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高考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08:45:27

甲骨文高考作文

甲骨文高考作文范文第1篇

【两篇“最牛作文”】

湖北考生周海洋的“最牛作文”是七言长诗《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共51行102句,每句七言;后记约70字,也是文言文写作。这篇作文不仅获得满分,还得到所有评卷老师的高度赞誉,称这是一篇“形式和内容都堪称一流”的文章。湖北省汉南一中语文组组长张勇认为:

他这篇文章写得很大气,整篇文章构想宏大,应该说他把中国近代史的所有重大事件都囊括进去了,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口通商、中日甲午海战、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辛亥革命,化用的诗歌多达几十首,比如说化用了杜甫的、张若虚的、李鹤的、谭嗣同的、李鸿章的以及的很多诗词,所以说这篇文章在内容方面令我们阅卷老师折服……

四川考生“古文字达人”黄蛉的“最牛高考作文”是用甲骨文写的《熟悉》,这篇作文仅得8分,因为“专家委员会的专家都看了,通过翻译后,他们发现这篇作文虽然是以‘熟悉’为题,但内容却离题很远。”

【两位“最牛”考生】

A. 周海洋

同学来周海洋家祝贺他

18岁的周海洋是武汉汉南区一所偏向职业教育的普通中学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他说自己这篇文章其实受到了2005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谭嗣同》的影响,如果自己这篇算“最牛”的话,那篇应该是“超级牛”。周海洋不认识《永远的谭嗣同》的作者,但已经把对方奉为偶像,“因为时间关系,我的诗里面还有一些平仄、押韵上的问题,有些句子还非常青涩,和那篇文章相比,我这篇就不算什么了。”因为自己的“偶像”曾经取得过成功,周海洋对这种古文、古诗的写法也充满了信心,“刚好这次高考对诗歌没有限制,所以我就放手一试,我就是特别想把作文写好。别人曾获得过成功,有了先例,我也行。阅卷老师也喜欢亮点,有亮点总比平庸强。”在回答记者采访时,周海洋说:“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意思就是说当时没什么英雄,所以刘邦这个家伙成就了一番功业。当然,也可以说是我吧,我这篇文章,因为没有多少人写,因此出名了吧。

周海洋家住在武汉市汉南区,家庭并不富裕,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于父亲加工棉被。其父介绍,海洋小时候就特别爱看书,平常要的零花钱,基本上都买书了,还在家附近的一些书店办了卡,常常租书看。放学或放假,他也经常是窝在家里看书,很少出去玩。“初中到现在,他几乎每晚看书都看到11点、12点,怕他看坏了身体,我每晚都催他睡觉。”

“他是图书馆的常客。”汉南二中图书馆管理员汪老师提起周海洋赞誉说,不到三年时间,《史记》、《离骚》等镇馆之宝他都读了数遍。该校高三年级组长汪红兵说:“他的桌上长年放着一本《辞海》,这样热爱古文的学生从未见过,单纯、自觉,超乎想象地热爱阅读。他的作文得满分,并不意外。”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戴新姣介绍:“他严重偏科,语文成绩好,但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就差多了。”

周海洋的高考成绩只有370分,只达到第四批高职高专的录取资格线。

B. 黄蛉

19岁的黄蛉是绵阳南山中学复读生,家庭情况媒体未曾披露。他去年曾经参加高考,因成绩不理想在原校复读。在今年高考作文中,他用甲骨文等古文字写作,被网友捧为“古文字达人”,但因高考成绩仅有428分(也是上专科线),上本科之路一再遭遇挫折。黄蛉在复读时遇上的语文老师蒲体超,也是一个古文字爱好者,两人“很快就要好起来”。蒲老师表示,黄蛉用古文字写作文并非为了搞怪,而是兴趣所致,一时灵感。他的意愿一直是想考一所上海的大学,最喜欢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有个叫刘钊的教授,之前破格录取了一名三轮车夫当研究生,只因为三轮车夫在研究甲骨文。黄蛉告诉记者,他是怕作文不出彩,所以才选了一个冒险的做法。已经被认知的甲骨文有1000多字,他大概会写七八百个字。这次高考前一周,学校发了考生须知,没有规定不能用古文字写作文。小黄当时就想:可以用古文字写作文。结果,考试中他用了超过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才写完作文。对于只得8分的作文,黄蛉说:“虽然只得了8分,但我不后悔。这次打击,不会减少我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的兴趣。以后能达到什么程度,我不敢说,但我希望在大学里读语言文字方面的专业,拓展思路,深入研究古文字。学成后,我想进孔子学院去教书。”据悉,黄蛉的语文老师蒲体超将于今年底到美国一所孔子学院教授中文,这是他去年就受邀而定好的行程。

【两种不同测试】

周海洋在三峡大学文学院接受了权威专家的面试,专家们对周海洋的出色表现大加赞赏。

第一关,三大方面现场考查:在为时2个多小时的现场测试中,专家组通过口试和笔试两种方式,对周海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测试涉及的内容包括中国文化、历史、文学及近代历史著名人物等。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尚永亮说,这次,主要是从知识面的广博程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3个方面,对周海洋进行现场考查,以全面了解他的真实水平。三峡大学还对测试过程进行了全程录像。

第二关两道考题现场检验古文功底:在专家们一个接一个问题地轮番“轰炸”后,开始对周海洋进行现场笔试。笔试共两道题,一是给出了一段繁体的古籍文字片段,让周海洋现场标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二是从“怀乡、离别、相思、春恨、悲秋、怀古”这些中国古代文学常见的主题中,任选其一,采用古今诗文各体中任意一种,现场写一篇作文。周海洋选择了“怀古”,现场写出了一篇令专家赞赏的作文。

测试完毕,专家对周海洋的表现赞赏有加。武汉大学尚永亮教授说:“周海洋读的书多,知识面广。我提的关于《庄子》中的一段文字,一般只有从事专业研究的人才会留心和思考,没想到他居然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反应敏捷,回答问题有深度。如果能够来三峡大学就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古籍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郭康松教授说:“周海洋的古典文学功底深厚,而且基本是靠自学的,很难得。尤其难得的是他用古汉语表达的能力强,他在这方面是有天赋的。”三峡大学汉语言文学老教授曹文安说:“周海洋很不错,阅读面广,记忆力惊人,人品也好,不张狂。当初看到那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我先是赞赏,随即怀疑他是不是碰巧撞上了自己有充分准备的作文试题,今天测试之后,我的怀疑消除了。”

相对而言,黄蛉受到的测试比较简单。6月25日,黄蛉前往上海,拜访了刘钊教授。看了小黄摹写的古文字作文,刘钊对有些拘谨的小黄赞不绝口:“有一定天赋,我很欣赏。虽然从研究的角度还很初步,但高中生有此爱好,值得肯定。现在有志研究甲骨文的人才非常少,研究国学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刘钊同时也表示,小黄看的书不够,有的古文字解释不准确。希望他调整好心态,大学里要打好基础。本科难以破格录取,如果有其他好学校愿意破格,当然是好事。即使没有,也不要气馁。“到考研究生的阶段,我可以帮你推荐,提供读研的便利和指导,可以报在我门下。”刘钊说。6月25日正好是小黄20岁生日,刘钊送给黄蛉一本自己著的《古文字构形学》,让小黄通过电子邮件跟他学习。今年8月,教育部门组织了四川大学的一批古文字专家对黄蛉进行了测试,测试非常顺利。

【两种不同评价】

周海洋的文采究竟如何,北大教授孔庆东说――

听说湖北有一篇高考作文,因为写的是古诗体,得了满分,心想湖北又出人才啦?找来一看,原来是一首稍微高级点的顺口溜,内容贫乏,言辞不通,如果放在北京、上海,大概可以得个“三类上”吧。如今各地的教育领导都希望多多出现满分作文,以证明“我王老五当政期间,教育事业多么发达”,这种思维虽然可笑,但也可以理解。作为阅卷教师,怀着“人道主义”精神,对高中生适当放松要求,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这样明显蒙事儿的作文给了满分,其导向将是非常非常危险的,明年说不定要出现多少“离骚体”、“小雅体”、“商籁体”、“楼梯体”,满分作文满天飞,教育部领导必将“食之不得下咽也”。

至于黄蛉的作文是否偏题,四川绵阳南山中学的蒲体超老师(即黄蛉的语文老师)说:我们的确不能接受偏题一说。他说:

今年四川高考作文依然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为“熟悉”。我作为一名国家重点高中的语文高级教师,教了13年语文,个人觉得这是一道平庸无奇的作文题。考生如不是故意捣蛋,要想写偏题怕也不容易。加之我们平常训练无数,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无一漏网。我们平时对学生作文的判定都十分慎重,因为一旦写偏题了,得分极低!那么这篇作文究竟偏题没有?我们的意见是:没有!

