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医疗纠纷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6-14 01:36:59

产科医疗纠纷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 产科医疗纠纷;原因;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4-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在所有医疗纠纷中,产科医疗纠纷的比例最高,并且出事后,多数患方不走法律程序,组织医闹,要求巨额赔偿,一旦达不到目的,便采取极端措施,或伤害医务人员,或聚众闹事。医疗纠纷已经成为扰乱医疗秩序、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的一大难题。因此,了解医疗纠纷的发展趋势及产生原因,认真学习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和谐医患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1 产科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

1.1 内在因素 在30多年的产科临床工作中,处理过大大小小的医疗纠纷,大的一次医疗纠纷是因羊水栓塞导致的胎死宫内,患方聚众医闹达十多天,最后院方赔偿十五万元了事;最小的一次医疗纠纷是因助产士对产妇过分热情,导致产妇误会,投诉助产士想索要红包,最后由院方赔礼道歉后平息;还有很多次医疗纠纷,通过参与处理,我认为产科最大的医疗安全隐患是我们自己本身,在我院的医疗纠纷案例中,医务人员本身的问题占了大多数,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自律性差,上班时间离岗、脱岗、睡岗,或者上班时间玩游戏、煲电话粥、干私活。如:产妇找不到值班人员,导致孩子生到地板上。观察产程不认真,不按时听胎心,结果胎死宫内还不知道。产妇分娩后不认真观察,产后流血多没及时发现,结果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等等。

1.1.2 专业技术水平较差 产科工作是“真刀真枪”的实干,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弄虚作假,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一个工作能力强的人,产程处理得当,产妇的痛苦减少了,安全性及满意度也相应提高了。而一个工作能力差的人,处理产程拖拖拉拉,导致产妇过度疲劳、胎儿窘迫,孩子生下来抢救。接生手法不正确,导致锁骨骨折。对胎儿大小及产妇骨盆不能正确估计,导致巨大儿肩难产、臂丛神经损伤。保护会阴方法不当,导致会阴三度裂伤。清理呼吸道及新生儿复苏技能不熟练导致新生儿窒息等。

1.1.3 医患沟通交流不到位 产妇来医院就诊,带着两条生命,“生命之托,责任重比泰山”,沟通交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做到倾听产妇与家属的诉说,了解其有何需求,对医务人员有多高的期望值,在第一时间里给产妇一种安全感。通过沟通,让产妇了解医务人员是值得托付的。各项治疗措施,产妇当下的情况和胎儿的变化随时进行沟通,如果做不到这些最基本的沟通交流,可能会引起医疗纠纷。例如:产妇入院时胎心很好,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了变化,助产士没有及时告知家属和产妇,孩子生下来窒息、抢救,然后输液,甚至转上级医院治疗,因此导致产妇及家属的不满。又如需要行会阴侧切前没有对产妇说明原因就切开了,事后引起产妇及家属不满等等。工作中因沟通交流不到位引起的纠纷时常发生。

1.1.4 医疗文书书写、各项登记记录不及时、准确 病历及各项登记记录是记录病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利,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病历书写及各项登记记录出现错误,主要表现在:病历书写记录不及时,事后凭记忆和想象补记。病历涂改:记录不及时认真,记错以后进行涂改,或者出现问题后急急忙忙修改。性别、床号、出生时间写错:把男孩写成女孩或者女孩写成男孩等,由以上原因导致诸多的医疗纠纷。

1.1.5 祸从口出 当着产妇或者家属的面传播医院内部信息,或者互相猜忌、贬低同行,或者暴露产妇的隐私,都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如:散布医院管理不到位;同行之间互相贬低,说自己如何如何水平高,而别人则如何如何不如自己,等等,一旦这个产妇出现异常,极易产生医疗纠纷。因此,必须严把语言关口,避免祸从口出。

1.1.6 熟人惹祸 相当一部分产妇是熟人、朋友或者直系亲属,对于这一部分产妇,有的医生或助产士则大包大揽,需要行剖宫产的不做剖宫产,需要行会阴侧切的不切,目的是为了给人家省钱,殊不知,一旦有事,这些亲属朋友便翻脸不认人。一些化验、检查、治疗,该做的不做,或者做了没告诉产妇及家属,自己包办代替了,好心办了坏事,因此,无论多么亲近的关系,一定按医疗规程去做,避免熟人惹祸。

1.2 外在因素

1.2.1 社会因素 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医疗事故认识、处理存在偏差,医闹现象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尤其近年来医闹现象成了大气候。

1.2.2 媒体、舆论导向 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媒体、舆论往往不论青红皂白,常常把病人作为受害者进行保护,医院经常是被抨击的一方。

1.2.3 政府投入和法律不健全 一方面政府对医院资金投入不足,民营医院是不投入的;另一方面,医院出现问题,发生医疗纠纷后,政府并不太保护,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依据,医务人员遭到威胁甚至殴打的现象时有发生。

1.2.4 患者及家属 由于社会的发展、信息的发达,患者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几乎到了挑剔的地步,不出问题还想找点茬,一旦出问题更是大闹特闹。

2 产科医疗纠纷防范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及诊疗规范 医院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对各项操作规程,工作职责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明确自身职责,严格按照诊疗规范进行各项操作,严防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2.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精湛的业务技术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对减少误诊、漏诊,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每一位产科工作者应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到诊断及时准确,治疗抢救果断有效,以确保产科工作的安全性。

2.3 树立医疗安全意识,依法行医 医疗安全是当前医务工作的核心之一,增强法律观念是当前医疗环境的需要,我们每一位产科工作者必须熟悉并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依法执业,遵章行医。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历资料是医疗鉴定的资料主体,病历作为最重要的证据,包含了孕产妇、新生儿在医院的诊疗经过,这些资料必须真实详细。如果医疗文书书写不认真,病历存在涂改或记录不全,会成为患方在医疗纠纷或诉讼中取得有理的证据。因此工作中,要认真书写病历,完善各项化验、检查,签订各项治疗检查知情同意书,各种谈话记录内容要及时、具体、准确。在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4 掌握沟通技巧,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务工作者应掌握与孕产妇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将诊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解释清楚,让产妇及家属对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预后有思想准备,避免临床工作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做到微笑服务,视孕产妇如自己的姐妹,真诚地把最好的医疗技术和服务展现给孕产妇,取得她们的信任和配合。说话和交流的方式技巧是一门学问,一样话两样说,所谓恶语伤人,好话暖心就是这个道理。

2.5 正确应对产妇的不满情绪 由于孕产妇处于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身体、心理、情绪较正常人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分娩过程中,对医护人员会产生一定的期望或较高的要求,当这些要求和期望得不到满足或离要求有差距时,就会产生抱怨、不满情绪。因此,在对孕产妇诊疗、护理过程中,无论发生任何矛盾冲突,都要沉着、冷静,以礼相待,对孕产妇及家属的投诉应认真查明原因,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做好安抚工作,避免事态的发展。

2.6 加强孕期筛查及产前检查 由于妊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变化过程,并且孕妇及家属多缺乏有关知识,因此,应对孕期妇女加强孕期筛查及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孕期合并症、并发症,将妊娠风险及分娩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孕妇及胎儿的健康,为分娩期间规避医疗风险打好基础。

上一篇:中医体质辨识48000例分析 下一篇:故事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