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堂倾听的不良现象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6-14 09:51:53

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堂倾听的不良现象分析及对策

摘 要:学会倾听,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效的课堂不仅要鼓励学生“爱讲”,更要引导学生“善听”,使学生在倾听中提高,在倾听中增智。提高课堂优质效率,需要每一名教师认真研究、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倾听;不良现象;原因;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小学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增加了新的硬件设施,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改善,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教师人数逐渐增多,素质逐渐提高。但是,农村学生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有的还长期外出打工,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存有误区;家长的举止言行也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现象,为此,提高课堂优质效率,就需要我们每一名教师认真研究、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不仅要鼓励学生“爱讲”,更要引导学生“善听”,使学生在倾听中提高,在倾听中增智。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况却并不那么乐观。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在现在的课堂上,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现象一:在课堂上,老师在讲完有些问题时,经常有老师说:“这个问题谁回答?”同学们一边举手,一边大声叫:“我来,我来”,有的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对别人怎么想怎么说根本不当一回事,结果下面的同学一再重复别人的发言,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现象二:当有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后,找代表汇报结果时,台上同学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各行其是,教室乱成一团。

现象三:当有的同学回答问题不准确或错误时,有的学生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甚至发出怪声……

一、形成原因分析

学生原因:

1.学生心理特点,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为了表现自己而不去理会其他同

学的发言。

2.学生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

3.家长的言行影响学生,学生没有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教师原因:

1.教师所提问题太容易,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对答如流。

2.教师刚提出问题就指名回答,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

3.教师提问对象分配不均,经常提问成绩较好的学生,或提讲台前边的学生。

二、应对策略

1.规范训练

(1)在听同学发言前,可以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

(2)听完后,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

(3)最后再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明白,在课堂上学会倾听,不单单是用双耳倾听,更要用心去A听。边听边思考,如大家都在思考老师的问题,有同学先回答,听了之后就要想想,他的答案有没有道理,和自己的答案有没有联系。或者在他们的答案上加以改进,使自己的回答更完美,然后用“我认为可以这样来回答……”“我觉得还需补充的地方……”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2.榜样示范

(1)老师的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自身也要用心听学生的发言,不能有半点不耐烦的情绪。不管他们回答是否正确,等学生把话说完,决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也要适时点拨,对他们勇敢行为给予赞扬或。这样老师以身作则的榜样,学生定能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下,学会倾听。

(2)学生的示范。我采用的具体方法是:观察学生的动作行为、眼神等。对于那些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同学,我会表扬他们,给学生树立榜样。如我经常会表扬听得认真的同学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让其他学生有了仿效的对象。

3.培养习惯

“好习惯从小养成使人受益终身”,要使学生善于倾听,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和家长沟通,并把它当做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要求学生做到“四心”。

一要细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完整。

二要耐心,如果有同学说错或回答不完整时,一定要他人把话说完,然后再去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时,要虚心倾听,并不断修改自己的观点。

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的意见时,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

只有认真倾听他人,才能听懂别人的意思,达到交流的目的,同时赢得自己的表达能被别人倾听。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卫东.浅谈课堂上的行为培养[J].现代特殊教育,2008(7/8).

[2]张新洲.如何培养课堂上的好习惯[J].人民教育,2009(2).

上一篇:小学生解题的错因分析及其解决策略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设计及课堂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