当然,幽默的是黄蛉对“熟悉”这两个字的甲骨文写法恰好不熟悉。于是他就作了一下变通,用“深入了解”4个字代替了,写成了一篇议论文。我后来询问了一名作文阅卷场的负责老师,他说在讨论作文评分标准时,就已经确定“深入了解”“了解深入”等方面的立意属于“熟悉”这一命题的立意范围,怎么就偏题了呢?绵阳教科所的专家也认为,这篇文章上48分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为了证明这一点,我让黄蛉凭记忆再现了这篇考场作文,也就是说让黄蛉用甲骨文把自己考场作文再写了一遍。然后我把这篇甲骨文卷发给了《成都商报》,成都部分电视台也作了报道。这篇作文公开以后,舆论基本上呈一边倒的趋势。先前指责黄蛉的人也终于知道了这个学生不是乱写的。

……我作为这位所谓“古文字达人”的老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评判这篇作文究竟偏题没有,还在后面附上了这篇作文规范的现代汉语版。尊重他的原样,基本上逐字对应的,仅就个别字词的顺序作了调整。因为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只有1000多个字,而且现代汉语里很多字都没办法在甲骨文中找到对应的写法。黄蛉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组合好千来字的甲骨文,表达出现代观点,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他的思维必定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大意是清楚明确的。他说的是要深入了解成与败,要熟悉成败,要以此为常。这怎么就偏题了呢?

【两人录取经过】

周海洋的“最牛高考作文”在媒体披露后,三峡大学等多所高校向周海洋伸出了橄榄枝:报告省招办,破格录取。对此,省招办有关负责人称,高考招生政策由教育部制定,“破格录取”需要授权。其次,周海洋不符合自主招生的政策范围。当《中国青年报》记者问周海洋“如果有大学破格录取你,你去不去”时,周海洋说:“对于这些大学,从内心来说,我非常愿意去。但有一点我必须声明,我认为他们不应该录取我。如果真要录取我的话,应该在我继续读一两年之后,拿到达到或接近它的分数之后再录我。仅凭一篇作文就录取我,对于那些考了很多年的同学,确实不公平。他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我的确非常愿意去读大学,但不能以这样的分数就进去了,我不愿意。”

此前,三峡大学曾表态破格录取周海洋读本科,并给他2万元奖学金。后来,三峡大学又表明因省招办不批准“破录”,学校已放弃录取他。现在,严英仕呼吁广州的大学予以破格录取,但周海洋的命运能否出现转机,应该说可能性不大。周海洋表示,自己并未填报任何一所广州的大学。日前,周海洋已准备到三峡大学高职电焊专业就读。对此,有网友感叹说:这个结果很难与之前的“高考满分作文”“热爱古文的90后”“凭自己考上好大学”的形象拼接起来。选择背后充满妥协、让步,畏难、贪图捷径……但是,我能读出他的无奈。是啊,上大学很重要,即使去读电焊专业的专科,对于一没背景、二没后台、三没过人胆识的孩子来说,学一门一技之长起码可以让他毕业之后填饱肚子。毕竟,“饱暖”之后才能“思淫欲”。诗歌、古文只是爱好而已。

比较而言,黄蛉就比周海洋幸运。曾经,西南财大天府学院表示愿意录取黄蛉,并开出全免学费的优惠条件。不过该校主要是财经方向专业,没有文字方面的专业。此后,有媒体披露,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有可能破格录取黄蛉。9月初,黄蛉意外地收到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据悉,黄蛉就读的专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黄蛉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相关链接】

周海洋命运引起的思考

罗欣

过去的两个多月,周海洋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一个在古代文学方面确有专长的学生,为何难以破格录取?相关专家表示,一是因为受限于政策规定,若突破政策则影响公平;二是担心造成盲目标新立异的“示范效应”。

记者在一些高校采访时,相关招生负责人都明确表示,周海洋的中文水准不在一些本科生之下,读中文相关专业很适合他。如果高校招生有足够大的自由裁量权,高校愿意破格录取类似周海洋这样的偏才学生。“我们应该对现有的招生制度进行反思,在体制改革上应该对偏才有所考虑,给予他们一些机会。”三峡大学党委副书记何伟军认为,教育的本质并不是让所有人都成为“全才”。高考录取中若按常规以分数论高低的评价标准衡量特殊人才,周海洋式的偏才、怪才难免被淘汰、埋没。

网络调查中,有八成网友支持破格录取周海洋。不少网友呼吁高招录取能有“绿色通道”。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按分数高低录取是唯一公平的录取方式,破格录取低分的周海洋,对其他考生不公平。

(原载《楚天都市报》)

不可复制的“甲骨文”

陇西岳

在高考中用甲骨文写作而一鸣惊人的四川考生黄蛉,终于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了。据成都商报报道,黄蛉就读该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近日参加了开学典礼。

黄蛉曾经在向记者解释为何要使用甲骨文写作时说,他不是搞怪,而是担心作文不出彩,于是冒险选择了这种非常方式以吸引阅卷老师注意。现在看来,他冒险成功了。虽然他这篇作文一开始因为“偏题”而被判了低分,但它成就了一则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不少网友称其为“古文字达人”。而成为明星的好处是,一些高校对他发生了兴趣,在此之前,西南财大天府学院就表示愿意录取黄蛉,并开出全免学费的优惠条件。

说实话,黄蛉理应享受这样的破格待遇。无论如何,能用甲骨文来写高考作文,确实令人拍案惊奇,打破了很多人的想象极限。前一段时间,仅仅有着高中学历的38岁三轮车夫蔡伟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为博士,原因是“好多教授都不如他”;黄蛉的甲骨文难倒了一群阅卷老师,无人能识,不得不请专家进行翻译,也可以证明“好多教师都不如他”,当然同样有资格让高校为他“网开一面”。这样的偏才、怪才毕竟不会太多,为他们提供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无碍教育公平。

事实上,过去不少大学都有破格录取“偏才”学生的传统,比如钱钟书以数学15分而入清华。如今,黄蛉以一篇甲骨文作文作为敲门砖敲开了大学的门墙,无疑是对这样一种传统的续接。不过,我想提醒的是,我们也无须过于拔高黄蛉被破格录取的意义,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他的这一冒险策划并不具有标本意义。

在高考作文中标新立异,黄蛉并非第一人,前些年南京第十三中学理科学生蒋昕捷的《赤兔之死》同样引起了不少轰动。不知道今年高考黄蛉的甲骨文作文以及周海洋的古诗体作文是否从蒋昕捷那里找到了灵感,但按常理推测,这样的“投机取巧”就像打强心针,往往是第一针最有效,接着打下去,非加大剂量不可――一般的文言文显然难以再次制造惊艳亮相的效果,而动用甲骨文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接下来,要想吸引眼球,难倒阅卷老师,只有请出“火星文”或者“外文”了。但问题是,第一,这样得不了高分;第二,难以成为轰动性的新闻;第三,就算轰动了,恐怕也不会有大学愿意破格录取,毕竟目前还没有哪所大学能搬到“火星”上去。

所以,黄蛉入读四川大学对他个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也体现了社会的包容,但千万不能对这种现象进行误读,形成这方面的激励与暗示――否则,明年高考可能会齐刷刷出现一大片精心“策划”出来的以考倒老师为能事的作文。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具有“怪才”的潜质,人生是不可以被刻意“策划”的。

甲骨文高考作文范文第2篇

以上是今年一考生高考作文的节选,这只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大潮中备受热议的牛人牛文的缩影。自《赤兔之死》后,高考作文大潮中掀起了“中国风”,不少考生大秀古典文学素养,最近又流行“网络风”,网络语言充斥作文考场,彰显个性。小编选取了几位因高考作文备受社会热议的牛人,和大家一起来感受他们的“风采”。

热议考生一号:王云飞(江苏如皋中学)

【级别】黄金斗士,擅文言文写作。

【考题】倡导绿色生活(2010年江苏卷)

【牛文节选】《绿色生活》 (拼音为编者加注)

呱呱小,但牛[dòng],至於弱冠,不明犍[jiān] 。[cǐ]之豚,日食其[bā]。洎[jì]其成立,未[jiān jiā]。每[niè chán nào],然竟不知其[qūn]兔。方彼之,[zhú]之,非[huán huì]之中所得也。

今北方久[ōu],瀵眢[fèn guǐzhòu yuān],坌[bèn][fó],[dào]天[hū]日,土地皴[cūn]崩,罅[xià] 可容人。南疆霈[pāng pèi],洚水肆虐,此之,茅舍走。欲苫(shàn)不能,啼口立啾啾[jiū]。

……

呼!漫山,遍地罘。此天也?人也……不得[qún],不。此天也?人也!

