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公益到理解公益

时间:2022-06-14 08:06:45

从做公益到理解公益

2013年12月26日,由凤凰公益主办的“凤凰夜话:企业家精神重塑公益”论坛在北京举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北京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凤凰周刊》编委、记者部主任、“微博打拐”“大病医保”发起人邓飞等几位公益事业的先行者就投身公益的缘起、投身公益后的麻烦事、在做公益过程中的体会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为何做公益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里面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商业的地方便有美德”,这与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观念,而现代公益事业的兴起也证明了孟德斯鸠的这句话,商业不仅为公益提供了物质支持,而且创造了更加稳定的信用环境,让陌生人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与信任。

说起做公益的初衷,刘晓光说,原因有三个:一是,在这个历史阶段企业的灵魂亟待净化与升华,在获得利益的同时更取得社会奖章。过去,我做公益的想法十分简单,只要做的产业是公益就行,比如做污水、垃圾处理等一些环保工程。

二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企业家作为一个阶层,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以往企业家做公益都是单独行为,如何把这一阶层都动员到公益事业上来则是当前重要的课题。

三是,日益紧迫的现实问题,如水污染、雾霾、有毒食品等危害公众健康的问题,迫切需要企业家投身和引领公益事业。

而长期关注教育公平问题的汤敏则是公益事业的行动派,他说最早从事公益是看见问题立即付诸实践。不久前,汤敏刚跟联想集团同行去河北省阜平县,把联想的“乐Pad”电子书包送到了贫困山区学生的手中,让远在山沟的孩子们享受到与城里孩子同步的教育。

汤敏指出,现在社会教育公平最大的问题是农村及贫困地区。尽管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但跟城市、富裕地区比依然弱势。城市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开始玩Pad,而农村的孩子一个星期只有一个小时在计算机上摸一下。如果每个农村的孩子都能用上Pad,可以在本地学校直接学习北京人大附中的课程。互联网时代,大规模在线公开的教学方式就有可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网络名人邓飞说,他从事公益是源于“爱”的力量。记得有一次,邓飞在网上看到一家三口人,因为某种原因一个人去世了,另外两个人生命受到了威胁,于是他们在微博上求助。那天晚上全国各地善良的人们通宵达旦地施以援手,这让邓飞看到了一种柔软、一种爱,看到了一种力量――来自微博的力量。

通过微博,邓飞看到了从事公益的另一扇门,大家可以行动起来,不需要求助政府,只要自己动手,利用微博唤起人们的公益心,并形成一股巨大的公益行动力,他由衷地感叹,是时代的力量把他推到了今天。

而对曾在民政部救灾司就职,突然转身从事公益研究院的王振耀来说,他做公益的目的十分特别,因为十多年来,由于深谙慈善政策,又对政府和民间两边均了解,所以,他更愿作双方有效沟通的桥梁。

“尤其是,做好事后得到了社会认可,再想退出就很难。”王振耀笑着说,从他做推动村民自治选举,让“海选”成为9亿农民的共识后就退不下来了,“做好事,人活得有意义。”

但是,在王振耀看来,今天还有两扇门没有打开,其一是公益还在“天上”,社区没有行动。这就使一些百姓对公益产生了诸多质疑,究其原因是自己参与不进去。其二,金融这道门尚未打开,那种将公益事业和企业利益相结合的理想还未完全照进现实,任何一家公司都要赚钱,但赚来的钱一定要拿出一部分做公益才凸显公益精神和价值。

做公益的烦心事

做公益很难,每位做公益的人都面临一些棘手问题。作为“免费午餐”公益行动的核心发起人,邓飞首先说出了自己的烦心事。邓飞说,他们的团队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优化,借助更多的社会力量使他们更加民主、透明,是他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第二是他们有8个团队、8个项目,不能出问题、不能出安全事故。否则,对孩子们的伤害是巨大的,所以如何提升自己的运营能力,这对他以及很多公益人来讲是比较棘手的问题,需要更加强大的能力。

汤敏做公益遇到的麻烦事也很多。首先是资金的问题,在做公益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机会,很少的钱就能够帮助教学体制大大提高。其次,由于他没做过企业,诱惑太多,各种各样的好事太多。这几年他在慢慢学习,如何专注的做一件事。

“即使做公益遇到许多麻烦,我仍然会坚持不懈的做下去。”汤敏坚定地说。

王振耀最烦的是对有些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途径。他打比方说,例如名牌大学学生卫生间里没有卫生纸。在许多组织里,日常管理中有许多类似于厕所里没有卫生纸的事,关键是大家普遍认为,这不是一个大问题。其实,恰恰相反,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但解决不了。

发现自己的使命

做过公益后,有人感到疲惫,有人感到愉悦,但是几位公益人都表示要坚持下去。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持,公益对个人、对政府、对社会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带着某种任务,某种使命。”邓飞说,幸运的是,在免费午餐队伍里面对孩子们时,邓飞看到了他的使命――让孩子们有基本的公平和保障,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发现使命令人身心愉悦,虽然劳累,但内心充满快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由此形成巨大的正能量,这种能量会激发人们去行动。”邓飞庆幸地说。他呼吁大家发现自己的使命,追求向善,变成一个不一样的人。

“在中国,许多普通百姓对公益的认识不足,甚至还有误区。”汤敏说,有些人认为公益就应该由企业家来做,实际上全世界更多的公益是普通百姓做出来的。普通百姓可凭个人能力做公益,只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做多做少并不重要。

而王振耀则认为,中国处于大禹治水年代,现代社会还缺乏大禹治水修道、开道,缺少大禹精神。现在是财富横流,不是洪水横流,治理财富的道不同。

王振耀忠告企业家们,现今,企业家不做慈善企业办不大、走不远,也没有实质的竞争力。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必须做公益。

上一篇:国学第一大学问:汉字和汉语 下一篇:乘上横跨亚欧的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