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时间:2022-06-14 12:45:03

基于体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摘要:体验教育是以体验为中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论,它指向人的生命发展。基于体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全面、协调发展,完善生命历程,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途径。基于体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聚焦理财教育、规则教育、关爱教育三大研究领域,观察体验、想象体验、探究体验三种体验方式。

关键词:体验教育;校本课程;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4A-0051-04

体验教育研究在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起步较早。1996年,学校依靠当时南京经济学院(现为南京财经大学)开办了少儿经济学院,标志着学校体验教育研究踏上征程。2001年新课标颁布和实施,学校提出课堂也是实施体验教育的阵地,将体验教育引入课堂,并申报了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小学体验性学习活动的研究”。2007年,学校借助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构建小学体验教育体系的研究”,在德育和教学两个板块进行体验教育体系的构建。2011年起,学校紧扣时代脉搏,拓展体验教育研究领域,将研究方向投向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域,“体验教育引领下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立项。

一、基于体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内涵解读

(一)体验教育内涵剖析

王一川在《审美体验论》中写道: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即身体力行,亲身实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体验”的界定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可见, 体验的主体是人,体验的方式是实践。

我校通过20年的研究认为,体验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引领学生在教育情境中,通过实践性操作、自我建构、自我反省等方式进行自主体验的教育。这个概念可以这样解读:(1)体验教育的价值追求:以学生发展为本。(2)实施体验教育的场域:教育情境。(3)体验教育的方式:实践性操作、自我建构、自我反省。(4)体验教育的过程:自我、自主、深度的体验。不难看出,本概念提出了体验教育的一个“核心”、三个“强调”,即:体验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育情境的创设,强调体验过程中的实践性操作,强调学生的自我建构、自我反省。

体验教育的实施过程由四个部分有机组成,即创设情境、体验实践、自我构建、指导实践。创设情境,就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成长需求和教学需要创设符合要求的教育情境,以最大限度地再现生活现场,并引导学生自然入境、入情。体验实践,就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亲身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寻求答案,并体验成功或失败的情感等。自我构建,就是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我选择与自我扬弃,从而把内化后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建构在自己已有的对应网络系统中,丰富和提升原有的个人的素养。指导实践,就是学生将构建好的知识、能力系统运用于生活实践、学习生活中,解决其中的问题,创新生活的方式,学会生存,获得发展。这是实施体验教育的最终目的和追求。

可以说,体验教育是以体验为中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论。它的目标不仅指向人的知识、技能,更关注情感态度、精神意志,也就是指向人的生命发展。

(二)基于体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剖析

基于体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在体验教育理论的引领下,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对课程进行开发和实施。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情景体验、操作体验、角色体验等不同体验方式,掌握应会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个性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协调、全面发展,完善生命历程,健康快乐成长。“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发展奠基”成为基于体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和目标追求。

基于体验教育的校本课程应当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教学场域具有情境性。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W内容创设与文本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学习体验情境,并带领学生进入该情境。这里有两个方面需要着重说明:一是情境创设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或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儿童因好奇而要学;或联系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使儿童因贴近生活形成关注而要学;或触及儿童情绪领域,唤起心灵共鸣,使儿童因情感的驱动而要学。二是情境形式多样,可以是生活情境、实物情境、表演情境等。情境创设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为学生启动思维、调动情感做好铺垫。

2.学习活动要有实践性。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有实践体验的机会,可以是动手实验、现场演示,也可以是展示表演、讨论交流。实践行为也就是知识、技能、方法、情感、价值观等体悟、习得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陶冶情感,开发心智。

3.学习过程要有自主性。校本课程学习中,学生要亲身体验学习过程,感受学习过程,要实现主动参与、自我建构、自我评价。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强调淡化知识的学习,强化学生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侧重于情感、思想上的认同、接收和行动上的自觉。

4.“学生在前,教师在后。”教师应该是体验情境的创设者,体验活动的组织者,思想情感的激发提升者。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困难解决的帮扶者、指导者,在关键处点拨,疑惑处启示。教师应该是学生体验学习的合作者,师生间、生生间应该多向互动。教师要减少“出镜率”,学生为体验学习的主角。我们提倡“学生在前,教师在后”。

二、基于体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一)构建基于体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发展奠基”需要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考虑学校发展的现状和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着眼于社会发展对人才核心素养的要求。这些因素决定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经历不断自我否定、扬弃、创新的艰难过程。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验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我们以学生体验行为方式为横向,以研究特色领域为纵向,构建纵横两个维度的以“我的体验之旅”为名的校本课程开发框架(见表一)。各年段主题中,低年段以“观察体验”为主要方式,中年段以“想象体验”为主要方式,高年段以“探究体验”为主要方式。三个年段体验行为方式的确定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我们只是在某个年段突出或者强调某一种体验的行为,并不否认其他体验行为方式的存在。结合社会发展、学生终身成长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聚焦于成长视野中的三个领域,即理财教育、规则教育和关爱教育。

校本课程的开发框架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品质,因此,我们对开发框架的建构是慎重的、严谨的、冷静的。我们始终做到三个“坚守”,即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坚守,对体验教育传承的坚守,对课程设置质量标准的坚守。