……

【战果】胜!该篇满分高考牛文的作者被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录取。

热议考生二号:周海洋(武汉汉南二中)

【级别】青铜斗士,以仿古诗文见长。

【考题】站在____门口(2009年湖北卷)

【牛文节选】《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

人生百年能几何,荒草斜阳土坯间。

白云片片魂悠悠,黄花遍野使人愁。

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

黄花岗上土一,埋没荒烟蔓草间。

……

【战果】险胜。化用杜甫、李商隐、李煜、谭嗣同、孙中山、等人诗文,回顾了近代史上诸多重大事件――鸦片战争、甲午海战、火烧圆明园、辛亥革命、讨袁护宪等。高考阅卷老师评价此文为“形式和内容表现上都堪称一流”,给予满分。作者被三峡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录取。

热议考生三号:某考生(四川)

【级别】石器战士,通晓甲骨文、金文及小篆。

【考题】熟悉(2009年四川卷)

【战果】惨败!专家发现该考生作文里面有甲骨文、金文,还有小篆,但文章虽以《熟悉》为题,却文不对题,得分偏低。

热议考生四号:小于(山东潍坊)

【级别】火把战士,思想偏激。

【考题】人生的光影变化(2010年山东卷)

材料是一句托尔斯泰的名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

【牛文节选】《托尔斯泰就是个托儿》

“我们就像一个个没有蒸好的面包等待着高考的蒸烤。”“去年见证了高考的,变化了我的人生,却未曾见到一点一滴的魅力……我们只是一群刚满18岁的孩子,看上去很猛的命题人,对我们过分期望的中国教育却希望我们能够领悟托尔斯泰爷爷半个世纪的人生,您说难吗……我们都是可爱的小伙,怀着一颗原本纯真但现在却被烤得焦黑的木炭烂肉来面对光影和阴暗。”

甲骨文高考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错别字;历史;思维方式;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11-0041-03

错别字现象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很多老师在纠正错别字上花了很大的功夫,但效果甚微。北京高考语文阅卷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在高考阅卷现场表示,近几年高考作文中的错别字有增多的趋势[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黄耀明老师也曾在《语文建设》2010年第9期[2]和《语文教学通讯》中学版2010年第11期[3]分别撰文,指出了2010年高考作文中因错别字而致使作文分数不高的现状。可见错别字现象已经蔓延至中学,实在令人担忧。

错别字的症结到底在哪里?我们如何让错别字在孩子们的启蒙阶段就能得到有效的预防?笔者在日常批改作业时分类建立了错别字档案,现进行例举,再分析其中的原因:

1.错字例举

笔画错误。贝(见) 食() 己(已)

部件换用:爰(爱) 歌() 仓(仑)

增减笔画:大(太) 武() 拨(拔)

2.别字例举

同音字混淆:已(以) 再(在) 象(像)

同音形近字混淆:蜂(峰) 惧(俱)

同音义近字混淆:急(及) 艰(坚) 安(按)

以上例举,括号里面的字与括号前面的字常常互为错别字。从例举可以看出,错别字数量之多,种类之多。每每看到这些错别字,很多老师都会责怪学生不认真、粗心,但是,如果我们跳出一味的责怪想一想:为什么学生都会出现这些错误?为什么错误多出在这些字上,而不是其它字上?为什么写汉字会出现这么多笔画、结构的错误,还有大量同音、近音字的混淆现象?为什么小学生学英文没有这么多的错别字?追本溯源,我们有必要从汉字自身的角度来解析错别字现象。

一、从汉字历史的角度解析,用历史的“真”区别错别字

汉字是与图画同源的,很多汉字都是古人观物取象,或者借物喻意,借物比类组合而成,回溯它们的历史,就会发现很多错别字之间原来并不一样。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追寻历史的足迹,让它们的本真面目与学生面对面。

以“贝”和“见”的笔画错误为例,这两个字仅仅相差最后一个笔画,而且“点”和“竖弯钩”也相差无几。这样一想,学生写错似乎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如果回溯到几千年前,了解了“贝”和“见”的起源,就会发现这两个字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们是不应该混淆的。

甲骨文“见”字由“目”和“人”构成,意思是人用眼睛去感觉[4];甲骨文“贝”字就像左右张开的两扇贝壳[5]。可见这两个字在起源时是完全不一样的。到了小篆时,这两个字都发生了伪变,与原形相比变化很大,外形开始接近。演变到今天,两个字的上部已经完全相同,不一样的是,“见”字下部的“人”字比较舒展,像伸头张望的人形,而“贝”字下方的“人”字是“欲见还羞型”的,好像没完全打开的贝壳状。如果教师在纠正错别字时,只是就错论错,反复在“点”和“竖弯钩”之间纠结,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能是越辨越糊涂。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的划分,小学生处在6、7岁到12、13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处于具体的运算阶段,此时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多媒体或者简笔画等手段,再现这两个字的本真面目,它们在学生眼中就不会仅仅是形状相似的两个符号,而是“见”和“贝”的鲜活图景,“点”和“竖弯钩”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还有很多顽固性的错别字,比如“爱”和“爰”、“游”和“ ”等字都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引领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看一看,学生将会有恍然大悟之感。

二、从汉字思维的角度解析,用民族的“智”鉴别错别字

文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终极体现,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追寻智慧的造字人的思维方式来审视错别字,从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中明晰错别字的差异。

1.直觉思维

较之于逻辑思维,中国人更习惯于进行直觉体验。人们常常把握对象的整体表象特征,然后通过汉字表示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解。以“大”字为例。人是万物之灵,上古以人为大,所以“大”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都像“人”形。“大”字下面加一指事符号则为“太” ,人已经为大,却又加了一笔,所以“太”字表示“过于”;“大”字头上加一横 ,表示“天”,有“顶天立地”之意;“大”的上部加一横 ,为“夫”,表示“以簪束发”,是人已成长的意思;而“大”字头上加一撇,则表示手臂弯曲,为“夭”,有活动之意。从作为万物之灵的“大”字着手,我们能够从它一点,一横,一撇的细微变化中,看出另一番不同的图景,而这一个个图景所表达的意思又是那样合情合理,让人心领神会。带领学生凭着这种直觉思维去看汉字,错别字之间的交集点将自动解开。

很多同音字如果能够从古人直觉思维的方式来解析,都不可能轻易混用。比如“艰”和“坚”二字,“坚”的古文字是 ,是夯实地基的意思,因此与“坚持”“坚固”“坚守”为一类;而“艰”,由“”和“艮”组成,是面对旱灾转身离去的意思,由此产生了困难极大的含义,故有了“艰苦”“艰难”“艰辛”等词。后人给了这两个字相同的读音,但是,从字型的建构到构词意义上进行推理,它们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

2.意象思维

意象思维方式亦称为象征,是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东西来说明某种抽象的观念或原则,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汉字中很多的符号、标志常常代表着某种意象。一个点,一个横,一个竖,一个部首常常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以“歌”字为例,把“欠”写成“攵”,是小学生常常犯的错误,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欠”和“攵”虽然形似,却象征着不同的意义。“欠”的甲骨文 是一个面朝右跪着的人在打呵欠,“欠”字所象征的是与打呵欠相关的意义,与之相关的“吹”“歌”“饮”等字都有张口打呵欠的形状;而“攵”字由“攴”演变而来,甲骨文是 ,右下方是一只右手,上部是一根皮鞭,是手拿皮鞭击打的意思,后来“攵”所象征的就是击打的意思,以“攵”作部首的字也多与“击打”有关,比如“攻”、“收”、“教”“改”等等,“歌”字与“击打”无关,只与张口唱歌有关,自然只与“欠”有关了。

3.简易思维

化繁为简是中国人基本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认为人与天不是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他们都主张“天人合一”。人为制定的各种繁琐的东西,终归要复归于自然,化繁为简。而化繁为简也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人类进步迅猛发展的必需,作为交际工具的汉字“化繁为简”也是历史的必然。以“仓”和“仑”这两个形近字为例。“仓”本是“粮仓”的形状,后来简化成了“仓”字;“仑”字本是书册集中在一起的意思,后来简化为“仑”字,也就是说“仓”和“仑”都只是一个记号,失去了它原本的象形和会意的意思。那么“仓”和“仑”的辨析,则要与它们作为声旁的字族联系起来记忆了。与“仓”相关的“抢”“枪”“苍”“创”等字为一个字族,与“仑”相关的“抡”“轮”“论”“伦”等字是另一个字族。这种由一个字带出一“族”字的造字方法,充分体现了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的优势,而掌握了其中的规律,辨析错别字也就降低了难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从汉字审美的角度解析,用中国的“情”消解错别字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特有的审美情趣,而特有的审美情趣则会对审美对象作出特有的情感反应和价值判断。汉字作为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有着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价值特征。这也是我们引领学生纠正错别字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因为上古“人定胜天”的思想,所以“大”作为人的形状,四肢舒展,顶天立地,让我们感觉人的伟大。这样演示讲解,让“大”字在学生的眼中还原成了一个自信、挺拔的人的形状,充满了力量的美感,此时,如果让学生写“太阳”,怎么可能写成“大阳”呢?

