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01:00:13

材料科学论文

材料科学论文范文第1篇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CN:14-1330/N)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主要征集刊载下列各类文章:机械制造工艺与设计、工业自动化、金属压力加工、机械工艺、材料科学、固体及断裂力学工程应用、管理工程以及起重运输机械、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和基础学科等方面的科学论文、研究报告、专题评述及综合性评述等。

材料科学论文范文第2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CN:11-2596/T)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为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数学评论》(MR)、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及数据库》(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 、德国《数学文摘》(ZM),以及国内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论文引文数据库》等索引刊源。

该期刊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优秀的专家团队,审稿严谨、发表质量高,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和赞誉。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包括数理科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这些文章通常针对当前领域内的前沿问题,提出新的理论模型或方法,并通过严格的实验、计算或数学证明进行验证。

在应用科学方面,关注各种学科的应用研究,如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光电技术等。这些文章通常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涉及到系统设计、数据分析、算法优化等方面,并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实用性和社会影响。在工程技术领域,发表了大量的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文章,包括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建筑与土木工程等。这些文章通常关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探讨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挑战和问题,为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发表优质的学术文章,该期刊推动了学术界的交流与发展,对于促进科学研究和推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科学论文范文第3篇

轻化工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环节缺乏连贯性与延续性

轻化工类专业大学四年实践课程基本分为四大化学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与课程设计、工厂实习及毕业设计等三大类。学生大一、大二期间所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有机合成等实验内容与实验技能在大三、大四年级后续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得不到继续实践的机会,造成学生一方面所学实践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脱节,另一方面在做毕业设计时已经遗忘基本实验技能。众多教师发现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时缺乏实验基本操作规程与规范也正是基于此。

2.实践教学内容长年不变

工学专业实践教学,尤其是针对拔尖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应本着“夯实基础、贴近实际、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但实际上,近年来,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改革等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渐凸显。以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为例,目前通常更新周期为4年甚至8年,但新补充的实验内容所占学时仍较少,实验大纲中循规蹈矩的内容较多,固定模式及固定结果类实验较多,而开放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较少,所在专业领域新的生产工艺、新的分析手段在教学中体现得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轻化工类拔尖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对策

1.构建“四阶段———三层次”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我校轻化工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采用“2+2”分段培养模式,即大一、大二期间进行化工材料大类通识教育培养,大三、大四期间进行分方向专业能力培养,包括轻化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三个分流专业。本科四年总体实践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如图1所示:“化学化工基础实验训练”基于无机、分析、有机、物化等四大化学基础实验以及化工原理实验,基础训练阶段以强化实验班学生化学基础理论,基本化学反应及合成,常规化学及仪器分析方法,化工单元操作原理以及基本应用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大化学化工”意识与技能。“综合实验设计初步训练”在第四学期进行,通过开设实验方法设计及综合实验以及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实现。学生在已进行完基础化学实验训练,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及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法构思、设计,数据处理以及中英文文献检索,文献引用与分析、科学论文撰写规范的诸方面的学习,并在实验方法设计综合实验这一环节,采用课题小组的形式,进行3-4个综合性较强的实验的设计、研究、撰写实验报告等。“科研能力训练及课程设计”在第五、六学期进行,该阶段训练包含两部分内容:①基于“导师制”的综合科研实践训练。该实践训练通过课题研究方式进行,做到师生“一对一”辅导,整体实践过程包含导师学生双向选择,课题的确定与开题,课题第一阶段研究,中期检查,课题第二阶段研究,课题结题汇报答辩等6个步骤。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工艺参数摸索、实验方法创新的训练。要求学生以“结题报告以及一篇研究论文”的形式作为课题结题形式。②各类专业综合实验与课程设计。针对实验班三个分流专业的特点,分为植物纤维化学综合实验,高分子基础综合实验,化学工程与工艺综合实验等综合实验环节以及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聚合物成型模具课程设计,制浆造纸设备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环节。通过上述实践环节的进行既夯实学生扎实的专业实验基础与工程设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课题规划,查阅文献,独立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毕业设计与实习实践在第七、八学期进行。在学生大三年级跟随导师进行综合科研实践的基础上,将研究或者设计课题继续延伸发展成为毕业设计课题。学院还将毕业设计课题选题提前至大四第一学期开学,将学生按照继续深造与求职两种意向分为两大类,分别从事以实验研究为主和以设计应用为主的课题,与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将学生直接送入企业进行毕业设计或者聘请企业工程师作为学生兼职导师,为学生的就业打好铺垫。通过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上述四阶段的实践训练,意在使拔尖型人才在轻化工专业领域具备下列三个层次的能力。

2.联合多学科实验教学资源,建立平台化实践基地

(1)校内轻化工实验教学平台

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卓越人才实验班依托学校化工学院、海洋学院、理学院等轻化工类学院组建,具备鲜明的轻化工教学科研特色及雄厚的实验教学条件,拥有包括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原轻工业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海洋化工行业技术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化学实验中心等在内的多层次实验平台。运用校内实践平台可实现如下实践内容:包括基础实验层次的四大化学实验和化工原理实验;提高实验层次的仪器分析实验和设计类开放实验;综合实验层次的制浆造纸、天然生物质资源、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海洋化工等分专业方向的五大类创新研究型实验。针对拔尖型人才“厚基础,显特色,强能力”的培养需要,平台化实践基地实现两个共享。一是教学师资力量共享。在一年级开设由各专业方向名师共同任教的化工导论课程进行轻化工类大类通识教育;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实验方法设计开放实验,设置木质资源提取、高分子化学合成与表征、精细化学品合成、海洋无机盐分提纯与分析等模块,为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打好铺垫;在三年级综合科研实践期间打通专业界限,设置一定比例的跨专业、跨学科类型实验课题,实验班学生可跨专业选择导师进行项目研究。二是实验室资源共享。在各实验班参建学院大型仪器平台的基础上,根据仪器类别与属性进一步细化,构建色谱、红外、紫外、热分析、流变分析、颗粒分析等具备轻化工行业特色与分析工作实际需求的通用仪器分析平台,通过仪器分析与实验、实验方法设计及综合实验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上述各类通用仪器使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大三年级时的综合科研实践训练,全面应用仪器分析方法解决科研问题。

