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磨课助力中职钳工实训课效益提升

时间:2022-05-17 10:05:13

以磨课助力中职钳工实训课效益提升

【关键词】中职;钳工实训课;磨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8-0076-02

磨课,也就是进行课例打磨,一般情况下指教师结合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以笔者所在的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钳工实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车间实训效果也不同,学生在临近毕业时的实操能力参差不齐。要想提高钳工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对课程进行精雕细琢,其最佳途径就是进行必要的磨课。

一、钳工实训课磨课的模式

中职钳工实训课的磨课模式一般采取教学诊断改进式和行动导向式两种。从科研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诊断改进式磨课,可以通过质性评价提高教学效果,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行动导向式磨课,可以帮助磨课对象设计更为科学的课程项目,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采取以上两种模式可以帮助参与磨课的教师得到总结性结论,同时有助于专业教师获得实证性研究方法的积累。

二、钳工实训课磨课的程序

钳工实训课一般采取“备课析课―一次执教―观课议课―二次执教―反复修改―形成磨课教案”的程序。钳工实训课的备课很重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领悟力发展情况需要现场观察才能得出准确判断,其实备课就是备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而析课要有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参与,重点是聚焦课的质性评价与课程项目的规划。观课议课,最好邀请校外专家观摩,甚至还可以邀请企业授师参与听课,以帮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次执教以后,主要以实训教师自主评课为主,寻找其中可以改进的地方,最终形成磨课教案,再在学校实训组中进行教学检验。

三、提高钳工实训课有效性的磨课策略

(一)磨课要有针对性

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决定了任务目标的不同。所以,磨课时要注重看磨课对象是否设定了分层目标。如划线、锉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镶配及装配等工艺流程,要确立多层次分级目标,学生由低级向高级目标发展。所以,磨课应关注学生的理解力与领悟力,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做到“心中有数”,进而确立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

(二)磨课要有对比性

集体磨课实施阶段通常采取“一课多磨”的方式,即对某位教师多轮次地说课、听课和评课,这样做容易走向程式化。为此,磨课时要进行v向与横向的对比。纵向是与磨课对象过去课堂效果的比较,横向则是同行间的课堂效果对比,后者要求在同期内对多位教师进行磨课,增强对比性。

(三)磨课要有研究性

磨课的目的本身在于研究如何把课上得更好,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利用磨课手段以提高实训课的有效性。研究的过程是基于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但是,不一定每次改进措施都能达到预期目标。为了提高磨课的效果,可以借助于模拟仿真技术,将课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推演,以寻找出可行的改进方法。

四、磨课对提高钳工实训课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一)课堂教学目标更加细化

钳工实训的划线是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重中之重,从看图纸到锯料,再到划线,学生一旦划错,就会影响实训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磨课,充分研究每个操作技能的教学环节,确定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设立目标达成预案;要防止一次课的课堂教学目标过大,将目标细化,以便科学地推进教学进程。

(二)提高学生学习钳工技能的兴趣

钳工实训除了机械装配科目,其余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站立时间长了就会懈怠,继而难以完成课程任务。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通过磨课的形式,吸收众家之长,实现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有教师通过磨课,尝试采取小组竞赛教学法,从小组共同制订竞赛方案与质量标准到结果评定,都是由学生主导,学生学习钳工技能的兴趣倍增。后来,不同教学内容的课程都采取这样的方式教学,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有的放矢指导学生

钳工实训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上。钳工实训课的磨课,实际上就是教学经验的推广。教师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指导学生,科学安排课时计划。如锉削工艺教学,学生需要用多大的力度、挫削平面的完整度等,具体情况只有学生自己清楚,教师只能在学生的作品中发现问题。但若等有了问题再修正,就会出现大量作品报废的情况,这样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某次磨课时,有教师提出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要求急躁性格类型的学生采取零公差的锉削方法,性情平稳有耐性的学生,则采取正公差的锉削方法,防止锉削过程中公差过大。后来大家都尝试此方法,效果显著。

(四)学生有效完成课堂任务

钳工实训课时,学生往往不能按照教学进度完成练习任务,总想着在下一个课时内补上。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想让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必须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针对这一难题,在磨课时有教师提出教学分组,让完成任务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一课两个甚至三个教学内容,任务目标做到差别化。目标任务难度小,学生更容易完成,学生有了自信后,再加大目标任务难度,依次递进,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课堂任务。

(作者单位: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甲状... 下一篇:以生为本是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