中国古代文化“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还决定了人们“中和”的审美情趣。比如“大”字作为独体字时“四肢”舒展,但是在“奇”字中作部件时,“捺”变成了“点”,这样,上面的“大”才和下面的“奇”合二为一,具有整体之美。带着以“和”为美的观点来看,“足”“雨”“身”等很多部首字作部首后笔画都因为与部件的融合而变化,也就顺理成章了,笔画的错误自然减少。

汉字,不同于英语单词,不同于数学符号,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纠正错别字,从汉字本身的特点去追寻,把汉字还原成一幅幅真实的图画,一个个独特的生命,错别字立刻会显得苍白无力,无法存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够纠正错别字,而且亲近了传统文化,提升了审美情趣,培养了爱国情感。这不正是我们语文老师要追求的境界吗?

参考文献:

[1]李江涛,新华网[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6/15/c_121540629.htm,北京,6月15日.

[2]黄耀明.2010年高考作文高频错别字浅析[J].语文建设,2010(9).

[3]黄耀明.2010年高考作文错别字分类例说[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0(11).

[4][5]窦文宇,窦勇.汉字字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467.95.

Analysis on Phenomenon of Mistakenly-Used Chinese

Characters at Its Own Angle

HAO Yu-mei

(Baoyi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Baoying 225800, China)

Abstract: The phenomenon of mistakenly-used Chinese characters is always important in primary Chinese teaching, but very difficult to overcome, althoug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continuously fighting against it. A completely new approach is that mistakenly-used Chinese characters can be analyzed and eliminated at the angle of characters themselves, including tracing back to its evolution, restoration of its formation thoughts, and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aesthetic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help students learn about the truth of history, highlight the intelligence of our nation, and heighten the emotion of China.

Key words: mistakenly-used character; history; thinking style; aesthetic feeling

甲骨文高考作文范文第4篇

素材A

北大校长谱“神曲”引热议

“父母生下生下的你我,是化学过程的结果。”“化学你原来如此神奇给力,哦!化学难怪你不能不火。”近日,一段歌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的音乐会视频微博出现在网络上,先后被数万名网友转载,评论数千条。网友们笑称其为“新一代神曲”。有网友听后直呼雷人,评论歌词不伦不类,包括“你我你我要吃足喝好,化学提供营养多多”这样的歌词,实在让人捧腹。也有网友表示,这首歌曲是一种新鲜大胆的尝试,大家不必太过苛责。

据悉,词作者是北京大学校长、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周其凤。围绕这首普通又平凡的歌曲,甚至分裂出三个派别,“顶雷派”认为并无艺术价值,更是不知所云;而“顶萌派”只认为,学术轻松化有益科普;当然,“恶搞派”们忙不迭的模仿嘲讽……一时间,可谓众生百态,各怀“忐忑”。

素材B

武大教授给唐诗排位引争议

中国历来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但近日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兆鹏推出了新书《唐诗排行榜》对传统进行了颠覆:首次对文学作品以排行榜的方式加以排序。居榜首的是崔颢的《黄鹤楼》,童叟皆晓的李白《静夜思》排在第31位。

有读者认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受众最多的唐诗流传至今,孰优孰劣早已有时间检验,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和点拨,无端弄出个排行榜来似无必要。但也有人认为,《唐诗排行榜》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包装,它以这样的方式在多如牛毛的唐诗选本中脱颖而出,此番受到学界的争议和读者的关注便可谓是一种成功。

【素材点拨】无论是北大校长创作通俗歌曲,还是武大教授为唐诗排行,引起热议都是不难理解的。一是因为这些事情听起来都觉得十分新鲜,二是因为他们各自的特殊身份。甚至有网友据此质疑,中国某些知名大学的教授们究竟成天在干什么?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一直得不到释怀,是否也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话题扩展】创新与颠覆;新鲜与搞笑;尴尬与热议;苛责与质疑……

达人PK金罐

素材A

甲骨文考生导师辞职

2011年11月4日,何称其学生――“古文字达人”黄蛉浮夸靠不住,不愿意再教,已向学校提交了辞呈。

2009年,身为绵阳南山中学学生的黄蛉用甲骨文书写高考作文,轰动大江南北。可最终的8分作文成绩、428分高考成绩让他未能达到三本省控线。幸运的是,他的特殊才能得到四川大学“垂青”,进入川大锦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两年后的2011年,根据川大制定的“个性化培养方案”,黄蛉经考核后转入了川大本部深造,由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何专门负责培养。

素材B

健力宝奥运金罐被指造假

在南来北往的列车或汽车上,曾有很多犯罪分子假冒“健力宝中奖易拉罐”骗钱。现在,人们却发现,即便是健力宝公司亲手送出的罐子,似乎也不那么靠谱。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冠军庄晓岩就陷入了这个烦恼。经过19年的精心收藏之后,庄晓岩2011年突然发现,当年由健力宝集团颁发给奥运冠军的“金罐”,并非纯金制成!

【素材点拨】罗家伦数学考零分,后来当了清华校长;季羡林数学考4分,后来成了国学大师;臧克家作文只写三句话,后来成为了著名诗人。因为他们的故事,今天人们提到“偏科生”时,总会联想日后或许他们也能成就一段佳话。但其实剑走偏锋者不一定都是人才,即使学生确有某方面特长,校方也应理性对待,实事求是,不能过分拔高。虽然目前对偏才的选拔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但最终的目标是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一边探索、一边规范才是教育改革应有的题中之义。

而健力宝20年前用他的实际行动不仅彻底的欺骗了奥运冠军,更是欺骗了全国消费者的感情。现在,真相在时间的流逝中被揭穿,我们也知道了健力宝集团还没有消失,但健力宝的辉煌却早已经不再。当人们时下热议社会道德诚信的时候,一只破损而露馅的健力宝“纯金易拉罐”,给出人们一个非常具体的答案,“玩火者必自焚”。

【话题扩展】奇才、偏才、怪才的背后;拒教“甲骨文达人”里的多重浮躁;对人才更多地持宽容开放的态度;缺失与缺陷;规则的完善与监督;现象与实质;并非都是意外……

北大PK安徽师大

素材A

北大选才“孝顺”放第一条

北京大学《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细则》中,首次提出了学生不得被推荐的标准。据悉,这是北大在听取了一些中学校长的建议后制定出的标准。该标准首次做出了“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的明确规定。

素材B

安徽师大恢复劳动课

2011年秋季开学,安徽师范大学近6000名大一新生,开始享受在校学兄学姐们不曾有的“待遇”:学生必须在大一这个学年中,根据学校的安排,参加一周的劳动。为此,学校安排了食堂帮工、洗菜卖饭、修剪花木等十多个不同岗位,最后由那些在一线教学生的食堂师傅、除草工人和清洁工给学生打分。安徽师大还特别制定了考核办法,规定劳动课程为学生必修课,必须在大一学年内完成。考核不合格的同学要重修,重修再不合格,毕业将受到影响。

【素材点拨】孝敬父母是最起码的做人准则,辛勤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当今社会很多曾经的美好却渐行渐远。因此,无论是北大选材“孝顺”放第一条,还是安徽师大恢复中断20余年的劳动课,都不失为一种理性的回归。重新审视被我们弄丢的优良传统,把它们重新拾回来,继承并发扬下去,如此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益无害。

甲骨文高考作文范文第5篇

高考的写作,一直被社会所关注,因为它不仅是考生升学的重要试题,而且关系到写作文风的“浇花”和“除草”。高考作文命题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众目睽睽的视线中改革、推进的。2009年是北京高考大纲版的最后一年,明年北京高考将进入新课标后的第一年,那么,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将会怎样发展呢?

根据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原则,“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材;有助于中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自主办学。”明年,高考作文应当突出有利于推动新课标在中学的贯彻,有利于检验新课标教学的成果。在这方面,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探索,可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成功地考查了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考查了考生的基本素质、综合写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高校选拔具有现代语文学习潜能的合格新生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学习中要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了解研究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原理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相关的实际问题,而2009年高考作文正是在立意、材料、情境以及写作要求上,体现了新课程改革高考的平稳过渡和导向。

一、考查考生的实践内容,收获和体验

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是探究性学习,探究要在实践中进行,要考查考生的个性发展情况,高考作文要求用考生自己独特的亲身实践的材料去组织文章,让考生说出“我的个性特长是什么”,“我的实践经历是什么”,“我的知识底蕴有多少”,“我的感情、态度、价值观、世界观是什么”……高考作文就是平时学习实践经历的表达,像过去大块大块地引用别人的诗句串起来的写法,以及空洞的抒情、说理已经不能适用了。

如今年浙江的作文是提供了《绿叶对根的情意》歌词,让考生根据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生活实践的体验和阅读的积累,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讲述身边的故事,发表个人的见解评论。

再如广东的作文是:谈谈你对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山东的作文是:以“见证”为题,“见证”,是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意思,涉及的内容应是考生亲身的实践……

总之,限于目前高考作文的考查方式,体现考生的实践能力的考查,作文试题的命题设计要求来自实践;让考生用自己的亲身的实践经验写文;借鉴别人的实践经验来分析事物是唯一的途径。

二、写作空间的开放,体现更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过去作文的命题内容、思想、文体……限制很死,束缚了考生的写作空间,高考的作文是“要我写”。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发现中学习,学习中发现,学习的过程是开放的,思维非常活跃。写作的主动性表现在作文题具有“我要写”,急切表达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有一吐为快的写作激情。今年新课标高考的天津材料作文题“我说90后”就是给了考生吐露真实心声的机会。有一个考生作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首先感谢出题老师出了这样一题目,不为别的,至少可以让我们在这个全国关注的正规场合说出我们90后的心声。因为我们已经压抑了太久,在网络上的‘90后’这个词似乎已经和‘非主流’、‘小怪’、‘脑残’、‘自恋’等或所谓中立或绝对贬义词汇画上了等号,而在网络上的反驳只能招来更多的非议,所以在网络上我们已经不再做任何辩解,因为辩解是无用的,又有几个人可以真正客观地看待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呢?而在这里我也只想说说我的个人感受,相信他也代表了我们90后一代的心声!”