(2)校外轻化工行业实训平台

实习实训是工科专业必备实践环节,作为培养轻化工行业拔尖科研与技术工程人才的需要,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实验班以建设多范围、多层析校外实训平台作为实践教学重要一环。轻化工行业是天津市及周边省市重点发展行业与优势特色产业,众多业内优势企业与学校、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学院目前已与玖龙(天津)纸业有限公司、河南江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天塑科技集团、天津军星管业有限公司、天津顶正包材有限公司、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等近20家造纸、材料、化工行业领域龙头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实习课程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类。针对实验班,一方面扩充认识实习企业类型与范围,变一家实习企业为多家,使学生加深对轻化工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背景、特点、优势的了解;另一方面继续实施学院特色专业“入企业、入车间、入工段”,与企业员工共同参加生产的生产实习办法。在学生入企后,由带队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技术骨干组成若干指导小组,由一名企业技术骨干带领若干学生在熟悉整体生产流程之后,进行对某一生产工艺工段的工艺原理、操作流程、设备仪器、质量控制的详细学习。

3.依托各类科研项目开展实践训练

我校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以培养“基础扎实,具备较强科研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行业技术领军人才”为目标,将实验班学生引入教师科研团队,针对真实科研项目,“真刀真枪”地参与项目研究,对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以及勇于创新的科研意识十分有益。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实验班在实施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要求专业教师全员辅导,实验班学生全员参与。

(1)学生进入特色科研项目团队

以科研项目促实践教学是我院长年坚持的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方法,卓越人才实验班实行导师制和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使学生直接参与导师科研团队成为可能。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下辖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原轻工业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等实验平台,均以轻化工方向研究为特色,近三年来学生毕业设计课题依托各类横向、纵向科研项目比例达到近70%,学院教师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在清洁制浆技术、生物酶废纸纸浆降解、林产生物质资源提取、聚烯烃催化等领域开拓适合本科生科研实践活动的子课题,近两年来学院本科生参与发表科研论文近60篇,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科研实践水平与研究热情。

(2)充分利用各类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实验室开放基金是高校进行实验室开放,吸引本科生参与创新实验的重要举措。实验室开放基金种类多,研究形式灵活多样,以我校实验室开放基金为例,包括实际应用、科技活动开放、实验项目研究、仪器设备开发等多类课题,涵盖实验设计、工艺开发、产品应用、仪器使用等多个领域,是锻炼本科生动手能力的良好平台。基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以3-4名学生组成团队作为研究主体,形成“负责人+成员”的模式,教师作为辅助指导,给学生以充分的实验项目设计自,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二是课题类型应贴合轻化工专业教学内容以及实际应用,如木质资源提取、清洁制浆技术、高分子合成工艺、催化剂制备与应用、精细日用化学品合成等,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轻化工行业的了解与兴趣。

(3)广泛利用各类创新实践竞赛

材料科学论文范文第4篇

柳百成出生于上海,父亲开了一间小工厂维持家人生计,小学、中学阶段都就读于沪上知名的教会学校,按当时的“阶级成分划分”,柳家属于“民族资产阶级”。

1951年,柳百成进入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学习。基础扎实、学习勤奋的柳百成在清华园如鱼得水,畅游于知识的海洋。每次写信,他都把对清华的热爱传递给家人。受哥哥影响,弟弟柳百新高中毕业时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清华大学,而且跟哥哥同一专业:机械制造。

当时,一场以“向老大哥学习”为主旨的留苏热潮吸引了大量进步青年。1952年,还是清华学生的柳百成作为留苏候选人,积极参加选拔考试,然而却没被选中。柳百成心里清楚,自己落选的原因只有一个:家庭出身。1956年,又一次留苏选拔,已是年轻教师的柳百成的留学报国梦,再次被“成分”的约束坚硬壁垒击碎。

1978年6月,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作出了“成千上万派留学生”的指示。随后,各地的选拔工作随即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也就在这个时候,自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已20多年的柳百成,接到了美国留学的选拔通知。

这一次,没有人再在政治背景上设置门槛了。要得到出国深造的机会,在政治思想进步的基础上,靠的是过硬的专业水平和出色的英语能力,凭的是统一选拔考试成绩的优劣。选拔考试分3轮进行,第一轮是系主任英语口语面试,第二轮是全校统考,第三轮是教育部组织的统考。柳百成与其他8位清华学者一同连过三关,通过了严格的考试。很快,柳百成接到通知,前往教育部培训基地参加出国前的短期培训,而后赴美留学两年。

1978年12月26日,正处在圣诞假期中的美国迎来了52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柳百成是首批赴美留学生之一兼领队。中国留学生的到来,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在此之前,由于中美长期敌对,两国学者已经相互隔绝了近30年。

当时,很多声音认为,对这批赴美留学生,国家应该像对以往派遣留学生那样,统一安排食宿,集体管理。但邓小平高瞻远瞩:“留学生管理不要那么死,留学生可以住在外国朋友家中。如果怕同社会接触,这样不利于学好外文,也不利于了解社会。”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的两年进修期间,柳百成努力学习和掌握了当时材料科学最先进的测试仪器,如俄歇谱仪及电子显微探针等,大大提高了铸铁结晶凝固基础研究水平。

