国设计受到国内大环境的影响,在设计创新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究其原因,中国设计的成长与中国市场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客观上,从行业层面表现为在各个领域难以主导设计市场,比如在工业设计、建筑环境、动漫设计等产业中,往往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外国设计公司或设计师,国内设计公司只能做一些辅的工作。从具体实施层面来看,设计师也受业主要求、时间效率、经济利润等因素所束缚,局限了设计本体艺术性、创新性的发挥空间,进而影响了设计创新的发展。因此,中国设计师应寻找属于自己的创新发展道路。早在2004年,第二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就提出了“为中国而设计”的口号,号召中国的设计师们开创现代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创新之路。中国设计要走向国际,离不开中国文化特色,只有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吸收现代的设计理念,才能走向国际化,走向成功之路。

一、设计创新需要对民族传统文化再认识

现在国内一些设计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上呈现“熟视无睹”和“妄自菲薄”的状态。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缺乏新鲜感,看的太多,在视觉形象上已是“老套”,无法体现创新;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很重要,需要继承,但对传统文化多是浅显地做表面文章,具体就是传统文化被浅用,传统符号被“滥用”,在设计中,生硬地加入祥云、水墨、汉字等传统元素符号,就称之为“理解了传统文化”。更有甚者,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忙于眼前的设计任务,娴熟地运用“拿来主义”,简单追求视觉感观上的满足,一味生搬硬套国外的设计形式。因此,我们应静下心来阐绎经典,真正地去理解传统艺术的思想,并为我所用。

从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中,我们应该感到,在发掘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要汲取现代的设计理念及现代审美情趣,将传统精神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以现代的方法加以演绎,使之更具感染力,做到古今结合、艺工同治,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本色的设计作品。

二、民族传统文化在设计创新中的无可替代性和基石作用

设计创新离不开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去创新,或者简单复制模仿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把扎根于本民族悠久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本色的设计风格凸显出来,才是我们最具特色、最具创新精神的设计艺术风格,也才是不可替代的。抄袭别人的设计,最终只能被设计发展的大潮淹没。模仿不是学习的目标,其目的是在模仿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新技术,为走自己的道路,为形成自己的特色奠定基础。在这个问题上,日本设计界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现在,日本是设计强国之一,但在最初的日本设计界,也曾一度被国际上认为是“抄袭工人”,他们为了追求地道的美国风格,完全采用美国的设计标准,结果生产的产品根本不适合本国国民使用。但他们在掌握了西方先进的经验和基本技能之后开始觉醒,认识到只有将本民族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设计根基与灵魂,才能在设计界真正走出自己的道路。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和努力,日本终于创立了一个有自身民族特色、被国际认可的设计体系。

文化是艺术设计的基础,民族传统文化是设计创新的基石。现代设计必须回溯传统智慧,汲取有益营养。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和艺术思想。在同大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古代先民创造出了像瑰丽的原始彩陶、雄奇的殷商青铜器、精美的汉代漆器、绚烂的唐三彩、优雅的宋代瓷器、典雅的明式家具、华贵的清代景泰蓝等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这些伟大的工艺美术成就,传承着中华民族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民族精神,并以其直观、生动的方式向世人展现了杰出的艺术思想,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粹。它们是现代设计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宝藏,它们为我们的艺术设计提供了更永久、更丰富的素材,激发着我们的创作灵感,保证着我们设计的民族性。

在世界范围,优秀的设计也必然反映特定的民族风貌。不同地区经济状况、人文思想、民族习惯表现在设计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同国家的气质,如德国的严谨、日本的细致、法国的浪漫、北欧各国的自然等,无一不在设计作品中得以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的设计风格也在不断交融,但民族的烙印始终刻在设计者的思想里,蕴涵在其设计作品之中。

三、立足传统的本土化设计是设计创新的必然选择

本土化是对本民族审美理想、创新精神的肯定与弘扬。现阶段的中国经济正飞速发展,文化建设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建设肩负责任大国的社会时代背景下,我国当代艺术设计必须立足本土化的发展道路,以兼容并包的胸怀和世界性、前瞻性的眼光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民族特色。我们必须创新,努力发掘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内核,寻找沟通经典的能量源泉,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准确把握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贴近本民族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创造出具有民族精神的设计风格,这才是中国设计走向国际化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张道森.中外美术对比发展史[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2]张绮曼.关于设计创新[J].美苑,2006(3).

作者庄磊系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

江南大学在读硕士

王安霞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师

上一篇:创意是视觉艺术设计的原动力 下一篇:浅析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