高考作文命题的“要我写”和“我要写”是考试命题理念的一个重大的转变。

考生的选择性,表现在高考作文的“三自”方针上,即:自选内容、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今年高考作文试题不管是标题作文、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都为考生铺设了人们已经认识的内容、情境(新材料),通过对情境材料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激活考生已经形成的知识网络,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发现问题,组织材料,选择合适的文体,布局谋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写作空间的开放,解放了考生的思想,考生可以释放自己的真情实感,犹如促膝谈心,亲切自然,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江苏一个考生在写《品味时尚》这篇作文是这样开头的:

“有人说追求时尚,追求潮流就得到那些大城市去。看看那些穿超短裙的辣妹,旗袍加身的成熟,还有那五颜六色的爆炸头们,才是时尚。不过,俺今天可要这个结论了。俺告诉你,现在的农村比城市里更时尚了。不信,那俺就带你去俺们村瞧瞧”。

然而,为了考试的公正,高考作文仍然要有一个合理的限制度。既考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又“松懈”了考生的思想。高考作文的限制都体现在试题上,命题者在设计作文试题上使用了限制性的语言,对作文的立意、内容、文体、语言、字数等方面做了规定,这就要求考生要认真审题。近几年降低了作文审题的难度,于是不少考生便不重视审题随意乱写,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特别是作文试题中的关键的字,一定要准确理解它的意思,如广东作文试题中的“常识”,安徽作文的“弯道超越”;山东作文的“见证”,江苏作文的“品味”和“时尚”……以及材料作文中的叙述细节,都要仔细推敲。2009年出现了很多零分作文,或偏题作文,都是因为审题错误而造成的。

三、表达能力仍然是高考作文的主测目标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成果的活动,它是需要思想感情、阅历、学识和表达技能、技巧等多方面综合才能完成的。但是,作为选拔性的高考作文,需要在综合中确定主测目标。从新时期以来高考作文题命题以及评分标准的走向上看,主测目标是考生的表达能力。

高考作文的表达主要包括方式表达、语言表达、篇章表达和书写表达四个方面。方式表达是指写作时所运用的方式和方法。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表达方式;方法就是分析、综合、比较、联想和想象等一般方法和文体的特殊写作方法。方式表达是整个表达的核心,它体现作者在感受、思考、认识、表达写作材料的方式方法,它最贴近写作内容,也影响语言的风格和篇章的模式。小作文常用表达方式作为考试的重点,大作文也看重文体的要求,而文体是以方式表达作为主要因素的。文章的体裁是为中心服务的。选择小说、散文、戏剧以及诗歌体裁都是符合要求的,但是应该明确,高考作文是面对几百万高三考生群体,考查的是他们的最基本的写作能力,要求他们写出有社会意义和高艺术技巧的文章是不现实的,况且是在短时间的考试中,能够运用好这五种表达方法,表达一个正确的思想就达到了要求。语言表达、篇章表达、书写表达,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语文科《考试大纲》写作部分也有明确的要求,它们分别是“语文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结构完整,条例清楚”,“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今年湖北省一考生的高考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前门口》是用文言文和古诗词写成的,但不值得大肆宣传歌颂,至于用甲骨文、金文、篆文混合一起写高考作文以表现自我,那是极不严肃的态度,在这里奉告那些想以另类作文取得高分的考生,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千万别把高考当儿戏。

四、要关注身边的事物

高考作文命题面对考生熟悉的生活,不回避社会的热点、焦点,反映考生对这些社会现象的态度、感情、价值观、人生观,这一直是不变的思路,它告诉考生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要做“匣子里的人”,要将自己置身于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中去,睁大自己的眼睛,分辨是非,明知事理,有鲜明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理念。

全国Ⅰ卷和陕西作文都是以“兔子学游泳”为寓言故事,写一篇文章,反映了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不正确现象,主张只有发挥各自所长才能取得成就的思想。

上海的作文试题,介绍了板桥体书法的特点;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单个字形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让考生根据材料,选取一个角度作文,试题里的“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启发考生要适应大上海多元化社会文化现象;江西是以前段时间圆明园首兽在法国佳士得拍卖事件为议题,写一篇议论文;辽宁则以明星代言三鹿奶粉事件为材料,应不应该追究明星的责任作文,还有江苏的“品味时尚”都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没有生活的感受和正确、鲜明的观点,是写不好这样作文的。

五、要有想象和联想

想象在本质上是讲对世界的形象化思维,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些联系,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有关的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和联想是中学生阅读和写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高考作文每年都在这方面给予十分的关注。今年的高考作文北京卷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目令考生写一篇作文,为降低试题的审题难度和限制,启发考生对题意的理解,试题给了一首歌的歌词“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隐形的翅膀”是一个比喻,帮助人实现理想,帮助人成功、信心、坚强、勇敢、乐观等的品质,可以做为文章的对象。湖北省的半命题作文“站在××××门口”和往届的高考试题,《2000年回母校》、《有感于50年前的今天》、《中学生活的回顾与思考》、《面对大海》、《人与路》、《细雨・闲花》、《怀想天空》……一样,都需要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才能写得出好的文章。于是今年便出现了“站在老屋的门口”“站在文学的门口”等优秀的文章。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转,是墨笔生香,勾勒出清风明月的韵致;梧桐细雨,西窗红烛,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已能听到门里的笙箫,门里的叹息,门里的牧笛,门里的美妙,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心中摇曳着的思索,已化作一江春水,流入门内的世界。”

这是一个考生作文的开头,站在文学的门口浮想联翩,景与情,声与色都在眼前了。

福建一考生在《这也是一种永恒》这篇作文里,让自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写得十分生动。

“当诗仙宽袍弃履,举起樽而邀明月,沐月华而影三人的那刻,这一丝浸透了蟾晖的酒香便飘飘摇摇了千余年,萦绕在数万才子的鼻尖挥散不去,似是还携了月下那人的三分不羁。这瞬间的感悟,便在孩童清凉的诵读声中变为醉人的永恒。

因为不凡,那些即逝的侧影竟越过了文明的更替,仅凭一个瞬间,缔造了无尽的永恒。

当屈子以血讴歌,孑然一身,仅怀拥一胸才气,腹含一枚忠胆投身汨罗的那秒,这一屡赤红泣血的绝美魂灵已挣脱世俗的枷锁,随着汨罗江水的平平仄仄流过了漫漫岁月,滋润在每个志士的心田。这瞬间的悲壮,便在岁月的长河中变为永恒。”

有人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的创作”,高考作文要想得到好的成绩,没有想象和联想是不行的。

高考作文命题改革一直在进行中,不管题型怎样地选择,但是总是围绕着写作考查的特点,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更加接近考生的实际生活命题,这恐怕是一个永恒的导向。

甲骨文高考作文范文第6篇

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手握一滴水

聂沛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有大陆架和沙漠/有人的生命……/我手握一滴水/就是握着一个世界/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足以丢失这一切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阅卷现场]

2012年四川省有53万余人参加高考,参加高考语文阅卷的教师有1300人,其中参与作文阅卷的老师近300人,分12个组,每个小组有20多人。作文平均分40.58分,最高分59分。

6月11日上午,作文题组长讲解评分细则,然后进行标杆卷的教师打分与综合讲评,阅卷教师仔细揣摩标杆卷并进入试评。今年试评用时较长,接近一天半。之所以试评时间长,一是学生审题偏差大,一是为了让阅卷老师熟悉评分标准,公平、公正地给考生一个客观的分数。6月12日下午转入正式评卷。学科质检组时刻掌控着教师阅卷的阅卷信息,随时调整监控,保证高考作文的阅卷质量。6月17日上午全部阅完。

一、阅卷变化

1.每个作文阅卷点均安设摄像头,在阅卷组全程监控下,阅卷教师的行为更规范,阅卷质量更高。

2.阅卷教师的组成变化大。把关的骨干教师组成更为合理,有大学的专家,有中学的省级骨干教师。其中,来自中学的有经验的一线教师占大多数(不少是多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优秀教师),来自大学的研究生人数明显减少。

