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降压效果的护理干预

时间:2022-06-14 05:47:24

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降压效果的护理干预

【摘 要】目的:总结护理干预降压的方法,探讨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15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80例患者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为研究组。另70例患者采取一般护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压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等指标。结果: TG组健康教育有效率明显高于与OG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干预;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85―02

目前,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数量较多,但患者多缺乏一定的疾病防控知识,疾病对其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患者病程较长、就诊意识相对薄弱且遵医率较低,不能持续严格常规用药,提高高血压急症或高血压危象的发生。患者血压波动明显,靶器官损害明显。本文采用护理干预方法旨在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提高疾病防控意识,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15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研究组患者80例,平均年龄(68.7±4.4)岁,平均血压(155.8±10.4)mmHg。合并糖尿病患者11例、冠心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7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1例、慢性肝炎肝硬化2例、尿毒症5例、股骨颈骨折后卧床2例。对照组患者70例,均年龄(65.2±3.7)岁,平均血压(158.8±9.8)mmHg。合并糖尿病患者9例、冠心病4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4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2例、慢性肝炎肝硬化1例、尿毒症6例、股骨颈骨折后卧床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比较患者血压、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及依从性进行评定。

1.3 干预总有效标准[2]

显效:伴有其他疾病,血压小130/80mmHg,普通患者血压低于140/90mmH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分明显增高;有效:伴有其他疾病,血压小于130/80mmHg,普通患者血压低于140/90mmH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分增高;无效:伴有其他疾病,血压高于130/80mmHg,普通患者血压高于140/90mmHg,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分无变化或降低,病情加重或发生猝死。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7.0(产品与服务的统计学解决方案)软件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及处理,以 ±s来表示数据,以t检验应用于计量资料,以X2检验应用于计数资料,采用q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2 结果

2.1如表-1研究组平均血压、规律服药、参加保健锻炼以及定期复诊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如表-2,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抑郁情绪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主要临床表现以体循环动脉压过度增高为主,老年患者动脉弹性较差,自我调节能力弱,若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控制,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高血压的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但与患者所处的环境有关,还与其生活、饮食习惯有关。通过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发病因素、治疗原则,坚持遵医服药的重要性及改善平时生活饮食习惯,加强锻炼的好处,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80例接受护理干预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保健意识明显增强,血压控制效果也超出对照组。主要项目为[1]:①健康教育,建立家庭和病史档案,对于患者详细记录患者患病起始时间、病程、其他疾病史、常用药物名称以及剂量、药物及食物过敏史等;对于健康人群记录家族遗传病史[2]。②药物干预,治疗高血压的关键是长期合理地用药,但有些患者因经费问题而擅自停药或减量,从而导致病情复发。因此,应对患者擅自停药或减量的不良后果进行宣传,强调遵医服药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患者的经济状况,尽量选择不良反应低、价格便宜的有效药物,讲解药物的作用及规律,用药勿擅自减量或停药的重要性。对特定疾病高危人群重点讲授疾病控制和预防的注意事项。③饮食及运动护理[3],进行饮食营养宣传,要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戒烟、限酒。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及年龄进行适当的运动进行自我调节。根据不同患者基础病,介绍各种慢性疾病的相关防治知识、预防意外事件发生;④经验交流,定期举行经验和感想交流会,帮助病患、家属以及高危人群之间进行疾病治疗、生活经验交流,提高患者精神生活。⑤提高患者及家属规范治疗疾病信心和意识[4],教授相关自我保护、自我护理的知识。除了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也是重要环节。长期疾病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可能使患者失去战胜疾病和未来生活的信心从而影响患者对治疗和医护工作者的信心,造成遵医率下降。必须改善患者心理适应能力,积极与患者交流,提倡患者之间交流和开展各项行动,同时患者家属心理干预也极为重要,进行家庭教育,呼吁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间的互相关心[3]。

总之,结合本文研究表明,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慢性病患者遵医率,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治疗。

参考文献:

[1] Stuart M,Weinrich M.Home-and community-based long-term care:lessons from Denmark[J].Gerontologist,2001, 41(4):474-480.

[2] 傅华,叶葶葶.临床预防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29-330.

[3] Fitzpatrick JJ.Building community: developing skills for interprofessional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and relationship-centered care[J].Interdisciplinary Health Education Panel of the NationalLeague for Nursing,1998,19(2):86-90

[4] 谢纳新,张凌云.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129

[5] 林细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 (23):115..

上一篇: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中的应用探究 下一篇:双境治疗胆总管结石和胆囊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