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类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6-14 07:41:17

材料类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如何提高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迫切需要完成的课题。该文从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拓宽科技创新实践平台三个方面阐述我校材料专业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科技创新 创新意识 激励机制 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218-01

1 当前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在中国高等教育进行大力改革的浪潮中,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的特色,针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教学内容更新、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教材建设和改革教学方法等[1-3],开展科技立项、科技评审、科技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了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但是,在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办学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教育管理体制重专业知识轻科技创新,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模式仍以“讲课+考试”为主,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二是面对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部分规章制度过于陈旧,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4];三是如何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扩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覆盖面已是各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四是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缺乏,学生缺乏科技创新活动场所和相应设备;五是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亟待提升。部分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动机不正确,仅仅是为了加分和评定奖学金,缺乏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战胜挫折的意志品质。

2 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创新教育是把学习过程变成思维、探求、启悟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和从多种设想方案中进行选择与决策的能力,而材料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充沛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及良好的学术道德。为此,本专业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趋势要求及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办学现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探索和实施了一些教学改革和措施。

2.1 完善三个教学平台,实行“四个结合”来增强本科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1)实现办学特色与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做到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融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科研和生产为一体,深化教学改革。

(2)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实训实做教学平台和创新教学平台。每一个平台都分为基础层、综合层和提高层,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平台。

(3)通过举办学术报告,聘请学术大师开设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学术大师,感知最新研究成果,促进了学生学术情怀、学术素养、学术追求的形成和提升;进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评比,对在课外科技活动中积极组织、宣传和动员以及努力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外科技活动氛围。

2.2 以创新项目为纽带,科技竞赛为动力,建立有效的本科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1)完善现有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制度,实施学生管理工作者、班主任与专业导师制联合培养模式。学生管理工作者负责学生管理,动员和组织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工作。为低年级学生配备年青骨干教师作为班主任,为高年级学生配备科研能力强的研究生导师或博士为导师,让学生直接参与其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2)通过“创新项目”的立项和研究,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并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竞赛活动(如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陶艺大赛等),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对科学奥秘的探索精神,培养大学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将真正具备学术潜质的学生发掘出来,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团队,调动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兴趣。

(3)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采取对大学生的各种作品、科研成果、发明创造、竞赛奖项以及社会实践成果等纳入奖学金、推免研究生评定等评优工作;对科研能力强,完成效果好的学生,从教师科研经费中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

2.3 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加强“产学研联合”,拓宽本科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

(1)实验室向所有大学生开放,允许学生介人科研工作的每个阶段,保障学生的科研创新顺利进行。

(2)科技创新活动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特点,本专业通过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促进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由精英活动向普及活动转化,为大学生提供宽广的科技创新舞台。

(3)实施“本科生科研助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聘请高年级优秀学生帮助教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或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或者是以教师科研课题为基础,将教师科研项目中的一个研究分支或一个问题提炼出来,交给学生去研究和解决。通过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依托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和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加强校企联合,一方面与企业联合进行实践培训,由企业提供实训场地,选派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授课和指导教师,结合企业项目开展科学研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贴近生产一线,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让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结合企业现场项目,在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拓宽大学生科技创新视野。

3 结语

近5年来,本专业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获得了部级、省级和其它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多项,发表或参与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在科研和实践环节中获得了包括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论坛“十佳”论文奖、“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湖南省银奖等奖励20多项。我校科研基础不是很强大,科研设备简陋,制约着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今后还必须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力争在不同层面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彭小芹,黄佳木.建立材料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08,17(3):28-30.

[2] 范舟,王斌,郭小阳.材料科学与工程引导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 91-93.

[3] 王章忠,皮锦红,巴志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7(1):37-40.

[4] 郭加书,王鑫,罗征宇.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科教纵横),2011(1/2):78-79.

上一篇:把握90后医学生心理特点、推行核心价值观之初... 下一篇:班级活动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