在美国期间,柳百成住在一个普通家庭里,亲眼看到房东太太的小儿子、三年级小学生正在熟练地摆弄一台个人电脑。他敏锐地察觉到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将会引起人类社会的大变革,因此下定决心学习计算机高级语言课。那段时间,他白天学习,晚上经常通宵达旦地在威斯康星大学计算机中心编制程序。

进修学习的同时,柳百成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参观通用、福特汽车公司等大型企业。他还利用寒暑假访问了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广泛结交学术及工业界专家学者,为以后的国际交往及科技合作创造条件。

1981年,在祖国和清华发出的召唤下,柳百成成为当年这一批留学成员中第一个回国任教的海归人员。归国30多年来,柳百成带领的团队在铸造合金物理冶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批创新性成果。其中,提高铸造合金性能的应用研究成果在重型装备行业及汽车工业中广泛推广应用,为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也占有一席之地,分别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奖项。鉴于其突出贡献,他于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柳百成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11月,他主持召开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发展战略”国际高层论坛,获得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近年来,在中美清洁能源合作“清洁汽车”课题及中-美-加三国“汽车镁合金前车架研究与开发”课题等诸多国际科技合作事宜中,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柳百新:中国著名材料科学家

柳百新少年时,曾经历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国家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的年代。因此,他怀着国家能够强盛起来的愿望迎来1949年的解放。1949年至1955年,柳百新就读于上海市圣芳济中学(后改名为时代中学)。

1955年,柳百新考入清华大学,被分配在工程物理系学习。大学期间,他特别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1957年,在学习“分析力学”时,柳百新发现由于课程衔接中没有学过“一阶偏微分方程”的基础知识,因此听课时有较大的困难。他到图书馆找到了一本数学书,自学了两个月,才真正体会到“分析力学”在处理多粒子问题中的“美妙”之处。

柳百新认为,外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需要刻苦学习、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三年级学习“光学”时,他就直接看俄文参考书。后来,他认为上课时听老师的讲解,课后再看俄文参考书,学会新的物理内容。因此,他找了一本内容不熟悉的俄文科学论文,用了一个多月时间,通过俄文理解了物理内容。

1961年毕业后,柳百新被留在工程物理系工作,第一项任务是开“固体物理”课。他备课认真,写出详细的教案,讲课效果很好。1963年,柳百新和校友倪蕙苓结婚。倪蕙苓是天津市人,1955年进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习,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后改为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她主持研制的亮度监测器,为1988年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正负电子的首次对撞成功提供了第一时间的直接证据。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们始终相互帮助,相互照顾,共同前进。

1980年初,柳百新靠着扎实的材料科学和英语的基础通过了选拔出国进修的3门考试,于1981年初由国家教委公派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访问研究。

1981年至1982年,柳百新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发表了9篇第一作者和8篇合作作者的论文。1980年代初,当时“离子束材料改性”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离子束混合实验方法,柳百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用这种方法研究非晶态合金的形成。经过调研,他提出了科学上的假设,并用系统的实验作了论证,由此提出了“结构差异规则”。1982年,他应邀在法国举行的第三届“离子束材料改性”国际会议上作报告,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重视。

1982年底,柳百新按时回国,并积极准备开展研究工作。1986年,他获得了第一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使他能启动思考了一段时间的基础研究。后来,他连续获得了两项重点和8项面上基金。

随着工作的发展,柳百新还获得过“863”和“973”项目的科研经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资助、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合作的科研经费。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载能离子束与固体的作用及材料改性、计算材料科学、薄膜材料和核材料等。1991年,他名列SCI(科学引文索引,是一种期刊文献检索工具)收录个人数全国第一名。柳百新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1984年,他当选为玻姆物理学会的科学委员,1988- 1989年应邀担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特别成员,1998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理事,1999年至2000年应聘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的项目咨询顾问组成员。

1999年以来,柳百新还应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审组的专家等。柳百新曾以第一完成人获1986年和1990年度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7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199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他个人还获得中国物理学会授予的叶企孙物理奖。

2001年,柳百新当选中科院院士。柳百新现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

材料科学论文范文第5篇

SCI是由美国费城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于1963年创建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之一。

ISI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所收记录包括论文与引文,其引文记录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书籍、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利和其他各种类型的文献。所涵盖的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学及化学;行为科学。因此,SCI是一种为国际公认、并被广泛使用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科技文献检索工具,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被我们称做“SCI论文”。

作为一种独特的检索工具,SCI同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EI(工程索引)、SA(科学文摘)有着明显的区别,其独特性在于引入了“引文索引”概念。其作用是:将一篇文献作为查找的线索,通过收录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跟踪其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来掌握该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从而迅速发现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献。因此SCI每年均对其收录的期刊进行较为客观地评估,以当年一种期刊过去2年内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这2年内该期刊的总篇数,作为该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Factor)。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该期刊中的论文被引用的机会越大,影响力也越大。

从出版形式来说,SCI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1997年,ISI推出了SCI的网络版数据库――WebofScience检索系统。该检索系统中的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其信息资料更加翔实,收录期刊更多,同时该系统充分利用WWW网罗天下的强大威力,检索功能更加强大,更新更加及时。

据统计,SCI已收录全球6500种刊物。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04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9月,SCI收录我国大陆科技期刊78种;同上一年相比,2004年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有稳定增长,SCI论文数增长15.2%,论文被引用篇数和次数分别增长4.4%和4.3%,我国论文过去十年间总被引用数上升了4位,达到世界第14位。然而,我国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尚没有一个学科的论文篇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平均值。EIEiCompendex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来源。EiCompendex数据库每年新增的50万条文摘索引信息分别来自5100种工程期刊、会议文集和技术报告。EiCompendex收录的文献涵盖了所有的工程领域,其中大约22%为会议文献,90%的文献语种是英文。

二、SCI、SSCI简介

SCI

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也是当前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SCI创建于1961年,其创始人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EugeneGarfield(1925-09-15)。它主要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1945年以来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

SSCI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三、SCI、SSCI交叉关系

材料科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h指数;被引次数;幂律;不同学科

[中图分类号] G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4-75-4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hor’s H index and citation counts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hor’s H index and citation counts in library information, mathematics, material science, basic medicine, finance, psychology, polit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was analyzed, the diversity existed in their Power Law relationship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discipline, its theoretical or applicable tendency. In addition,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uthor's H index 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citation counts was also linked to the academic scale.

