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18 05:53:00

浅谈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形象思维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形象思维能力的增强,不仅有助于提高化学学习,还会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提高。中学化学有丰富的形象思维素材,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广阔的。应结合不同的实际,应用不同的表象语言、模型等方式进行。

【关键词】化学教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基础学科,这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有着丰富的形象思维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培养,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笔者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

一、增加表象积累,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在化学教学中注意积累表象,能力形象思维提供思维材料,而学生的表象越丰富。将越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可用直观形象材料强化、充实学生的感知,使学生获得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表象,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供基础,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做好实验。化学实验能展示物质与变化的全过程,能丰富学生的视觉表象,某些实验中也可能还有听觉表象、嗅觉表象或触觉表象,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因此,老师应启发学生做好实验。例如,在氯水化学成分分析时,通过氯水与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银溶液、嗅化钾溶液等物质反应的几个简单实验,由现象分析得到相应结论。这样比仅凭化学反应式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氯水的化学成分,使学生获得的表象更丰富,对知识理解更深透且记忆深刻。

(二)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多样,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艳、音响逼真、动静结合、形象生动的特点和优势,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手段。

(三)运用形象化语言讲课。教师讲课的语言越是生动、形象,越能激活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中的相关表象,越能充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当前的认知活动。恰到好处的比喻可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时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将陌生的概念与熟悉的表象建立联系形成新的表象。如用“自行车轮子转动时,一根根辐条都可数,但一旦高速旋转起来时,就感觉辐条是无数的了”来比喻在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形成的电子云;把核外电子运动比喻为“洋葱”“西瓜瓤”诸如此类,形象贴切的比喻或诙谐有趣的表述,是吸引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生动表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充分利用直观教具。重视教材中大量插图以及各种挂图、模型、模具、展示板等教具的使用,尽量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如无机高分子材料的展示板、有机物分子模型的使用等。

(五)充分开发校内校外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物质与化学变化现象。条件允许的时候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一些与学生学习的化学知识有关的单位或者自然环境。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培养喜爱观察的好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应当注意保护学生对演示的观察热情,多做实验,尽量使实验现象明显而富有变化。必要的时候还要用实物投影把实验过程和现象进行放大处理,对比较简单容易的操作,动员学生上台演示,尽量改变教师讲解时“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此外教师应特别注意从日常生活、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布置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观察、探究。新教材课后有许多研究性课题、家庭实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观察力,培养学生形成爱好观察的习惯。

(二)学会全面观察事物。1.在实验开始前必须明确观察的目的,制订观察计划。学生只有明确目的,知道自己在观察什么,通过观察获得哪些资料,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根据自己的目的拟定好观察计划,制订观察路线、步骤,才能在系统观察中进行层次清晰的观察。2.掌握基本的观察程序。按顺序观察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有系统、有条理地观察,避免遗漏,也能为后面的信息加工自理和提高思维活动的速度及正确奠定基础。一般来说观察静态事物结构时要注意按照“逻辑顺序”。参观某个地点的时候要注意“空间顺序”。3.发挥多种感官的积极感受作用。鉴于物质以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在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而且有时还要用手感觉或用鼻子闻甚至借助仪器的帮助。因此,要能够根据观察的目的,发挥各种感官来感知观察对象,这样才能观察得比较全面。如“检查氯水纯度”的过程中,学生既要用耳倾听辨别爆鸣声和尖锐或轻微程度,又要在发声同时观察酒精灯火焰受爆炸气浪影响而发生的异常摆动情况,还要注意到手中的试管温度有明显升高的现象。

(三)要有重点地观察事物。多种观察并存,只有抓住重点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才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求有重点地观察事物。对不同的实验,由于目的不同、内容不同,观察的目标不同。对其中本质的、主要的反应要进行重点观察、仔细观察,而对那些非本质的现象就可以给予忽略、排除。如用实验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加到稀盐酸中有无气泡产生,反应快慢和加热的一些情况,而不是把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放在突出位置,如果是通过金属与盐之间的置换反应来确定,那么锌、铁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铁放入硫酸锌溶液,足量锌投入硫酸铁溶液等各个操作中,就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金属单质表面的变化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三、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深刻体会和把握化学现象和本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大胆地进行想象,促进学生形成遇到事物和现象时,就不由自主地进行联想和想象的意识,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技巧,对化学现象和本质进行想象、加工和创新的习惯。

(一)培养丰富想象。因为表象也是想象的基本材料,表象越多、越完整,想象的内容就会越丰富越深入,在教学中要深化教学改革,利用教材中的难点,启发学生思考想象。

(二)掌握情感激励教学法。激感是发展想象力的先决条件,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化学发展史中一些重要事件和典型故事,利用科学家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与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进行榜样激励,利用课文内容进行国情教育,把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系于每个学生的身上。在化学教学中,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成功的教育。同时采用低起点、小步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方式,坚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

上一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特点 下一篇:初中政治教学将法制教育贯穿于校园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