(二)基于体验教育的校本课程内容开发

基于体验的校本课程是为学生持久发展奠定基础的校本课程,它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和动机,关注学生的思维、个性和特长,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真正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平台。结合近年来教育界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围绕体验思想和学校培养目标,我们将研究范围定在关爱教育、规则教育、理财教育三个方面,分别以三个项目推进。

1.关爱教育项目

(1)项目缘起

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便是“爱”,关爱是人格建构的基础。学会关心,从感受爱到创造爱,从关心亲人到关心教师,从关心朋友到关心同伴,从关心班级到关心学校,从关心生态到关心社会,是每一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接受的教育。“我的体验之旅――关爱教育项目”校本课程根据低、中、高三个年段,制定了具有年段特点的六个主题课程,旨在以关怀为价值取向,以关爱情感为先导,发展个体关爱能力,形成对人对事对己的亲近社会的态度与人格特征。通过情景体验、价值辨析、活动践行等方式,组织和引导每个学生个体在参与过程中产生对外部事物的主观情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创造爱,逐渐形成正确完整的道德观念和健康积极的人格特征。

(2)项目内容

低年段(观察体验):①看我有多棒――关爱自己。②同班的你――关爱同学。③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他人。④角落里的温暖――关爱弱势群体。⑤无言的伙伴――关爱植物。⑥有你不孤单――关爱动物。

中年段(想象体验):①我爱蛋宝宝。②今天,我是家长(爸爸、妈妈)。③今天,我是班主任。④游戏:编写爱心故事。⑤我邀请卖火柴的小女孩过新年。⑥我是校园小主人。

高年段(探究体验):①我在爱中成长。②保护我自己。③我的小烦恼。④大家需要我。⑤我是社区志愿者。⑥崭新的我。

2.规则教育项目

(1)项目缘起

对制度的执行与遵守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则的掌握与遵守对儿童一生成长都具有重要作用。我校的“我的体验之旅――规则教育项目”校本课程内容是积级组织和引导学生了解规则的基本知识、规则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好处,激发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主动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体验中,让学生从小做一个能够自觉维护和遵守规则的文明有德之人。

(2)项目内容

低年段(观察体验):①假期里的一天。②公共场所里的文明人。③校园里的“文明树”。④餐桌上的学问。⑤个人卫生有讲究。

中年段(想象体验):①小鬼当家。②我是老师。③学故事,明规则。④南极居民。⑤地球村长。

高年段(探究体验):①学法规,明规则。②微镜头,明规则。③我跟爸爸妈妈去上班。④智能管理。⑤我与规则签约。⑥我是现代小公民。

3.理财教育项目

(1)项目缘起

理财教育是我校的传统教育项目,也是学校近年来体验教育研究的一个亮点。“我的体验之旅――理财教育项目”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简单的金融知识,掌握初步的理财技能,培养自觉的理财意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促进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获得发展。

(2)项目内容

低年段(观察体验):①认识货币。②观察存折。③走近银行卡。④学会记账。⑤跳蚤市场。

中年段(观察体验):①小小设计师。②我的零花钱我做主。③我会存钱啦。④保险小博士。⑤理财日记本。

高年段(探究体验):①认识利率、利息。②网上购物与防治网络诈骗。③说说个人所得税。④认识理财产品。⑤设计旅游预算。

(三)基于体验教育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

基于体验教育的校本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其目的是了解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以及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还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课程建设的评价,促进学生、教师、课程三者共同发展。

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关注体验内容体系中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实践体验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验性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绪、自信、意志、努力的程度,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的品质。

评价的形式分为: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一个综合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体验性课程学习中的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参照学生的自我u价、组内评价等;自我评价――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等进行自我综合评价;同伴评价――小组内,由学生根据组员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等相互进行评价。评价的比例:学生自我评价占50%,教师评价占30%,同伴评价占20%。基于体验的校本课程特性决定了在评价比例分配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占有重要比重。

三、基于体验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取得的成效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始终将目光聚焦在学生的发展上。理财教育、规则教育、关爱教育等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和实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自觉遵守规则意识、主动关爱他人的情感都得到了增强,同时在情感态度、健康个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初步实现了培养目标。2015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展现我校关爱教育和规则教育成果的两份议案出现在江苏代表团的会议桌上,分别是我校王凌彦同学提交的《春节元宵节,那些孤独老人怎么办》、程欣怡同学提交的《养狗不文明行为咋监管》。时任江苏省副省长徐鸣通过《南京晨报》对两份议案给予了高度肯定和回答。我校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开始关注学校发展、关注社会进步,学生的规则意识、关爱意识、理财意识得到显著增强,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品质发展奠定了基础。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对体验教育理论的认同和坚守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重要转变。教师在角色上实现了决策者向合作者、教书匠向研究员、独奏者向合奏者的重大转换。教师科学课程观的形成,教学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提高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有效,文化知识的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化及教育理论知识的充实提升了教师体验教育研究的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体验教育”这个学校的特色品牌更加凸显,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第11期将我校作为特色学校进行专题介绍,通过校长专访、聚焦透视、体验故事等不同角度的5篇文章对体验教育研究进行了全面介绍。《让体验成就学生的完满生活》被201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全文转载。本课题研究成果著作《体验・生长》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体验教育引领下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B-b/2011/02/102)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6-12-12

作者简介:徐文军,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江苏南京,210003)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仲岚岚,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高级教师。

上一篇:提防职校生实习中的制度缺陷和污名宣传 下一篇: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脱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