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小姐与少爷

时间:2022-06-15 01:21:46

张国荣的“十三少”,在片中的最后一段,满头苍苍银发,还不忘少年时的轻狂,确实是末代西关少爷的最好写照。

董桥曾经把张国荣形容为“最后一代的西关少爷”,我看了颇惊讶,毕竟,哥哥不是长在西关的人,但是细细想想,西关少爷的神韵在哥哥身上,或者说哥哥饰演的角色里,确实入木三分。

民国时期流行一种说法,“西关小姐,东山少爷”,东山是官宦聚居地,少爷都带官气。西关则是富户集中的寰区,西关的小姐都沾着富态的优越感。从嘉庆道光时候开始,广州一口通商的繁盛,造就了大批富甲一方的商贾,也造就了学贯中两的两关小姐。由于有了与男子同样的受教育机会,最早接受欧风美的熏陶和洗礼,她们以群体的形象集中体现时代和潮流的方向,代表着广州女性解放的先声,代表着广州二十世纪上半叶最风雅和繁华的生活。传统的西关接纳了不少先进的外来文化,并增添了其开放性、兼容性的特色。在中西文化的融汇中,在浓郁的西关民俗风情中,烘焙出一代又一代贤良淑德、内秀外美、求索进取的两关小姐,并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成为西关文化中亮丽的一族、美丽高雅的女性形象代表。

西关小姐不是一个社会团体,无固定的联系,她们之间的维系,主要是邻里间,庄来,被称为“街坊姐妹”,由于联系与往来方便,故家族和邻近的往来一般比较密切。直系或旁系长辈的子女的交往,大家庭称之为“世交”,一般家庭为免自己的子女过于闲闷,往往乐于让她们互相联系、交往。西关小姐不同于清末妇女那种小脚,蹒跚的画像,她们大多通晓文学诗词,还兼理西文。我家姑婆(西关人将爷爷的姐妹们叫姑婆)辈,几乎个个都在民国初年就接受高等教育,广州最有名的私立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前身)就集中了最多的西关富户小姐。她们对社交,礼仪,待人接物,样样精到。还有特别值得一书的是,两关小姐们对于饮食的要求。近乎到了苛求的程度。西关处在物产丰富的广州城外,所以小姐们除了一年四季,按照不同的节令,要吃不同的特色食品之外,还有水果小吃,也讲究得厉害。比如按节令上市的螃蟹,禾虫,腊味等等,都由家里的管家佣人安排妥当,保证小姐们能吃上时鲜。至于台时的荔枝,龙眼,蒲祧(可不是北方的葡萄)等则更是不可或缺的点缀。能经常滋养这样的口福,又怎不亮丽动人呢。

西关在抗战前后,其富庶程度绝对不比香港低,倭寇踏入广州的时候,一众西关富户纷纷躲到香港,第一感觉就是,这种地方怎么住的久呢?样样吃不惯,住的地方也浅窄而无趣!太阳旗被扯下去之后。大家第一件事就是赶上火车轮船回西关来。

至于说两关少爷,虽然比不上东山少爷的阔气。可是也自有两关男子的温文有致。两关少爷也和其他两关人一样,属于开放型的近代文化熏陶产物,多数的西关少爷都斯文而通达,不少都有留学或者在外国生活的经历。奇妙的是,多数的两关少爷们都不像现在香港的富二代那样开口就夹杂几句英语,中文也讲不地道。西关少爷们如果不说英语的话,你以为他们是几代传统的广州人家,话语软软的,甚至穿着也是长衫布鞋而不是西装革履,只有接待外国友人时,他们才转一口标准的牛津腔。

1949年之后,部分西关小姐少爷们躲到了香港,也将这段民国的旧梦带到海岛上,在偏安的一角重温。所以今日不少年过八旬的西关老人,还能流露出昔日的风韵。那些仍旧居住在西关的少爷小姐们,只能看着旧时光景逐渐远去了。张国荣的“十三少”,在片中的最后一段,满头苍苍银发,还不忘少年时的轻狂,确实是末代西关少爷的最好写照。

上一篇:世外桃源的新意生活 下一篇:不入怡园,怎知这春色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