Keywords:H index;citation count;power law;different disciplines

1 引言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对作者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方面一直为科学界,尤其是科技管理界所关注,例如科技人员的学术成就和对学科的贡献可以采用传统的发表文献的数量、文献的被引次数等指标,以及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来进行衡量。

作者的h指数作为评价作者科研成果的一项新颖的指标,是对科学家个人科研成就的评估,是反映作者科研工作的累积指标,它建立了发文和引文的关系,衡量了学者的数量和影响[1-3],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邱均平教授等人利用h指数来评价我国的图书情报学学者的个人绩效,同时考察了h指数与传统计量指标之间的关系,经过比较分析发现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具有强烈的相关性[4];指出了作者的h指数与论文被引次数c之间具有形如h=cb的幂律关系[5];另外还有将h指数引入到大学评价中,比如计算了我国部分重点大学的h指数,结果表明大学的h指数与被引次数c之间确实具有一定的拟合关系[6];相关的研究还包括,例如以国内39位经济学领域中的高被引学者在1994-2008年间的被引用情况作为依据,分别对每位学者的h指数进行计算,并且探究了作者的h指数与其总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等[7],本文是希望对不同学科或者是不同研究领域中的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关系进行考察,目的是探讨两者之间关系的学科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一是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被引总次数之间的关系随学科变化情况的经验认识,希望得到关于两者拟合关系的初步的规律性结论;二是作为作者h指数与作者被引次数之间关系的组成部分,这里还希望对作者的h指数最大值与作者被引次数最大值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影响进行经验考察。

2 数据的获取与拟合

2.1 数据来源

本文首先选取了图书情报学作为研究对象,在CNKI数据库中所分类的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中,统计了截止到目前发表文献量以及被引次数较多的前50位学者(按发表文献量排序),并在CNKI的引文数据库中得到这些作者的h指数,进一步建立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其中给出了两者的拟合关系,并给出了相应拟合关系的判定系数,其中横轴为作者的被引总次数,纵轴为该作者的h指数。对于其他学科例如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以及人文社科中的其他学科的情况,采取了相同的处理方法。

2.2 数据处理

笔者在统计的过程中,注意到高被引次数的论文中有作者重名的情况,由此可能会导致统计结果的不确切,为了减少数据不准确所引起的偏差,在生成散点图以及趋势图时,作者重名情况未包含在内。

2.3 数据拟合

表1涉及自然科学领域,分别考察CNKI所划分的基础科学、工程科技、医药卫生科技以及农业科技的情况,考虑到数据量的问题,仅选用这些分支学科中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领域作为考察对象,分别为数学、材料科学、基础医学、畜牧与动物医学。其中数学是最传统的基础科学;材料科学是工程科技中目前发展态势良好,研究相对活跃,且引文量相对较高的分支学科;基础医学是医学门类的基础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是医学发展的基础;而畜牧业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环节,畜牧与动物科学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诚然,这些学科客观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选取这些学科作为考察对象,也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的。选定对象后,对其中的作者总被引次数与其h指数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如表1,数据统计时间截止为2011年5月。

由以上研究不难发现,作者h指数与作者的论文总被引次数确实有较强的相关性,而且这种关系用幂函数进行拟合时具有较高的判定系数,由此从直观上可以有形如h=acb的近似,另外也注意到在不同的学科中a和b的值存在一定的差异。

用相同的方法研究人文社科领域,是为了进一步分析了人文社科中除图书情报学领域之外的其他分支学科,从而进一步验证上述的幂函数关系,分别选取了金融学、心理学以及政治学这三个学科作为代表来进行考察。金融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的发展较为迅速,发文量和引文量都达到较高水平,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人文社会学科,其h指数和作者被引之间也能够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金融学中y=0.246x0.599(R2=0.833),心理学y=0.443x0.532(R2=0.814)。

选取政治学的原因是注意到该领域的学科边界相对比较明确,从而作为一个特殊对象进行考察,事实上,与边界相对模糊的学科相比,这种学科界限的明确性也使得该领域以及与该领域相关的论文绝对数量以及论文的总被引用次数都会相对有所下降,因而在统计结果中,由于学科自身的发展状况等因素,有可能暂时无法明确体现作者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之间的一般性规律,实际结果表明,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表现为弱的幂函数相关性,其中判定系数仅为0.567,结果如图2所示。

所以,这是否能够说明,考虑到学科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学科边界等因素,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表现为已有研究中所得到的幂函数关系,甚至能够反过来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来对学科的性质及发展状况进行表征。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作者的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之间的拟合关系的确有学科影响因素

3.1.1 拟合系数a与b对学科因素的敏感程度不相一致。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在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c之间能够呈现出一定的幂律关系,并且幂指数b大于0小于1,这表明论文总被引次数C的增量对于h指数的增长具有效应递减的规律,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科又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能够注意到大部分学科幂指数b在0.5左右,而系数a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初步估计对于不同的学科,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论文总被引次数之间的这种幂律关系应当能够反映不同学科的属性,假定用A表示学科因子,那么应当有h=acb=a(A)cb,其中a是A的函数,这样从直观上,不同学科的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的关系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或者需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学科归一化处理之后才能进行比较,相关的研究包括,尝试创建期刊h指数的归一化换算公式,试图将不同领域的期刊的h指数进行归一运算,以实现不同学科间h指数的比较[8]。