3.对汉字规范书写的要求明显提高。遵照教育部对高考汉字书写的要求,鼓励书写规范的考生,给考生以正确导向。

4.对好文章的评定更客观、更理性。有思想、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得到肯定。

5.对素材的运用评判不只注重经典、追求新颖,更鼓励个性化积累,个性化表达。经典素材的陌生化表达明显优于一般表达。

二、阅卷感悟

1.审题重要。

今年相当一部分考生没有仔细阅读诗歌材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抓住诗歌中的一个词,就贸然立意,结果偏题。以“节约用水、希望、环保、宽容、包容、信念”等立意的偏题作文不少,得分在35分以下。

2.素材积累非常重要。

“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黄岩岛对峙”、“乔布斯”这类素材频频出现在考生作文里,“杜甫”、“李白”、“屈原”、“司马迁”仍然受到考生的追捧,令人怦然心动的新颖素材少。

3.恰当选择文章体裁极为重要。

立意恰当、扣题较好的散文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得分情况好;立论恰当的议论文,论据丰富,得分情况明显好于平庸的记叙文。

4.书写规范容易出彩。

漂亮的书写、整洁的文面书写有利于得分。用隶书写作的一篇题为《未闻花名》、立意为“细微处有大道理”的高考作文经高考作文专家组讨论,因立意恰当、书写优美,得59分。而另一篇用篆书反写的怪异文章,无法辨识,该文判“0”分。

5.高分作文特征明显。

有思想、有真情实感、有特征(材料表达角度准确、表述语言新颖、语言有文采)的作文得分普遍较高,真正的好作文备受阅卷老师青睐。

三、专家支招

阅卷总结会上,四川师大张伟教授理性审视考生作文卷答题情况后,为中学一线教师支招。首先,要加强规范训练。标点符号的使用要规范,灵活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不可“一逗到底”,更不可没有标点符号。汉字的使用要规范,要消灭错别字,否则吃亏不少。如果写成甲骨文或全部用英语书写,则全文判0分。其次,要加强选材的训练,让学生练出一双慧眼,让学生有百里挑一的能力。第三,要多练审题。无论文采有多好,只要审题出了问题,就一定得分很低。第四,要加强文体知识的教学的落实,加强常规文章样式写作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议论文、散文等文章的写作。第五,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这次阅卷中发现,学生思考深度、广度不够。

[考题解析]

以一首诗为材料的材料作文,相对于以寓言故事或时事新闻为材料的作文题,难度要大得多。因为诗歌的内涵较深,认知能力有限的广大考生不易挖掘出来。

这首诗的内容与“水”紧密相关,但又不能将本题等同于以“水”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因为诗歌从标题到内容,均对立意有所限制。

首先对标题进行解构。“手握”这一主谓短语和“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足以丢失这一切”呼应,表明“水”失去之易;“一滴”与“就是握着一个重大的世界”相呼应,表明“水”虽少,却非常重要。

再看诗歌内容。前面四句话以铺陈的形式,揭示出“水”丰富的含义。接着,将“一滴水”象征为“一个重大的世界”,实现了由实到虚的升华。最后几句话揭示出“水”容易消逝,暗中寄寓“珍惜”、“爱护”等意思。特别要注意的是,“我手握一滴水”中的“我”明确指示,文章要写自己的感悟,写出自己的个性体验,切不可为情造文、无病。

而具体到立意,本题可以从“水”的本义和比喻义两个大方向切入。

1.从本义的角度切入。诗歌前四句中“阳光的谱系图”、“雪的过去和未来式”、“沙漠干渴的大陆架”、“人的生命”本身就是讲“水”的自然特性。据此有以下立意:①“水”是无比重要的,大地山川离不了它;②“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延续更脱离不了它。当然,这些立意难免会流于大众化,要写出彩实为不易。不过,如果结合当今世界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等现状,但又不局限于现状,而谈“怎么办”的问题,引发人们思考,还是能写出深度的。

甲骨文高考作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考作文;文体不限;语文教学

[DOI]10.13939/ki.zgsc.2016.05.166

1 “不限文体”是什么

近些年,高考作文题目后面总会跟上四个字“不限文体”。“不限文体”即要求考生在高考语文作文考试中,根据所出的作文题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形式,并且所写出的文章要符合所选文体的文体要求和规范。需要注意的是“文体不限”不等于“文体不要”,而是要更加注重文体意识,加强文体规范,并不是现在许多考生所写出的“四不像”文章。

2 如何正确解读“不限文体”

“不限文体”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空间,释放学生的个性,充分展现学生的写作优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尤其在21世纪的今天,是适应90后甚至是00后孩子活跃创新的个性需要,更是适应国家经济技术科技快速发展,文化不断开放的一个新思路。“不限文体”应该是在学生完全充分掌握了各种文体的基础上,根据高考作文所出题目选择自己最擅长的那一类文体形式进行写作,这样给学生留有足够的选择余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写作优势,为其高考成绩添砖加瓦,更是适应个性发展的重要形式。这个出发点没有错,只是在教师教学实际、学生学习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语文教师和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不限文体”的解读出现了一些偏差,这个表象结果是“四不像”文章大量出现,为了合阅卷老师的口味,取得高分至少是保全成绩,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使用了一些“手段”,学生们的高考作文卷子中堆砌华丽辞藻,内容空洞,感情失真,散文不是散文,议论不是议论,抒情不是抒情,而写成了“杂文”的文章层出不穷。这似乎违背了作文教学的初衷,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能力,然而如今却成了进入象牙塔的一种便利工具,与古代曾经盛行的“八股文”有异曲同工之处,学生不能真正写心中所感,也没有较强的文体意识。这个表象导致了一个最终结果就是“文体意识淡漠”。高考作文“不限文体”,学生的写作空间和选择余地更大了,随着此风的蔓延,使得作文教学也跟着不限起来,“文体不限”渐渐变成了“文体不练”,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变得模糊起来,学生在所谓的“自由”的写作氛围中逐渐淡化甚至冷落了文体意识,写作素养也一直是下滑状态。有些教育者也看到了这一状况并且做出了行动,比如2005年北京卷明确规定写议论文,湖南卷明确规定写记叙文,重庆卷的小作文即要求写说明文,2009年以一个社会热点“圆明园兽首拍卖”为中心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这一系列的作为已经昭示高考需要文体意识也正在强调明确文体意识。[1]然而“文体不限”这是一条不能触碰的红线,在目前作文教育教学目标中存在着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向高考层面,语文教师以高考考试大纲为最高总领,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作文成绩,尽管语文教师们也认识到这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可能会有影响,但是时间短促,高考日期在招手,谁都没有勇气也不敢去触碰那一道红线,谁也不敢拿学生的未来做赌注。由于这个原因,不论“文体不限”还是“文体有限”,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都会有一套应对自如的方案。语文教育者对其错误的解读产生了以下两种情况:

甲骨文高考作文范文第8篇

其一:空心化

表达是作文的基石,这块基石质地如何,决定着作文大厦的高度和结实度。回看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可以隐隐看出一条作文表达悄然异化的轨迹:平实化――华丽化――拟古化――恶俗化。在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未量化、细化之前,作文表达的主流是朴实无华的;在内容和表达分项评分后,特别是“有文采”兴起后,作文表达一下子变得“乱花渐欲迷人眼”,满天星的修辞堆砌成为一种常态,改头换面的包装技术大行其道,作文蜕变为“玩语言”。当人们终于对这种“无骨的华丽”产生不可抑制的审美倦怠时,作文随即转向――回到古代,抱住古人的大腿不放。一时间文人墨客强势复活竞相登场,担起了“弘扬国学”“彰显底蕴”和“去浮躁”的重任,一篇篇满分作文充当了拟古的范本;当这股“借古人博取高分”之风被呵止尘埃未定之时,一类由无厘头写作、网文写作、批判现实写作等构成的所谓“新人类写作”现身高考,网络化、山寨化、娱乐化使得作文变成街头杂耍,表达变得不伦不类,以致很多省份规定:高考作文使用网络语言要扣分。

叔本来是一个种地的,在南阳有一亩二分地,在这个人砍人的时代,叔不想砍人,只希望不被人砍。你爸不嫌叔怂,三天两头地往叔屋里跑,问我如何管理帮派,我感激得眼泪哗哗的,从此跟着你爸四处砸场子抢地盘。

这是一篇改编自《出师表》的文章。且不论其观点,仅用词粗鄙这一点就让人感觉像吞了一只苍蝇。

客观地说,语言是自由的,也是平等的,对作文用什么语言进行约束实在是无奈之举。作文语言是一种在特定背景下指向明确的语言,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的真义是“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故而简明、诚实、纯粹应该是作文表达的基本定位,而透过近些年作文表达的变化,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下的作文表达离这个基本定位越来越远――作文表达变得越来越矫情,越来越负重,本色越来越模糊。

