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政银合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路径探讨

时间:2022-06-13 11:29:42

【摘要】截至2015年末,山西省朔州市中小企业单位数6744家,同比增长3.8%,净增245家。从业人员23.8万人,同比增长4%。累计完成增加值274.5亿元,同比增长16.1%。完成工业增加值147.6亿元,...

新常态下政银合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路径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逐步向好,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主力军。为了解政策制定和实施以及中小微企业受惠情况,分析中小企业经营面临的困境和制约因素,为促进科学扶持中小微企业提供参考,在朔州市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表明: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制定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积极落实。然而,虽然政策的“药引”能够激发中小企业发展,但它们所面临的“成长烦恼”却并未有多大改观,对企业的当前和未来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既有待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自下而上探索的经验推广。

关键词:中小企业 政策扶持 融资难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166-03

一、中小微企业发展势态总体向好

截至2015年末,山西省朔州市中小企业单位数6744家,同比增长3.8%,净增245家。从业人员23.8万人,同比增长4%。累计完成增加值274.5亿元,同比增长16.1%。完成工业增加值147.6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现价产值744.6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工业产值完成380.1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营业收入722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利润11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上交税金50.8亿元,同比增长13.3%。中小微企业发展总体向好。

2015年末,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2.8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43.2%;比年初增加17.1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27%,增长16.2%,分别较大型企业和全部企业贷款增速低23.1和2.3个百分点。其中,中型、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50.2亿元、70.2亿元和2.4亿元,占比为41:57:2,分别较年初增加11.7亿元、4.8亿元和0.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30.4%、7.3%和33.3%。近年来,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调整信贷结构,积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但受经济金融发展环境、经济结构等因素影响,单纯从统计数据看,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增速仍然缓慢,可若考虑部分个人名义贷款用于小微企业,实际中小微企业贷款发展比较可观。

二、政银合力积极推进扶持政策落实

1.制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15年山西省政府针对省内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相继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省15条”和“金融12条”政策措施。朔州市政府也先后出台了《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人民银行、银监局连续多年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朔州中小企业发展指导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朔州市经济转型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后,市中小企业局通过朔州电视台、朔州日报社等新闻媒体搭建宣传平台,开设宣传专栏专题、开展政策解读、组织系列专访等,有重点的针对中小微企业政策以及中小微企业地位、作用和先进典型进行宣传。

2.加大财税政策的正向引导激励力度。一是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如,扶持应县锦华科技公司成功申报山西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120万元;扶持右玉县图远公司等12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扶持朔州市绿源粮油公司等5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30万元;2015年共扶持近30家中小企业,获得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扶持资金近1000万元。二是通过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加强与税务部门协调配合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开展宣传服务、政策咨询,发挥税费减免政策的支持作用,切实减轻中小微企业税费负担。

3.健全中小微企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为全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朔州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创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充分发挥创业基地带动、引领、提升工业园区,以及孵化、聚集、创新小微企业的作用。积极申报右玉县梁威工业园区为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财政下拨资金140万元,用于创业基地建设。预计两年吸引100家中小企业落户、孵化200户小微型企业。二是建成市级中小企业服务大厅和6个县级小微企业服务站,搭建政企沟通、会员交流桥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三是大力实施企业人才培训计划。近两年来,共派出10多家企业参加省中小企业局及其他对小微企业主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实施了“清华大学・朔州市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培训工程”。四是建成集股权交易、银行(信托)、担保、证券、私募投资等金融要素搭建的“五位一体”综合性融资服务平台。平台内录入省、市重点项目,企业(中小微企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担保、评估等金融机构信息,实时政府支持企业的政策信息、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信息和融资方面的知识。

4.创新金融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是创新信贷支持方式。全市各家银行积极贯彻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推出面向小微企业的“助保贷”、“玲珑透”、“信贷工厂”、“微小宝”等金融特色产品。特别是政府出资担保的“助保贷”业务快速发展,2015年,辖区怀仁、山阴、应县三县政府安排风险补偿金1550万元,带动银行为30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1895万元。农业银行建立了重点支持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项目库,涉及资金30亿元。晋商银行朔州分行累计为126户小企业发放贷款3亿元。二是成立政策性担保中心,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中介。朔州市于2006年底正式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2009年陆续成立了6家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截至2015年底,市担保中心累计为129户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320笔,累计金额133440万元,其中,在保金额36124万元。三是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丰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主体。2015年末,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达80家,当年新增贷款7.2亿元,贷款余额38.37亿元。同时,晋商银行、晋城银行、大同商行等小型金融机构大量进驻,市级银行较过去增长1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种类不断丰富,融资渠道逐步拓宽。四是开通“五位一体”综合性融资服务平台,提供网上融资申请服务,实现政、银、企三方信息互通,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五是通过政、银、企对接会,银企洽谈会等形式,增进政府和银行、企业的信息交流,促进项目资金快速对接,实现三方共赢。

