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职业意识,培养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时间:2022-06-14 09:18:13

增强职业意识,培养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摘要】中职学生是企业未来的员工,中职教育就是促进学生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过程。教师应按照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其完成从学生向企业合格员工的顺利转变。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意识;良好习惯

中职教育直接担负着向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与输出合格技术人才的职责。说白了,今天的中职学生,就是明天的企业员工。每一个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遵章守纪,有良好的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习惯。本校开展校企合作已经多年。通过学校与企业不断深入合作,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增强职业意识,是培养中职学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有力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做学生职业习惯养成教育的引路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几乎成了每个教师的座右铭。中职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中职教师就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爱学生首先表现为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爱学生就是无条件的悦纳学生,接纳学生的全部。既欣赏学生的优点,又包容学生的缺点;既接纳学生自己,又接纳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家庭)。悦纳不是视而不见,而是积极关注,尽管当前的中职学生表现出各种问题和不适应学习生活的症状,但其自身仍会有这样那样的长处,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特殊的价值。作为中职教师,更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定的潜力、潜能存在,都有积极向上的成长动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外界的帮助,完全可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变成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企业员工,为社会创造财富,自己也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二、塑造学生双重身份意识,寻找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落脚点

当前的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受不良家庭教育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大多数表现为纪律松懈,行为习惯不良,受不得委屈,经不起挫折,吃不了半点苦。这些学生对前途不明、目标模糊,得过且过,自暴自弃,“失败者”的心态表现得特别严重。于是,我每接一届新生,都从入学开始强化职业意识教育,力图让学生明确自己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为尽快让学生实现由中学生向中职学生转变,尤其是向一个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我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认识、就业方向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到校办工厂参观访问,了解企业对员工的严格要求。我多年担任服装专业《服装缝制工艺》的教学工作,大部教学都是在实训室里进行。每次上课,当学生坐在车位前时,我不是直呼其名,而是以某师傅相称,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指出,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让他们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翁作用,自己决定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坏习惯,自己决定采用哪些方法,并主动学会与成年人的合作,这应当成为习惯教育的第一原则。当然,成年人的引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只有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才能成功。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过程中,我时常引导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来展望自己的职业前景,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人生目标中,梳理出一般、普遍、宏观、远期的目标和特殊、具体、微观、近期的目标。指导学生从大目标着眼,小目标着手,以企业对员工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对学生进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落脚点。

三、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严格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

责任重于泰山。认真负责,是每个企业对员工必不可少的严格而重要的要求。责任意识的建立是保证学生能获得良好学习机会、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能肩负责任,是学生获得长足发展的必备素质。

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之前,我会清楚地告诉他们操作的工艺流程,每一个工序应该怎样做。让全体学生明白,企业生产,必须严格按订单的要求,哪怕只有一个工序或者某个极小的部位不符合要求,整件衣服都会变成次品或废品,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信誉和经济效益。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在企业中是要受到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的。这种提前介入式教育,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都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技能方面的优势和缺陷。我首先鼓励她们要懂得取长补短,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我常常不厌其烦地示范讲解,手把手地进行个别指导,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服装专业的学生,每学期都会到校办工厂集中实习。我作为带队教师,总是以先进企业的管理标准来要求学生。通过岗前培训和实习过程中工序责任承包等方式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操作的意识。在实习时,要求学生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把追求优秀当成一种强烈的意识习惯。我重视对每个学生进行监督检查,直到学生把每个工序做好为止。每天实习结束,及时小结实习情况,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重点强调学生履行职责的情况,让他们知道在实习实训时除了提高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

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挚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敬业精神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保障。只有具备敬业精神的人,才具备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才会对机械重复、枯燥繁琐的服装工艺加工程序操作乐此不疲,才能百练不倦,才能成长为行家里手。

学生敬业精神的形成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需要学生的行动与坚持。只有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中持之以恒,反复训练,才能将规范的职业行为要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形成敬业精神。

坚持,是人生的第一竞争力,是任何其他所谓“人生技巧”、“制胜法门”都代替不了的力量;是成就事业、创造奇迹、战胜困难、克服阻力、走向成功不可替代的法宝。 在实训课中,我把坚持做好每一个零部件作为培养学生敬业精神的突破口,抓住就不放。当学生出现退缩现象时,我会对学生说:“请你多尝试一次,一定要向前多走一步,此时此刻,梦想正在实现。”激励学生由被动地坚持到自觉地坚持,进而形成习惯。一个部件做好后,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我就将学生的高峰体验十倍百倍地放大,让学生看到自己坚持之后的成绩,增强自我效能感。我鼓励学生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持做好一个个零部件,由一个个零部件再组装成成品,最后掌握整个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标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增强了意志品质。

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中职教育是学生步入职业生涯的入门教育。如果教师能抓住有利时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必定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职业人生书写华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蔡芳梓.中职生身心健康教育[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2]蒙记清.试探中职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版),2007(8).

[3]谢凌剑.浅析如何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8(6).

上一篇:英语课堂因游戏而精彩 下一篇:德育评价“四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