作文表达畸变有其深层的内因。

首先是生活体验的匮乏与苍白。独生子女的出身让90后生活在云层之上,网络让他们流连于虚拟世界,而快节奏高频度的社会节拍、两点一线的刻板生活模式和沉重的课业负担又将他们牢牢锁定在象牙塔中。他们普遍缺乏与最真实最丰富的底层、与土地的亲密接触,“生活在别处”,沉溺于幻想而内心空洞孤独,激情、感动与担当意识淡薄,而写作离开厚实的生活积累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写作中只能倚靠所谓“华丽”“有个性”实则苍白的表达掩饰同样苍白的生活体验。

其次是快餐文化的浸淫渐染。在这个多元杂陈的时代,由于价值失范和指导缺位,学生的审美取向和甄别能力堪忧。当下学子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和猎奇心理,当80后、90后作家作品成了学生阅读的首选,娱乐性杂志成了学生课余休闲的调味品,武侠言情、奇幻剑仙以及卡通作品等成了学生阅读必修课,港台、韩日青春偶像文化化身精神救赎的时候,所有这些“浅阅读”的价值内核连同“表达风”也深入阅读者的灵魂并体现于写作中。与此同时,中外经典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那种洗练得体、简约有穿透力的文字不但难得一见,在“时尚表达”一统天下的格局下反而成为“另类”。

此外,市场化、写作的技术化以及片面追求分数等的错综熏染,使得学生的作文表达越来越媚俗,越来越势利。

一千二百年前的白居易曾言:“诗者,根情、苗言、花声、实义。”(《与元九书》)。当语言脱离了真情真意这一存在之根而附带上很多额外的欲望,“为语言而语言”“为分数而语言”时,语言就变成了“皇帝的新装”,它不但掩盖不了思想的贫弱,连自己也证明不了,作文于是陷入万劫不复的空壳化的深渊。空心化使作文的个性尽失,作文正面临“我是谁”的尴尬。

其二:趋时化

作文与时代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命题。作文是时代的投影,但作文与时代走得太近未必就好,作文之根在于其独立性。当下作文趋时之势日显,主要表现:泛政治化、泛道德化,套用官话和贴近热点。不少作文内容简直就是大报社论的克隆,官话连篇,拿腔捏调,虽句句正确,却什么也没说。尽管现在的作文命题特别是高考中考作文命题有意无意避开政治热点和社会焦点,但是作文中追逐附和热点、焦点以求所谓“观点正确”却成为一种自觉。似乎不谈点“民生”“公平与正义”“和谐”就缺少“生活气息”,不关注“就业问题”“循环经济”就没有与时俱进,不批点“贪腐”“很黄很暴力”“贫富两极分化”主题就不够旗帜鲜明。作文趋时由来已久,惯性强大,当下它非但没有刹车的迹象,其手法反倒愈来愈高明巧妙,并呈现低龄化的趋向。不妨看一段作文片断:

不知不觉中,传来一股香气。没错,那一定是外婆在烧菜了。顺着香气走进厨房,外婆正在灶上忙乎呢!你以为外婆在用煤气灶烧菜吧,那就大错特错了。外婆很少使用煤气灶,她用的最多的是用枯枝作燃料的柴火灶。外婆能烧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来。在柴火灶的旁边,还有一个不锈钢做成的开水炉。开水炉像一只小锅炉,也是用果树的枯枝作燃料的,一下子就能烧五六壶开水呢!

这是一篇出自小学生之手的题为“外婆家的低碳生活”的作文。看罢,读者在钦佩小作者眼光敏锐的同时,是否也会暗生疑团:“枯枝作燃料的柴火灶”对环境的损害果真就低于煤气灶?“低碳生活”是否就是拒绝文明回归原始?稍有常识的人对上述问题自会有自己的判断。

作者未必知道什么是“低碳经济”,未必想写“低碳经济”,但在某种氛围或暗示下他(她)还是写了,正像套用官话一样,尽管未必懂未必想用,但不能不用。2009年10月30日《报刊文摘》有一篇文章的题目赫然是“撒谎从作文开始!”作文热衷于“真实的谎言”个中奥妙无非几条:

一是命题诱人说高调的套话。现时的作文命题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留给学生写作的自由度其实有限。比如,2009年有这样一道高考作文题,就蔡铭超致兔首、鼠首铜像流拍一事评论其行为。尽管题目有“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这样的似乎很大度的提示,但此前关于此事的舆论导向几乎是“一片倒”,学生很难不先入为主,加之顾忌“批评”的后果,可想而知作文内容只能“尽入彀中”。僵化的命题思想必然产生拙劣的命题,在有形无形的语境暗示(钳制)之下,学生不但要“戴镣铐在跳舞”,而且镣铐之外,还要加上面具。

二是规则逼人说堂皇的官话。当下作文评价标准分层级论高下,基础层级有“思想健康”一条,发展层级中要求“深刻”。“思想健康”“深刻”可不是一道可以轻易越过的坎,每年高考“零分作文”十有八九是栽在这道坎上。为求万无一失,部分学生就把转述官话和道德宣誓作为救命稻草。关于作文立意,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几句耐人寻味的话:作文与做人应该区分之。不可以片面强求思想性,片面追求文章之立意高。不知那些作文规则的制定者对圣陶先生的教诲作何理解。

还有一点,有着三千年专制史的中国,国人骨子里对权力是既敬畏又神往的,官话走红也有威权崇拜的影子。

作文之所以趋时,看中的是话题的时髦、题材的鲜见、立意的官方化和效应的立竿见影,以短平快的突击获取分数的最大化成为最通常的动因。趋时让写作在无形之中变成一种作秀和投机,自我让位于权威,政治术语代替真实表达,流行结论消弭独立思考。正常的写作在层层拨弄之下一步一步被边缘化,作文由此患上失语症。

其三:伪文化化

“文化散文”的走红,振兴国学的呼吁、张扬人文的要求使得“文化”一下子变成了“香饽饽”。在各地争修炎帝祠、大禹祠、伏羲祠,祭诸葛亮、祭包公、祭武则天、祭柳下惠的喧嚣中,作文与“文化”进行了适时对接。《文化苦旅》《赤兔之死》等的横空出世给学子们以很大震撼。很多人忽然发现,五千年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用之不竭的资源,在他们看来“文化”就等于“历史”。此后,作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以古为美”的乱象,经典、箴言、锦句,圣贤、先哲、文豪被追捧被滥用;穿古人衣,说古人话,借古人浇今人块垒俨然成为一道风景。多年主持高考阅卷的南京师大何永康教授形象总结道:“一到6月7日,古代名人就忙得不得了:屈原不停地跳下汨罗江,变成了跳水运动员;项羽不停地自杀,剑放在脖子上拿不下来;韩信干脆赖在别人胯下不起来。”延续至2009年,高考作文中不仅文言文写作依然高歌猛进,甚至还出现了甲骨文写作。

文化,承受着不能承受之轻。中国文化如果仅仅是学子们把玩的几句唐宋诗词,几个文人隐士,几种书法字形,几许明月清酒,中华文明岂能历尽沧桑走到今天?以为只有回到古代才深邃,才有文化味则未免偏狭愚陋。譬如,“文言即文化论”就极为荒谬。黎锦熙先生在《国语教育上应当解决的问题》一文中以幽默的言词说道:“以前女子用布来‘缠足’,我们可怜她伤害了天然的体肤,不得不设法解救她;现在儿童用文言文来‘缠脑’,我们可怜他伤害了天然的灵性,所以也要设法解救他。”时过境迁,今天的黄金一代却哭着喊着要作茧自缚,只能感叹世事弄人。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树梢鸟在叫

不知怎么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产生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白话歌曲。平白如话,洗净铅华。在浅浅的追忆中,一缕淡淡喜悦糅合一丝莫名的忧伤沁入心间,心为之砰然。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

除此外,当下作文还有小女人化、恶搞、反传统、低级趣味化等种种不良表现。所有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醒。

作为主要当事人的教师,置身其间该如何作为?

恃才放旷命运多舛的吴宓先生,在弥留之际大叫:“我是吴宓教授!”斯人已去,但吴宓先生那份对自我的尊重、对职业的敬仰委实让人感动。作为“体制内”的人,如果我们能够多一线对职业的仰视和底线的坚守,多一点王佐断臂的果决,我们应该也可以有所作为。

正本清源,让作文找到回家的路。这是期待,更应是行动!

