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师声乐教学

时间:2022-07-19 05:01:15

浅析高师声乐教学

[摘 要]20年来高校的合并、新设音乐等艺术类专业的大幅扩招,所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教学压力增大、教学资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亟待高校教育管理及工作者去思考和解决。面临新形势的诸多变化,高师声乐教学如何相适应地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的调整,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文章从新形势下高师声乐教学的时代和文化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探索,努力开拓一条开放而多元的高师声乐教学道路。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241-01

一、声乐教学模式多元化与分级教学管理结合的教学探索

声乐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声乐理论与声乐艺术实践的基础上,为完成声乐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具体可操作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组织形式。声乐教学模式多元化,即采用声乐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以及一定量的声乐表演课和声乐艺术实践相结合,以声乐个别课和小组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管理上配合分级教学管理,这样才能体现声乐教学的最大效率和教学成果。声乐个别课,是以“一对一”形式来进行的声乐技能训练,可以充分体现声乐教学的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的特点。通过个别课能够充分顾及到学生的声音特点和艺术个性的发展,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个人声乐技巧和表演水平。

声乐小组课,就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同时面对两个以上学生的声乐教学。声乐小组课的授课比较灵活,也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小组课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可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声乐技能训练为主的小组课,可以集体练声、单独指导唱歌或者互相对比练声、单独指导唱歌等多种形式展开声乐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歌唱共性的掌握和训练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声乐技能上的共性要求、对学生歌唱内容、歌曲处理以及纠正错误发声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现场观摩教学的机会,对于提高学生演唱水平以及今后从事教学都大有裨益。二是以排练、观摩、教学实践活动为主的小组课,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应侧重于声乐教学实践和声乐检查,通过排练(重唱、小组唱、表演唱)、观摩等教学实践来达到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组织和创编能力。声乐集体课,是以班级或年级为授课单位的教学模式,包括理论大课、合唱教学课以及声乐表演理论课、声乐作品欣赏课等。它是根据高师音教专业培养音乐师资的需要,以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疑难问题,拓宽学生在声乐教学理论上的知识面,并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为目的。

声乐表演课,也是声乐集体教学的形式之一,声乐表演课由表演基础理论、重唱、合唱、歌剧排练、形体和舞蹈等课程组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声乐艺术实践(活动)课,是声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目的在于通过艺术实践检验教学效果,并改进教学,使学生的声乐技巧不断巩固和完善。同时,通过声乐艺术实践,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艺术创造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声乐教学分级动态管理,就是把本专科的声乐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在低年级(本专科的一、二年级)是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在高年级(本科三、四年级,专科的三年级)为选修课程学习阶段。低年级为《声乐基础》,属专业必修课,高年级为《声乐》,属专业选修课。作为基础课程阶段,以小组课、集体理论课为主,个别课为辅。集体课主要是声乐基础理论课,把有关歌唱呼吸、发声、共鸣等共性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介绍;并开设普通话、意大利语音等声乐语言课程,解决学生歌唱中语言方面的障碍。至于声乐技能课则是以小组课为主,特别突出的学生可以安排个别课;小组课可以“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一对四”等多种模式进行,主要以入学和期末考试的专业成绩来划分,并实行动态管理(每学期变动一次)。85分以上“一对一”授课;80-84分“一对二”授课;75-79分“一对三”授课;74分以下“一对四”授课。这样的分级动态管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选修阶段的声乐学习,应以个别课、小组课为主,集体课为辅。集体课主要是声乐教育和教学理论、声乐表演理论以及重唱、合唱的理论和排练。声乐技能课主要是“一对一”的个别课和“一对二”的小组课。个别课是针对声音条件突出,声乐演唱具有一定水平的主修声乐的学生,少数特别突出,考试在90分以上的同学,可以一周开设两节声乐课,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声乐理论知识,提高歌唱的技能技巧,并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演唱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歌曲,并具备初步的声乐教学能力。而“一对二”小组授课的主要是针对有选修声乐意愿且声乐成绩相对突出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声乐训练,努力使其在声乐理论知识、教学理论和声乐文化等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选修阶段的小组课和集体课还应该安排一定量的课时进行重唱、合唱、排练等艺术实践的课程。应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力和舞台艺术实践的能力。

二、声乐教学方法的探索

讲解分析法,主要要求声乐教师用准确、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发声训练或作品的音乐形象进行描述,启发学生调动用于歌唱的所有器官的机能去塑造适合作品要求的声音形象。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声乐教学时,有时要运用讲解和朗读歌词等多种手段来启发学生。讲解主要是针对歌唱的方法,声乐的疑难技巧、错误发声、模糊概念以及作品的音乐表达方式等要求进行正确的剖析和论证。

形象直观法,主要是通过声乐教师形象直观地对正确声音的范唱以及对学生错误发声的模仿比较,使学生更明确地从视觉、听觉体验上分辨出声音的对与错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忌教师一句、学生一句的“模唱”式的教学,而应该边范唱、边讲解、边听辨、边思考,要让学生知道对的声音对在什么地方,错的声音错在什么地方,这样才会有一定的教学效果。

以动辅唱法,主要就是在声乐教学中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体态动作配合讲解和范唱,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领会要求和方法。例如:学生漏气发声、唱歌,教师可以用两指并拢,提示学生声带闭合挡气;

启发诱导法,主要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开动学生的脑筋,去思考发声和演唱上的问题,使其明确概念,领会并塑造音乐的形象。

情境引导法,也类似启发诱导法。主要就是通过“自然比喻法”、“内听法”、“内视法”等方法,通过声乐教师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辅之以解释、范唱等手段为学生讲解“看不见”的声音,学生根据教师的情境引导,靠理解、记忆和想象等心理活动的体验来分辨和接受这种“看不见”的方法,并调动自己的机能进行发声和演唱。只要比喻恰当、引导对路、思路正确,往往可以引导出符合要求的声音来,不失为声乐教学的一种特殊的方法。

总之,声乐教学模式的科学设计与实施,以及声乐教学方法的准确掌握与运用,不仅关系到声乐教学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而且关系到声乐教学质量的高低,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及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声乐教学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与理论知识,还有益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声乐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效果,积累教学经验。反之,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运用不当,教师虽然付出了相当的教学精力,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运用合理、多元的声乐教学模式和掌握科学的声乐教学方法是完成声乐教学任务的关键。

上一篇:DLIS和WIS格式解编 下一篇:公共艺术视角下的城市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