3.1.2 幂函数相关性的强弱与学科的发展阶段有关。作者的h指数与作者的总被引次数之间的关系应当与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的发展水平有关。例如数学,基础医学,金融等领域的发展相对较为成熟,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论文的绝对数量都相对较多,幂律关系表现得比较明显,两者之间的幂函数相关性相对较高,判定系数也分别达到了0.867,0.860,以及0.833,而对于那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科,研究人员与论文数量相对较少,且影响力相对也相对较弱的情形,幂函数相关性就表现得相对较弱,由此是否意味着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包括萌芽、发展、成熟等时段的作者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关系也会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3.1.3 拟合系数a与学科的理论或是应用性的侧重程度有关。需要注意,作者的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之间的关系应当还与学科的理论或者是应用的倾向程度有关。或者说,在假定两者之间服从幂函数关系的基础上,则至少应当有A=A(t),其中t表示学科侧重理论性或是应用性的程度,从而t不同,反映为系数a也会有所差异,从直观上可以有这样的原因,例如论文的理论或应用的性质也会从时间上对h指数的增长速率有所影响,比如一般理论性质的文章可能会具有较长时间的引用期,文献的衰老速度较慢,而通常的工程技术类论文则偏重于实验技术与方法的创新,从而往往被引用的是该领域中前沿的技术知识,文献的老化速率则相对较快,而这些会直接影响到文献被引次数在文献中的分布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由此学科的理论或应用的倾向会对幂函数的系数,也即拟合函数的系数等产生影响,或者说作者的h指数与其总被引次数的关系能够对学科的理论或者是应用性倾向给予一定的反映。

3.2 作者h指数与作者被引次数的最值关系的学科影响

3.2.1 学科变量的选取。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关系随学科的不同会有所变化,还可以借助中间变量(相对于上述对两变量的直接拟合)来进行考察学科影响因素,例如研究人员的数量,该数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应学科的学术规模以及活跃程度,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在不同学科中的h指数与研究人数的关系,以及被引次数与研究人数的关系。由此,笔者整理了上述不同学科的作者h指数的最大值、作者被引总次数的最大值,以及各个学科的博导人数,用该人数大致反映该学科的研究人员的数量,并以研究人数作为横轴,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最大值作为纵轴,给出两者随不同学科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其中由于作者被引总次数最大值与h指数的最大值相比往往不在同一数量级上,所以采取将前者除以100以便进行比较,而且除以常数也不会改变被引次数与研究人数的关系,以及与h指数的比较。另外,在图3-1中,学科从左至右依次为政治学、图书情报学、心理学、材料科学、金融学、基础医学以及数学。

3.2.2 两变量的最大值随学科变化的趋势不相一致

从图3中能够看出,作者h指数的最大值与被引次数的最大值随研究人数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也能够注意到两者随研究人数的变化趋势从直观上也有明显的差异,在研究人数较低的区域,例如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人数仅为75,该领域的h指数的最大值为34,在所列学科中处于较高的区域,而最大被引次数/100却只有19.62,处于较低的范围,不严格地,被引次数较低,h指数却较高说明了该领域的引用集中性,或者说这说明了该领域具有的小学科特性,在研究人数较多的区域,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最大值均处于较高的区域,由此,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最大值随研究人数的变化并不一致,而这种变化趋势的不同也正是研究人数的不同或者是学科差异的反映。需要指出,严格地探讨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需要进一步调整以及扩大数据范围以检验由这种直观考察所得结论的适用性。

4 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h指数与论文总被引次数之间在不同的学科中大都存在着形如h=acb的关系,其中0

a与b不大于1说明了作者总被引次数c对于作者h指数增长的影响会逐渐减小。在不同的学科中,h指数与作者总被引次数之间的幂函数相关性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拟合系数的差异,特别是a值的不同,这应当与学科的发展阶段、理论及应用的倾向有关。

另外,作为对h指数与被引次数关系的补充,对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最大值随不同学科的变化情况也进行了考察,其中变化趋势的不一致能够体现学科因素的影响,与学术规模偏低的学科相比,在规模偏高的学科中,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最大值可能会具有更强的正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PNAS,2005,102(46): 16569-16572.

[2] Ball P. Index aims for fair ranking of scientists [J].Nature,2005,436(7053):900.

[3] Egghe L. How to improve the h-index [J].The Scientist,2006,20(3):14.

[4] 邱均平,缪雯婷.h指数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以图书情报学领域中国学者为例[J].科学观察,2007(3):17-22.

[5] 高小强,赵星.h指数与论文总被引C的幂律关系.情报学报,2010(6):506-510

[6] 万锦遥花平寰,赵呈刚.中国部分重点大学H指数的探讨[J].科学观察,2007(3): 9-16.

[7] 许新军.h指数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以经济学领域高被引学者为例.情报杂志,2008(10):22-30.

[8] 周英博.国际基础科学领域核心期刊h指数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8.

[9] 金晶,何苗,王孝宁,黄亚明,何钦成.不同学科领域自然科学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与比较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4):279-284.