甲骨文高考作文范文第9篇

大学之“大”,在于师之灵气。钱理群先生《民国那些事》中的川大教授蒙文通就是其一,蒙教授给学生上考试课:考场设在望江楼竹丛的茶铺里,蒙先生招待学生品茗并测试,没有试题,而是学生出题问先生,题目一出,先生便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果遇到好题,蒙先生便会大笑不已,猛吸一口叶子烟,详加评论。钱理群认为,这样的课不仅给学生知识,更有对人生观的浸染、熏陶。虽然蒙教授早已音容不在,但这样的大师精神,如今已遍布川大。比如接收了北京师范大学年龄65岁的博导周流溪作为学生的音韵、训诂大师赵振铎;开“最牛博客”、拒绝了百家讲坛的邀请、高呼“别再逼学生买论文”的谢谦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科学家谢和平教授等。

川即水也,水即道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水文化则是川大文化的内核。追溯历史,川大正式挂牌成立就是合并了“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大学”和“公立四川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它又包容了来此避难的4所大学;今天的川大则是吸纳了成都科技大学、华西医科大学而成的。以容纳为精神的川大便是用这种精神接受、包容渴望求学的莘莘学子。2009年,考生黄蛉用甲骨文等古文字写的高考作文只获得了8分,虽然他受到了复旦大学、湖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教授的赞赏,但是却没人录取总分428分的他。这时,川大打开双臂,把黄蛉拥入自己博大的胸怀,圆了他的大学梦。当然,只要你是数学奇才、物理天才或者写作高手,即便没上一本线,也能跨入川大的门槛。因为川大有着独特的“双特生”培养方案:各方面很优秀的全才,可进吴玉章学院培养;偏才、奇才又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学校还投入了500万元资金用于培养“双特生”。

山水之间,大道存焉。川大足可为乐矣。

・细节川大・

吴玉章创新人才班

――川大的“头等舱”

吴玉章学院是川大的顶尖学院,有创新人才班、联合班、国际班三种培养模式。其中创新人才班面向所有专业的在校本科生,新生入学时会通过笔试和面试筛选出200名左右的优秀学生组成。选入创新人才班的学生,仍然和原专业的同学一起上课,但是接受教务处和学工部的统一管理,并能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比如入学就能选择一名导师,提前跟随老师进实验室做实验或者参与社会实践;拥有优先选课的资格;在图书馆能比普通学生多借5本书。

此外,创新人才班的本科生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将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推荐比例高达50%。

川大的“麻辣”风情

“麻辣”风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饮食,二是女生。学校生活区内有一条步行商业街,麻辣烫、酸辣粉、麻婆豆腐、担担面……各种辣味十足的美食应有尽有。你常常可以看到衣着时尚的女生拿着串串香,边走边吃,旁若无人。吃完掏出小镜子,整理妆容,立刻又变成一位淑女。

甲骨文高考作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建筑的美 语言的美 文质兼美 结构 文面的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80-01

中考作文是限时作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是45分钟内完成500字左右的作文。所谓毕其功于一役,如果中考考场拿不到理想的分数,语文成绩自然不会高。好作文,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一、建筑的美

作文如同建筑,形式的美能给文章带来很大的愉悦。有时候,作文经过巧妙“打扮”,就变得新颖闪光,使人耳目一新,使文章出彩不少。

(一)结构的营造

古人总结为文之道多矣,“凤头,猪肚,豹尾”,是最值得赞赏的。开章吸引人,会一下子就吸引人,起到打好战斗第一抢之效。

1.开门见山,直接叩题。在写议论文时候,最值得使用。直接点明题目,凸现主题,不用委婉和含蓄,以振聋发聩的姿态开篇。如2008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不要轻易说“不”》是这样开头的:“说不,是一种拒绝。因为你不喜欢,或者你不需要,或者你伤及自尊,所以你选择了拒绝,你说:‘不!我不需要!’”开头就摆出论述的中心,切题迅速。

2.引用开头。应用名言警句,或者他人语段,以假借权威之势,为自己文章添色。

3.悬念开头,吸引读者。开头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令其怀寻幽探胜之情愉快读完全文的一种开头方法。

4.倒叙开头。此法其实就是个叙述的技巧,目的还是吸引人注目。实的《白鹿原》开头:白稼轩一生引为自豪的是娶过七个女人。不少读者后面就是怀着了解七个女人心态看此书的。

5.写景开头,渲染气氛。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说恰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思想感情,衬托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景中显情,情因景设,情景交融而浑然一体,便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

6.对话开篇,引人入胜。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猪肚子”要写出曲折。尤其记叙文,开端、发展、高潮、结尾都缺一不可。抒情强的文章,依循起、承、转、合,曲折动人,是不二法宝。对那些文笔不佳,词语不丰富的考生言,把文章写曲折丰富,可以藏拙,把自己作文的弱项掩盖起来。

巧开头,妙结尾。结尾讲究首尾呼应、卒章现志、留下悬念、升华和深化主题、总结全文等等。文章不同,结尾各异。要依照自己作文来构思,不可生搬硬套。以“化用”结尾为例,有学生写长青春痘的烦恼,结尾写道:让痘痘来得更猛烈些吧!化用《海燕》结尾,颇有气势,又不乏幽默和诙谐。“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尤其是考场作文,学生在文思阻碍时候,可以掌握一定的模式,是很有用的。在议论文结尾时候,可用“总之”、“总而言之”、“因此”等词语表示结束性的词语,可以起到总结全文和再现中心的效果。许多教师总结,结尾以短小为上,不可太长,以至难煞尾,甚至有画蛇添足之嫌。

(二)形式的打造

“给作文披上美丽的外衣;作文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让作文唱歌”等作文“秘籍”,不光成学生的法宝,老师在作文指导上也如此说。实践和分数最有发言权,也的确有用。在结构上、修辞、引用等上多下功夫,使作文形式上更具美感。诸如较少使用的板块式、镜头式、标题式、序列式、章节式、演讲式、病历式等等,说不定会让已经看惯了“常规”结构文章的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呢。有一中考优秀作文,全文连续排比段落,极其整饬和有气势,是文章的出彩点,让文章得分不少。闻一多说诗歌的建筑的美,说的就是摇曳多姿的形式,使文章看来很有章法和美感。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可以透视文章的思想内容。自拟标题的作文,设计与众不同的新意标题,肯定会给阅卷老师留个好印象。所以要精雕题目,以期抢得头筹。如以“父爱”为话题的文章,很多同学题目设计毫无感染力,很难出彩。有个学生题目是《别踩疼了雪》,让批卷老师眼睛一亮,该考生自然多赚了分。写话题作文时,有许多学生总用话题作标题,让批卷老师不满。其实,设计不出好标题的时候,可以把话题改下。如使用定语修饰,设计成偏正短语。06年某地的中考作文是以“回忆”为话题,可以设计成“永不漫灭的回忆”、“难以释怀的回忆”、“花季的回忆”等偏正式的结尾。

二、语言的美

“语不惊人死不休”,现在学生为得高分可谓是无所不用为极。高考作文出现甲骨文作文,算是赚了不少大家的眼光。批阅作文的时候肯定会给那些文字动人,词汇丰富的作文的分要高。文采是作文中不可估量的美学价值之所在。即使是文不对题,文采出众,读来让人舒心。现在学生如温室里成长,无什么阅历,也不关心国计民生,有时候只能以文字的堆砌为文。这是个度的问题,过于追求辞藻,言之无物,自然不成。有个文笔不错的初三学生直言:不会写考试要求的作文。有一中考作文,通篇短句子,奇崛含蓄,简洁明快,张扬突兀。是古龙的风格。看其结尾:他在微笑。/你若能看到他的微笑,你一定会觉得他们是天下最亲切可爱的人!/看到他的微笑,所以你还活着,活得很愉快。/但你还是千万不能忘记。/很多人的微笑中都藏着刀。/一种杀人不见血的刀!看完后,让人有莫名的惊诧,但又觉得似有东西很吸引人。其实该生在课外没少看古龙的书,也没少模仿古龙的风格。依老观念批阅,分不会很高。但就初中生,能如此作文,不也是一种创新吗?在写作中,其实也达到了炼字、炼句的效果。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的要求是多层面的,学生作文的要求不能图全,否则一无所获。考场作文时多角度思考,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力求立意创新,是得高分的必要手段。

三、文面的美

中考作文的文面赋分为5分,但对于阅卷老师通常要在3分钟之内就评定一篇考场作文而言,文面决定的“印象分”却远远不止这些,它可能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作文质量高下的评判。俗话说“字如其人”。如果你作文中字迹潦草、书写错误、标点随意、文面不整,那只会给人一种基本功不过关的感觉。

考试时,就是平时字写得不太漂亮,也要有耐心,尽可能让字工整、清晰、规范一些。这一点非常重要,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否则所有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付之东流。退一步说,即使你的书写水平有限,不能达到美观大方的较高要求,也应该做到“清楚”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要注重文面“包装”,打造美好印象,力求做到“两清”(文面清洁,字迹清楚)、“三适”(字体大小适中、用笔轻重适度、写字快慢适可)和“三不”(不写别字、错字、和草字,不错标标点符号,不乱涂乱画)等。立足规范,追求美观,避免无谓失分,争取附加得分,打造卷面亮点。非常之时,可用非常方法。南朝刘裕文化不高,当了皇帝后觉得自己字写得不好,很没面子。有谋士献策:字写大,字大藏拙!所以,字难看的考生可在作文时候,可把字适当的写大一点。

上一篇: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下一篇:高考作文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