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时间:2022-06-14 11:17:00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党的十七大在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等问题上的理论创新, 以期对增强人们在这一科学命题的理论与实践上的自觉性有所裨益。

关键词:十六届六中全会;核心价值体系;思想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arty congress in the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of the important position,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basic way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so as to enhance people in the scientific proposi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benefit of self-consciousness.

Keywords: sixth plenary of sixteen session; The core value system; thought

中图分类号: D0-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地位的新认识

任何思想或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 都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经过深刻思考、归纳和提炼的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科学而开放的理论体系, 人们对其科学内涵、历史地位等问题的认识, 也必将随着实践的深化而渐次达到新的高度。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之后, 仅隔一年, 就又被写入十七大的报告中, 其主要内容还写入了修改后的里, 这正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达到新的认识境界的充分体现。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地位的新认识, 反映在十七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系列论述当中, 可以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作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的论断。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在此基础上, 十七大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位的新认识。这一论断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马克思曾经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 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 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都是在统治阶级的主导下形成的。在中国, 传统君主专制社会形成的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 从精神、观念层面维护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秩序。在西方, 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思想武器赢得了胜利, 但却在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为实质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以弘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形成的时代精神, 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新的时代内涵, 坚持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和道德规范, 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第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 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就其性质来说, 它是社会主义的; 就其构成来说, 它涵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 就其内容来说, 它已不限于总的根本的认识, 而是形成了一个基本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科学体系。社会主义是我们所要建设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的方向,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 在社会主义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

二是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地位。十七大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开创,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开拓, 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成绩, 其本身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成就的重要体现。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 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 报告对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成了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之一。报告提出的“加强文化建设, 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目标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这是对十六大提出的“文化更加繁荣”的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根据这一部署, 到20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 中国的基本面貌之一就是将成为“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内容的新丰富

党的十七大不仅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而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基本层面的内容, 都有新的丰富和发展。譬如, 在指导思想方面, 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内涵和精神实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等, 都作了比较深刻的阐述。在共同理想方面, 报告正式树起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在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方面, 报告对改革开放的本质和历史地位作了分析, 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 报告还强调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这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时代精神的内容; 对“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了部署, 则更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荣辱观和道德建设方面, 报告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基础上, 增加了个人品德建设的内容, 这是从道德本体的层面上思考如何巩固荣辱观教育的成果, 使我们对道德建设的部署, 由三大重点发展为四个方面, 更加趋于完善, 更加符合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律。

当然, 十七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内容的丰富, 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问题上。这既是旗帜和理想问题, 同时也是指导思想问题。

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 明确为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旗帜。需要指出的是, 自1982 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历史任务以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便成为了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标题的重要元素, 成为自那时起我们在实践中探索的一条道路。这从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的标题就可以体现出来。十三大报告的标题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十四大报告的标题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十五大报告的标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十六大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仅从这一系列报告的标题就明显地反映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代表大会的主线。十七大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强调“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这说明, 近十年来, 我们一直致力于建设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所赖以成功的,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归根到底, 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的使命和任务, 仍然是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党中央这么明确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位, 也有利于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十七大报告还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问题。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 也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综上所述, 在经济体制不断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不断发生深刻变动, 尤其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趋于更深刻变化的条件下, 不断地丰富和加深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认识, 并以之引领社会思潮, 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 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三、途径的新探索

十七大报告指出, 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因此, 十七大对文化建设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高度给予重视, 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些部署, 对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途径,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一,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是十七大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 就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 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改革开放之初, 邓小平引用的这一论断, 指出“现在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 这种形势的出现已经为期不远”。在十六大上, 再次强调:“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 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十七大报告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

设新高潮, 与十六大部署相衔接, 符合党中央领导核心的一贯思想。围绕兴起文化新高潮的目标, 十七大报告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被确立为文化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该也必然会在这一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将得到更加稳步的推进, 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其二, 针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同时提出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报告明确要求,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此, 就必须推进理论创新, 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报告还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这些都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式方法的可贵探索。

其三, 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任务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 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完成这一任务,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也有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之所以说“有利于”, 是因为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如对优良传统的挖掘和继承, 将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有利于发扬传统美德, 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所以说“有赖于”, 是因为营造共有精神家园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作用。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需要全体国民有一个“共识机制”。一个国家及其政治制度的存在、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 必须建立在国民对一些基本价值的共识之上。其中, 最重要的基本价值是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和忠诚、对公民权的尊重和保护。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民的共同理念, 凝聚了人民的信念。不仅如此, 核心价值观一经形成, 可以极大地减少国家管理成本或治理成本, 有效提高实施公共政策的效力。总之,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局面。

上一篇:某大桥主墩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设计研究... 下一篇: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