材料科学论文范文第7篇

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也是当前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SCI创建于1961年,其创始人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EugeneGarfield(1925-09-15)。它主要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1945年以来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SCI的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SCI将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CompactDiscEdition,简称SCICDE),SCI-E(SCI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6650余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指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Content,简称CC)作为数据源,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这其中,含有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4500种;扩展版收录期刊6650余种。SCI每年收集论文数达六七十万条。

SCI索引形式

SCI主要摘录科技期刊和专利。被选用的期刊上所刊载的每篇文献,包括论文(无代号)、摘要(A)、评论(B)、编辑部文章(E)、通讯(L)、会议资料(M)、专利(P)、评论和书目(R)都逐一加以摘录。尤其把每篇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一一认真著录,并按照一定格式编排起来。在论文索引方面,它是以来源索引为基础,另配有四种引证索引(即作者引证索引、专利引证索引、主副事物引证索引及机构引证索引)。

SCI的索引方式有4种。引文索引(CitationIndex)按第一作者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用于检索作者发表的论文;期刊源索引(SourceIndex)按每篇论文的完整文题排列,用于检索论文主要内容;主题词索引(PermutermSubjectIndex)通过标题词汇或主题词查找某学科、某专业方向涉及文献,光盘版已通过SCI'sKeyWordsPlus追溯出现在论文所引参考文献中的单词、词组与短句,扩充了印刷版的容量;机构索引(CorporateIndex)按地域、字母顺序排列,检索每篇论文的所属机构,或某机构用于统计所发表的论文,也可用光盘版与在线版方便地查找此索引

SSCI简介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期刊为1300多种。

SCI、SSCI交叉关系

SSCI对其收录期刊范围的说明中明确告知该数据库中有一部分内容与SCI重复,这是因为学科之间本身有交叉,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的研究在文献中的自然反映。另外,SSCI从34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通过计算机检索文章主题和引文后,生成一个与社会科学有关的文献目录,此目录再经ISI编委会审核,选择与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文献加入SSCI。因此SSCI也收录了相当数量的自然科学文献,二者的交叉关系更为密切。

什么是SCI和SCI期刊的影响因子?

SCI是由美国费城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于1963年创建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之一。ISI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所收记录包括论文与引文,其引文记录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书籍、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利和其他各种类型的文献。所涵盖的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学及化学;行为科学。因此,SCI是一种为国际公认、并被广泛使用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科技文献检索工具,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被我们称做“SCI论文”。

材料科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文献计量;引文分析;Web of Science;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9-0097-05

2011年7月科技部印发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排名(位次)”应由2010年的第8位提升至2015年的第5位[1],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及科学研究重要力量之一的高校科研队伍将对规划的实施与顺利完成产生巨大的作用。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用“研究人员的论文产出率、研究的影响、奖项和同行评估、学生的质量、教学质量”五项指标来衡量一所大学是否“卓越”。如此看来,评价和分析科学研究产出和科学研究影响已成为国内外进行科学研究评价的通行做法。源于20世纪中叶兴起的科学计量学和科学引文分析的文献计量分析[2],是当前国内外主流的研究评价方法,国内外文献计量学者们广泛应用SCI进行引文分析。本文拟以Web of Science为检索工具,选择SCI&SSCI为数据源,以湖北民族学院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全面、准确、客观地分析该校科学研究的现状与水平,为该校科研管理及学科建设提供借鉴与依据及相关建议。

1 引文分析与科研评价

科研成果的评价一般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定性评价即科学界同行评议制度,是科学评价的基本制度,而定量评价则以文献统计为基本评价手段,对论文、论著的篇数、字数、的刊物的“级别”、引文关系、引用次数等指标进行计量分析。由于定性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观色彩过浓,评价过于模糊,甚至出现拉关系、套近乎等现象,已严重影响到评价的质量与声誉,因此,在科研评价实践中人们更倾向于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引文分析即是定量评价方法中的一种。

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是指采用各种数理统计和逻辑方法对文献的引用频率、模式和图像进行计量研究[3],将文献、著者、大学、国家以及其他感兴趣的特征项作为分析对象,以便揭示其内在规律[4]。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次引文分析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末[5],随后有更多的研究人员加入进来,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引文分析的应用。1955年,著名的文献计量学家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发表了论文《引文索引用于科学》,该文强调引文索引对科学研究的作用,认为引文索引可作为科学文献检索工具,引文分析是科学管理的有力工具,通过引文分析可以了解科学史和科学结构。在推出多个旨在反映引用关系的《最新目录》(Current Contents)后,于1964年推出了《科学引文索引》(SCI)。尽管加菲尔德创立SCI的初衷并不在科学评价方面,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凸显其在科学评价方面的巨大作用。从1964年开始,SCI开始快速扩张。覆盖社会科学的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的索引《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迅速加入进来,于1997年开始依托互联网提供网络版的应用,即“Web of Science”,现在已覆盖所有学术领域,收录报道10 000余种世界范围内的学术期刊。

SCI具备强大的数据库支持,处理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有严格的选刊标准和严密的选刊程序。它根据某刊物前两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定义其“影响因子”: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这既反映出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同时也较明确地显示出,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大、水平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依据论文的被引用情况来评价研究者的水平和研究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因素方面的影响,受到研究者和管理者的欢迎。国内高校科研管理及学科发展中充分关注SCI论文产出效率的原因正缘于此。

2 实证研究: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

2.1 数据获取

本文选择的数据源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出版的Web of Science,该数据库中收录了来自250多个学科领域10 000多种核心期刊的文献。数据检索的策略是地址=(hubei univ nationalities) OR 地址=(hubei inst nationalities),入库时间=所有年份,数据库=SCI-EXPANDED,SSCI,词形还原=打开。由此共获得Article、Proceeding Paper两种类型共313篇文献(检索时间是2012年7月2日)。

2.2 数据描述

2.2.1 文献年代分布

通过对文献年代分布状况的统计分析,有助于了解该校SCI&SSCI文献的发展历程与发展速度。从图1可看出,该校自1999年开始有SCI&SSCI论文,其增长趋势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1年以前,共3篇文献;第二阶段是2002-2007年的曲线增长阶段,从2002年的10篇增长到2007的18篇,共85篇;第三阶段是2008年以后至现在,这一阶段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势头,2009-2011年基本持平,截止到本文检索日期共有225篇。

