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马局经典20局②

时间:2022-06-15 03:05:57

进马局经典20局②

进马开局法已有很久的历史,首着马八进七(或马二进三)即为传统的进马局。随着棋艺向着深层次、多元化的发展,马二进一(或马八进九)也纳入进马局的范畴。兵家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进马局属于稳健反击型。讲究细微处见功夫。体现了寓攻于守,后发制人,以逸待劳的战略意图。

进马局不似中炮对屏风马、中炮对反宫马、顺炮、仙人指路以及列手炮等有一定的定式套路,进马局根据双方的变着可能形成屏风马、反宫马、单提马、过宫炮、三步虎和后补列炮等多种子力结构,是一种含蓄多变,转换灵活,生命力强的布局。进马局理论性相当强,行子布阵动作极为细腻,得与失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运用上有一定难度。一般来说,只有在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流行布局的基础上,采用进马局才能得心应手。任何布局没有绝对好坏之分,实际对局时,关键是因人而施,因局而变。

在当代布局多元化、复杂化、深度化、创新化的今天,熟悉和掌握各种类型的布局阵势和基本原理,理解其中的变化规律,能够举一反三是一名优秀棋手的基本功。俗话说:棋无定法。开局阶段的子力部署切忌生搬硬套,墨守陈规,应灵活多变,勇于创新。只有多变才能出其不意,只有创新才能攻其不备。进马局的战略思想是以逸待劳,先进行阵地布置,调兵遣将打好基础,然后再较量中残局功力。进马局常被一些象坛顶尖高手作为出奇制胜的法宝运用于各种全国大赛,有时作为使对手不易预测的战略部署来运用。

最早运用进马局的历史要追溯到解放前,1917年镇江王浩然(曾获1917年扬州十二名手冠军)、扬州名手窦国柱、上世纪40年代北方八猛之首沈阳徐词海、北京名手谢小然等多次在比赛中运用进马局。1952年北京名手谢小然与冯锦诸先生合编《象棋精编》一书收藏进马局的几个布局变化,评解详尽。进马局正式登堂入室是1978年全国象棋比赛,辽宁赵庆阁使用进马局战胜广东杨官璘,爆出比赛冷门,使进马局在全国舞台上大放异彩!尤其是步入90年代以后,在以特级大师胡荣华、吕钦、许银川、陶汉明、洪智、王天一、郑一泓、卜凤波、庄玉庭、陈寒峰等,象棋大师赵庆阁、阎文清、金波、宋国强、尚威、陈富杰等为代表的棋坛国手的共同努力挖掘下,进马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打破了以往陈旧老式着法,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其寓攻于守,后发制人,以逸待劳的战略思想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和推崇。据网络统计,近年来重大比赛进马局胜率呈上升趋势,抽样统计结果显示:胜630局,和578局,负484局,胜率55%,点击人气3145198。

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辽宁象棋大师赵庆阁曾与陈瑞权编著第一本象棋布局《进马局》,2000年赵庆阁和刘海亭编著第二本象棋现代布局《进马局》,这本专集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进马局的各种最新攻防变化,适应多层次读者需要,深得广大读者好评。2007年杨典、杨伟和刘锦祺编著第三本象棋现代布局《象棋进马类布局战术》,这本专集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新世纪进马局布局战术发展概貌和布局新姿。

本期我刊再度携手杨瑞忠先生,隆重推出进马局当湖经典二十局大型策划稿,从各阶段历史时期的全国大赛名手对局中,精心挑选出二十盘经典代表作。这些全国精英在比赛中一举夺势的布局飞刀,构思深远的中局技巧,炉火纯青的残局功夫,精妙绝伦的临门一脚和高瞻远瞩的全盘谋略,无不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经过我们的倾力筹备、组稿,这道“色,香,昧,形”俱佳的饕餮大餐终于可以呈现在广大读者朋友们的面前。时光可以磨去我们的青春,但永远无法褪去经典对局所进发的艺术光芒!下面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来感受这些经典对局的魅力吧。

上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谈 下一篇:浅析体育教师师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