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民与企业文化

时间:2022-06-14 12:36:14

企业公民与企业文化

一、企业公民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就提出“企业公民”的概念,其涵义是: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像每个社会公民一样,既享有相应的权利,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它脱胎于商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从法学的角度强调了企业的“社会公民”身份,并扩展了传统商业道德涉及的领域,丰富了企业管理的内容。

二、建设企业公民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是当代经济生活的基本单元,是由活生生的人构成的一个社会群体,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的所有活动受制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社会背景,受制于特定的价值理念和道德理念,其经济行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种特定的道德追求和价值趋向,因此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实体,就是该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

其次,我国多数企业的公民意识没有觉醒,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性较差,如农民工讨薪、食品中毒事故、环境污染等等问题。而跨国企业一般都注重企业公民建设,注重承担社会责任。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社会责任也将和企业的海外利益一道遍及全球,因而我国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做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

第三,企业的社会支持力度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的。一个有实力的企业才有能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当它对社会负责任的同时,自己也必将赢得社会支持。因此企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须回报社会,必须做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只有那些“不是为着自己,而是为着实现某种社会目的、并满足社会、社区和个人的某种特别需要而存在”(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的企业,才能行之久远。

三、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的构建

一个企业公民不仅强调职业行为准则及经营行为道德的正当性,更强调应积极发挥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的角色,即企业必须在承担其法律责任外,要有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从这层意义上说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是一致的。企业社会责任(CRS)的核心就是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当拿出相当的精力来回报社会。具体包括:

企业价值观:以员工为本,以社会和用户需求为导向,遵守法律、现存规则以及国际标准,倡导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与社会、自然环境保持和谐。

对利益相关者责任:生产安全,就业机会平等和薪酬公平,保障员工权益和福利;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股东权益;对所在社区的贡献等。

对社会环保的责任:维护环境质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对促进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赈灾、扶贫、扶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和个人,捐赠基础教育、等,赞助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或其他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实行员工志愿者活动。

四、企业公民的建设

我国迫切需要加快企业公民建设。笔者认为企业公民建设可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外部方面

第一,树立正确的企业伦理价值观。

企业应从思想观念的改革人手,特别注意以下三个观念的树立。一是诚信观念。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树立诚信观念,需要企业加强自律,从根本上改变观念意识,认识到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如果每一个企业都从我做起,整个企业界就能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环境。二是可持续发展观。企业要意识到不能以“道德代价 ”换取企业的狭隘利益和短暂效益,不能以对环境进行污染、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破坏生态平衡来牟利,否则企业所付出的“道德代价”最终会变成经济代价,企业终将受到惩罚。企业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才有可能持续发展。三是为社会进步运作观。企业要意识到自己的生产经营不只是为自己赚钱,而是为社会进步而运行。只有企业把赚钱与为社会作贡献统一起来,让企业员工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在为社会进步、国家的富强、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工作,员工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就会产生一种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人性化管理。

企业首先应对自己员工负责,员工应该成为企业公民的主体。企业要有对员工的忠实意识,要制定系统的员工生涯规划与员工发展支持计划,要建立利润分享制度。员工是企业价值最早的承受者,最快的传递者,企业的行为只有首先让员工感动,才能感动“上帝”,才能“感动”市场。因此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使每个员工都感到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着自己。

第三,制定系统的社会发展资助方案。

企业促进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不应是一种慈善行为,而应是一种社会责任,是长期的回报社会的一种战略。因而企业必须制定系统的社会发展资助方案,使它规范化、制度化。我国企业虽然在公益捐赠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企业的捐赠理念是“回报社会、造福桑梓”,没有将企业捐赠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商业利益联系起来,也没有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机制,因而得不到长期执行。

外部方面

第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一是政府评价企业经营好坏时,既要看其盈利水平又要看其社会效益。比如在考核企业经营成绩时候,不应只注重财务指标,应增加社会责任指标。此外还应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提供各种财产利益与非财产利益。

二是建立全国性的、公开的、综合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针对市场上存在的种种不讲信用的情况,政府应出面与相关部门彼此协调,建立全国性的、公开的、综合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提供实体的各种信息,从而使交易主体能快速准确地获取对方有关的信息,构筑社会公众监督系统,迫使各主体加强其自身的“自律行为”,强化个人的诚信责任感,使企业主动进行伦理经营。

第二,建立企业公民规划落实的专门的管理与社会监督机制,约束企业行为。

企业作为社会的成员,其行为也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应是一个全方位的监督,可从环境监督、消费者监督着手。环境监督是检验企业是否履行道德义务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严格的环境监督能够加速道德风气的改善。消费者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的核心,消费者是评价企业行为是否负责、抵制道德失范行为的重要市场力量。其实“有什么样的人民,也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因此消费者应该加强维权意识。

第三,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企业公民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法制化的进程,需要法律建设保驾护航,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相结合。一个没有纪律的社会,没有法制的社会,是无法形成正确的企业公民价值观的。社会规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一个社会有了合理的、统一的社会规则,而社会成员又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这些社会规则,就有利于强化企业的价值取向与道德追求,形成和谐健康的氛围。因此,要有针对性地修改或制定相应的法律,并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性,即法律内容的无歧视。

五、企业公民与企业文化

关于企业文化尽管有多种界定,但其核心都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推崇的并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价值观,在内容构成上,分为三个领域:真假、善恶、美丑。在社会生活中真假、美丑的评判常常会加进善恶观,因而善恶观(伦理观)是价值观的中心内容,相应的企业公民观是企业价值观的中心内容。完整地说,企业公民观应包括观念、规范、行为三个层次,规范是观念的文字表现,行为是受观念支配和规范约束的。由此可见,企业公民观是企业公民的基础和核心。“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精神,首先是企业公民文化”,“企业公民文化最基本的特征:公民型企业、企业公民权利”。(企业公民网,杨平.《理论与改革》)因此,我们可以说企业公民观,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包括企业公民建设。

(作者单位: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上一篇:关于ERP系统下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思考 下一篇:创建特色生态绿化广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