图1 该校SCI&SSCI文献年代分析

2.2.2 文献学科分布

材料科学论文范文第9篇

1空间智能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图形化的思维和沟通在化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在1874年范德霍夫提出碳的四面体结构,最重要的是,这种用二维方式表达三维结构出现X射线晶体学之前,为X射线晶体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90年,阿尔弗雷德•维尔纳,配位化学的创始人用结构式表达了苯偶酰二肟的三种异构体[4]。现在的科学论文是图片、符号、文字和数字的复合体,图片在传达信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当询问化学家如何浏览科学期刊时,他们说主要看图片,如今化学已发展成一种真正的国际化图形化语言。在理论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模具教学,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使枯燥的理论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发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有机化学教学,有如下优势:使空间立体结构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对异构、杂化轨道、键形状等立体化学知识的掌握,加深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5-6]。例如卤代烃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SN2),化合物的构型发生了构型翻转。以氯代烷为例。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利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球代表各化合物上的原子或基团,把整个反应过程直观地表现出来。亲核试剂OH-从Cl的背面进攻连接Cl的碳原子,随着OH-的靠近,Cl和C上的其它三个基团逐渐向远离OH-的方向移动,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C-Cl键断裂、C-O键形成,氯以离子形式离去,反应完成,期间伴随化合物构型的翻转,就像一把雨伞被大风吹翻一样。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把静态过程变成动态过程,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既有理性认识又有感性认识,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又增加趣味性。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可克服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提高人的感觉和思维的能力。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处理功能,可以把抽象变为具体,静态变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鉴于有机化学反应的结构式多且复杂、立体结构的空间表述困难等特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组合三维动画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直观地表达分子的立体结构,充分发挥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优势,使学生清楚、生动和明了的看到其真实的结构模型,大大提高学生关于立体异构的理解和学习。如讲解立体异构体时,通过用3D效果的处理,使学生很容易的判断出物质的立体构型;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枯燥的化学反应、复杂的结构和反应历程表现为动态的变化过程,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可以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5,7-8]。

在基础理论教学中,教学语言的形象化也有利于学生发挥空间智能的优势,可以借助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轨道杂化的抽象过程。可以先给学生解释,原子轨道的杂化实际上就是“先混合,再重新分配”,这样学生就感到稍微熟悉了。然后继续讲解说,原子轨道的杂化过程就像是“橡皮泥的制作”,杂化前的原子轨道就像是颜色不同、造型各异的橡皮泥,将其充分“揉和”之后,就可以做出想要的颜色均一、造型相同的模型,这种模型就是我们所说的杂化轨道。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就感觉亲切多了[9]。

2空间智能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内容多,课时少,实验课被进一步压缩,工科院校更是如此。有机化学实验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基本操作与实验技术、有机化合物性质、有机化合物制备。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由教师对重要的操作和学生易犯错误的操作进行示范,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教师随时指导。但由于每组实验学生人数较多,有些学生实验前不注意观察教师示范,对基本操作仍没有掌握,导致在做实验中兴趣不大,敷衍了事。

并且有些有机化合物性质及合成实验因所用的试剂较多、对环境危害较大而被各大高校逐渐取消,如硝基苯的合成、苯胺的合成等,而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亟待提高。目前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可以清晰、生动的对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流程、实验步骤及实验的关键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和再现。因此,开发网上虚拟实验室可以弥补实验课教学的不足。有机实验课题组指导老师通过查阅大量的网上资料之后,利用一些特定的软件制作出有机化学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并开发出相应的网上虚拟实验室,先组织进行观摩,向学生进行播放并讲解,使学生比较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实验方法、仪器的结构和操作,可以再结合教师示范,效果会更好。通过改变原料、装置、条件来观察不同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对一些验证性实验和毒性较大的实验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后还可到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并在计算机上编写实验报告,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实验的兴趣和效率,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对实验的马虎了事,减少了相互抄袭数据和报告的不良现象[10-12]。

3空间智能在课后辅导与沟通中的应用

计算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学生视觉空间思维的发展,也大大加快了在化学中用图形交流的速度,并且图形能传递更多的信息。当化学家(或生物化学)谈到胰岛素、吗啡、维生素或叶绿素时,他们不仅想到符号和数字,还联想到相应的图形和空间结构,图形化的结构式不仅简洁,而且还可以传达颜色、物理状态、溶解度、化学反应性等信息[4],正是基于这种优势,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将文字、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信息融为一体,利用网络进行课后辅导与沟通,有利于学生课外自学。

4结语

材料科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行业特色; 高校; 文献; 获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3-0040-02

一、行业特色高校及读者文献需求

行业特色高校大多源于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出现的,主要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整合了全国高校有关专业组建的单科性院校发展起来的。行业特色高校原来由行业管理,后因管理体制的变化,从行业中分离出来,但仍然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的学科优势。[1]行业特色高校读者主要指此类高校教学科研师生。南理工从哈军工炮兵系分建而来,历经国防科委、兵器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兵器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等部委管理,现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具有兵器科学与技术等特色学科和专业,是一所典型的具有行业背景的特色型高校。

行业特色高校在行业科技和学科特色化办学过程中、专业设置等因素影响下,出于自身发展需要,高校依旧保持行业办学的鲜明特色,继续承担着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的任务,其教学、人才培养及科研课题、技术研发的重点依然主要围绕和服务于行业发展需要。因此行业特色高校教学科研师生对文献需求主要围绕本校优势学科进行,对文献资源需求也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2]

