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课程资源初探

时间:2022-06-14 02:47:31

高师声乐课程资源初探

摘要:本文以高师声乐为调查对象 ,以抽样调查的形式对高师声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提出了现有高师声乐课程资源的利用情况,比较出东西部高师声乐课程资源的各自特点及优势,以便更好地地开发和利用声乐课程资源。

关键词:声乐课程资源;高师声乐;现状调研

课程资源是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伴随人们对高师声乐新课程的进一步认识,对声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愈发受到高师声乐教师们关注和探索。

声乐课程资源从学校内资源和学校外资源两个角度出发,主要包括声乐教育人才的资源(教师及学生)、教育环境的资源、教学实践的资源。我以东部的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南京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部的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中部的湖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为样本,对这些学校的声乐教学现状作以调研。调研的方法主要是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访谈的对象以声乐教师为主,兼顾高师学生。调研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高师声乐教师资源的分析

高师声乐教师分为两个层次:3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35以下的青年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学历大都是本科和专科毕业,很多来自于文艺团体,他们的舞台经验丰富、教学态度认真敬业,但是教学手段相对陈旧、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漠、已可发的课程资源很少;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学历大都是研究生及以上,很多是高校的毕业生、教学经验少,教学手段相对多样,但是他们知识结构相对广博、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强、重视声乐技巧训练忽视声乐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态度相对浮躁功利、声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漠、主动开发的声乐课程资源很少。实际上高师声乐教师是个可开发的资源群体,尤其西部高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的声乐教师在民族、喜好、特长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我们要提高教师声乐课程资源的意识,可以通过在学校间开展声乐教师经验交流或采用跨校兼课的形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师学生资源的分析

高师学生以美声学习为主,东部学生比中部、西部学生基础好些、素质高些;西部少数民族学生较多、民族资源丰富;高师学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意识普遍淡漠、欠缺;已利用的声乐资源很少。

首先,学生作为个体,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生活基础及独特的个性喜好。尤其西部地区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群体联系着一个庞大的社会资源,学生的许多经验来自他们的生活,来自他们对社区环境、传媒及文化的体验与影响,这些经验与经历,无疑都是教学的宝贵资源。例如,我曾做过这样的尝试,我所教的高师声乐学生共16名,其中有汉族、羌族、畲族、彝族四个民族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自己收集自己本民族或者自己喜爱民族的民歌,建立数据库,十六名学生中有一名同学选择畲族、三名同学选择羌族、三名同学选择彝族,其余同学选择汉族。我和本组学生共同完善、拥有这些资源,我们建立了自己的QQ群,从原来搜集的几首民歌不断发展到几十首不等。我们探讨这几个民族歌曲的风格差别、特色,探讨演唱方法。我感觉通过这样的方式,即培养了学生自我创造、创新的意识,又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节省了时间,有很多工作学生是在课下完成的。这样的方式深受我组学生的喜爱。

所以我认为声乐教师应该创设一切机会,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学习能动性。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获取的信息、经验与教学内容间的相互联系,及时作出调控,帮助学生整理与归纳,并融入新的知识结构。同时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于充分的肯定、推广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保证其充沛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三、教材资源的挖掘、利用

高师声乐教材普遍选用的是人教版的《高师声乐教程》中外作品各四册。有的东部学校加入了其它五线谱版的声乐教材,他们对简谱版的声乐教材比较排斥。有的西部学校加入了简谱版的声乐教材。通过调研我发现中国高师选用的声乐教材大都在沿袭十几甚至是几十年前国家有关部门审定批准的使用多年的教材,出现的问题是大家使用的教材基本雷同,都缺乏体现本地、本民族、本校特色的声乐教材。建议各地、各级高师学校根据本地区文化传统和地区人文地理环境,吸收本地区的民族和其它民间音乐,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声乐教材,作为原有正统声乐教材的补充,通过挖掘使用校本教材,可以使我们的声乐教师和学生既有统一的规范又不乏个性发展。

四、声乐教育设备资源的的调研

在笔者调研的学校中,绝大部分学校拥有自己的多功能电教室,拥有自己的简易录音棚和录音、录象设备。问题是这些设备的使用效率很低,学生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很难使用上述设备,即使是学校的声乐教师也很少有机会碰到以上设备,因为上述设备都是为学校搞活动或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使用的。这些设备的空置率高。实际上能够使用上述设备,师生可以搞一些生动的微格教学,可以观看一些演唱的歌剧、艺术歌曲等,可以开拓师生的视野。

五、民族、民间、地方、传统声乐资源的分析

不同地方历史传统、地域文化、民族习惯的差异造成了他们独有的特色,在调研中发现,高师声乐教学只是延续原有的欧、俄体系的声乐方法和声乐教学素材。对于本地传统的、民族的、地域的资源挖掘、利用的不够,建议把本民族、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等优秀曲目带入课堂,演唱方法上大胆尝试,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既锻炼了师生的创新思维,又增强了师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声乐实践场所的调研

声乐是实践的艺术,需要大量的实践机会。在调研中发现,大量高师院校除了声乐课外,声乐实践的机会不多,所以学生普遍反映,除了课堂上外,其他地方声乐演唱效果不佳。我们认为应多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例如,合唱团、重唱小组、戏曲、曲艺小组、到社区等地进行公益演出等等,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演出经验,锻炼学生的演唱能力。

总之,声乐课程资源是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声乐教育有价值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声乐课程资源,是当代音乐文化和声乐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不断地开发、完善现有的声乐课程资源,使声乐课程资源符合我国现阶段高师的教育改革的要求,顺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雅心.和政县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调查和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20卷 第2期.

[2]徐杰. 课程改革要“瞻前顾后”[J].中国音乐教育, 2006年第5期总第143期.

[3]李晓燕.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 1期第 29卷总第 127期.

[4]宋曼蕾.音乐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9期.

作者简介:

侯延爽,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高校声乐教学及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绵阳师范学院课题《声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MQD2007C002)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浅谈保罗.兴德米特音乐理论对其音乐作品的影响 下一篇:鉴赏董源《潇湘图》和郭熙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