二、南理工图书馆馆藏资源情况

1.基本馆藏资源

南理工图书馆馆藏资源包括馆藏书刊、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多媒体资料、本校学位论文、非书资料平台、CALIS外文期刊网、机构知识库、本馆特色资源等,以教学参考书、科研用书为主体,基本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专业,如机械工程、化学化工、通信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经管与人文、法学等。截止2012年底,馆藏纸质文献中外文图书、中外文期刊213余万册(件),中外文报纸100余种。电子文献资源有100多个中英文电子文献数据库,中外文电子文献(含电子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录、标准、学位论文等)600余万种。

2.馆藏资源特点

南理工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相对集中于兵器行业核心。学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作为学校特色学科,馆藏资源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对兵器类文献资源的采集和收藏,在兵器学科领域积累大量特有的文献全文资源,形成了丰富的兵器类文献资源,其种类和册数的拥有量以及文献收藏的时间跨度都位居前列,这是学校在多年行业办学过程中积累的优势文献资源,为学校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基础。

3.特色馆藏资源

南理工图书馆通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构建了集多种文献类型、多种载体为一体、纸质及电子资源相互补充、自建资源与共建资源共同发展、相关学科资源协调发展的军工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目前,收藏有中外文纸本型军工文献共6200余种,1.5万余册,相关电子数据库资源50余个,主要涉及兵器、航空、航天、军工电子、核能及船舶六大领域,包括国家军用标准数据库以及自建国防科技文献特色数据库等数字化文献资源系统。作为中国兵工学会全国唯一一所文献定点收藏单位,实现了中国兵工学会及其分支机构产生的纸质及电子文献资源的全套完整收藏。特藏中国兵工学会主办和出版的十几种科技或科普期刊,及其下属40余个专业委员会所主办学术会议的会议论文集。

三、文献原文获取途径分析

通过对行业特色高校师生对文献需求分析,可以看出,此类读者需要具有自身行业特色的文献。为满足行业特色高校教学科研师生对文献的需求,不仅需要基本的常规途径和方法,而且需要建立新的途径。

1.本馆资源使用

(1)查阅图书馆的纸质文献

尽管数字图书馆迅速发展,数字资源比例不断加大,但纸质文献仍会长期存在。读者可根据书名、期刊名称、论文名称或掌握的其它相关信息,通过南理工图书馆主页上的馆藏目录检索系统进行查询。还可通过“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联合体”进行查阅,可实现馆际间的纸质图书通借通还。

(2)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获取原文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与高校的学科类型密切相关,因此各所高校的数字资源各有特色。南理工的数据库资源能兼顾各学科需要。进行外文文献检索时,读者可先通过SwetsWise外文电子资源整合平台中的篇名查找功能可以检索到相关匹配文章并直接链接到全文(若学校已购买此全文)。

(3)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

信息量的无限增长,读者自身需求的变化以及经费因素的制约,任何图书馆都无法依靠自身的资源来完全满足读者的需求,借助于资源共享馆际互借系统,可弥补单一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不足,很多需求就可以得到解决。[3]

南理工的读者可通过下列途径获取本校未购买文献原文。1)国家图书馆。2)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3)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简称CASHL)。4)读秀知识库。由海量全文数据及资料基本信息组成的超大型数据库。

(4)网络免费资源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网络免费资源也是读者获取文献的重要途径。以下为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几种方法:一是利用Google 等搜索引擎来获取文献全文。二是利用电子论坛获取原文。综合性学术论坛如博研联盟等;专业学科性的论坛如中国科学论文在线系统等。三是利用国内外专利网站。如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美国专利、欧洲专利局等。四是E-mail作者。EI、SCI 等文摘型数据库均提供作者的E-mail地址,这为向作者索取原文提供了方便。

2.其它途径

行业特色高校的特点就是与行业联系紧密,行业高校或研究所等都注重自身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因此行业特色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同类高校或行业研究所等馆藏机构合作,通过建立行业性图书馆联盟建立良好沟通合作机制,促进馆藏资源利用和共享,以满足本校师生对文献资源的获取需求,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发展。[4]

在兵器行业领域,如北理工、中北大学、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兵器工业204所)等,都积累了具有行业自身特色文献资源。中北大学自建数据库,如兵器科技视频、机构、专家、图片、专著、学术论文等数据库。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兵器行业唯一从事科技信息和图书出版的研究所,文献资源建设突出兵器和国防特色,馆藏资源100万册(件),兵器科技出版刊物包括专业核心期刊《情报理论与实践》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以及《现代兵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电脑自做》等科技读物。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兵器工业204所)技术图书馆经过多年积累,收集以化学化工、火炸药领域的为主,兼有其它各类专业书籍及国内外各类专业会议论文集。与火炸药专业有关的其它各类技术报告、专利等2万余册。历史悠久、馆藏系统文献资料参考价值极高。对兵器火炸药行业科研生产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单位资源丰富,可以“服务国防、资源互补”为目标,依托成熟的系统平台,充分利用各成员馆藏资源和便捷的网络环境,建立原文传递、馆际互借、资源协调中心,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获取更多优质文献资源,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行业特色高校读者对文献资源需求和利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将不再满足于图书馆提供的一般性文献获取服务,图书馆应建立高效的机制,提供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方案,及多途径便利获取文献原文的途径。因此行业特色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加强特色资源的建设,更要建立广泛获取同行业机构文献资源的有利途径和方法,做到服务个性化、机制便利化、途径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需求,适应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需要,为行业特色高校读者提供比较专门、系统、完整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爱民.行业特色型高校研究现状评述[J].中国高校科技,2012,(10):54-57.

[2] 张长宽.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01-21(006).

[3] 范秀凤,李佩,袁国竞.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中的原文获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04):103-106.

上一篇:民间艺术范文 下一篇:酒店销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