三、政、银、企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1.政府视角。(1)缺乏统一的部门规划和机制约束。我国虽然在地方成立了中小企业局,但国务院层面并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没有统一的服务中小企业管理制度,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往往涉及发改、财政、科技、商务、工信、人行、银监等多个部门,部门多头管理,各自政策侧重不同,难以形成合力,缺乏长远统一的发展规划。(2)上级资金扶持政策在基层受惠面小。近年来,为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出台了多种资金扶持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如山西省陆续设立了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小微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补助资金、出口企业保费补助资金、开发区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贷款贴息和补助资金、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支持资金、小微企业人才培训资金等。但多项扶持资金受政策门槛高、申报条件限制多、补助资金少、企业发展等制约,带动效应并不如意。据对朔州市20户企业调查,仅有两成企业获得过资金支持。(3)基层政府扶持配套资金难以做大。对于大部分资金扶持政策,上级政府往往要求基层政府配套资金支持,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不是不愿意去支持,更多是自身财力有限,拿不出更多的配套资金。如朔州市在煤炭行情较好时,要求煤炭企业一矿一企支持地面企业发展,政府财政收入也较可观,基本可以满足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但2012年以来,随着煤炭市场的走弱,煤炭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支持,已有力不从心之感。(4)政府处于办法不多无计可施的境地。面对我国复杂的经济环境、宏大的中小微群体、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扶持中小微企业难度可想而知,由此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智慧和能力,而基层政府在这方面的办法并不多,大多是跟着中央步子亦步亦趋,少有探索和创新,甚至处于不知如何入手,无计可施的境地。部分企业屡屡受助却扶而不长,甚至政府扶持反而助长了企业的惰性,靠扶持资金无忧度日,使政府处于无奈和困惑的尴尬境地。

2.银行视角。关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常常见诸各种声音,给我们的感觉仿佛企业是最弱势的,银行有点为富不仁,实际上造成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与中小企业打交道时,银行真正处于夹缝,面临进退维谷的境地。(1)面临贷与不贷的两难选择。对于银行来说,无论从尽社会责任还是出于自身盈利的需要,都不愿意放弃中小微企业这个宠大的客户群,也愿意贷款给中小微企业,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小微企业贷款管理成本高、贷款风险大、损失机率高,银行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作出权衡,在贷与不贷之间作出选择,最终必然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形成中小微企业“难贷款”,而银行“贷款难”的两难处境。(2)面临收与不收的两难选择。由于中小微企业搞风险能力弱,经营极易出现波动,当经营恶化时,面对可能的贷款损失,银行怎么办?是压缩贷款规模,尽力收回贷款,还是继续扩大贷款支持规模,这是最考验银行的智慧和耐心,“收”要顶住政治、舆论等多方面压力,不收甚至继续支持则可能承担更大的损失和责任,银行明显处于最弱势地位。(3)面临诉与不诉的两难选择。当面对企业恶意逃废债务,经营难以为继,银行贷款面临巨大损失风险时,银行单靠自身力量难于维权时,是诉诸法律还是放弃维权任其自然,是银行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诉诸法律,往往要站在地方政府对立面,面对地方保护、行政干预、高昂费用等诸多不利,落个赢了官司输了钱的下场。放弃维权则意味着贷款肯定几乎打了水漂,银行不得不面对怎么选择都注定是输定了的游戏。

3.企业视角。(1)经营大环境不佳,生产成本高。一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社会化服务能力弱。政府资源分散于不同行政部门,难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行业协会、企业间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发育不充分,企业生态环境不完善。二是政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地方政府对发展中小微企业重视程度不够,相关产业帮扶政策、用地指标、税收优惠政策、政府采购等对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倾斜力度不够。行业准入上,在企业注册环节,前置审批事项多,时限长,手续繁琐。三是小微企业初创期的扶持政策较少。目前已经出台的中小企业政策针对的几乎都是一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或者说已经比较成型的中小企业,而针对小微企业初创期的扶持政策要么执行不到位,要么配套少,初创环境依然严峻。四是生产要素成本上涨较快。电价及天然气价格一路走高,用工成本每年以20%左右的幅度增长,加之“五险一金”的完善,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负担。同时,由于发展空间限制和波动性大,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成本更是显著增加。(2)治理结构不完善,竞争能力低。部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创业者专业知识、个人素质、交际能力、思维方式、战略眼光等影响,在现实管理中,用奴才不敢用人才,用亲戚不敢用高管,家族管理,小富即安现象普遍存在。管理落后,不能建立起真正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导致企业发展缓慢,甚至固步自封,难以做大。企业资金不足,获取公共资源能力弱等先天不足因素,成为企业发展中致命的瓶颈。正如当地一位企业老总说的,“不是不知道,而是没办法”。创新不足直接导致多数中小微企业不能真正靠自身产品实力去市场竞争,而是上马一哄而上,达产后即开始搞价格战,恶性竞争,结果是几败俱伤。(3)自我积累能力低,发展后劲差。一是多数中小微企业经营粗放,发展水平较低。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主要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和“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据统计,我国中小工业企业的产品增值率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企业盈利水平不高,难以做到自我积累壮大。二是税费负担偏重,盈利空间被压缩。近期,虽然国家出台了力度空前的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但实际执行效果也有折扣。据对朔州市60户企业调查显示,85.7%的企业未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仅有7.2%的企业收费减少或是没有收费情况。不少企业反映各种名目的收费实际上已经大于正式税收。(4)企业信用度不高,融资实力弱。中小微企业普遍信用度不高,恶意逃废银行贷款现象屡见不鲜,导致银行对企业失去信任,贷款条件越来越严。据对朔州市调查,近年来,四大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基本上执行的是零风险放款政策,抵押担保条件越来越严,能跨过抵押这个门槛的企业并不多。其它中小银行门槛虽然不高,但附加条款相对较多,像晋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往往是承诺贷款一年还清,从第一个月就开始还本付息,到企业手中,真正能用来周转一年的,其实只有贷款额度的1/12。市政府虽然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但加上2.6%的担保费用,对一年期贷款的企业来说,相当于利率超过11%。小额贷款公司利息太高,万不得已才会选择。

上一篇:VR艺术热潮 下一篇:浅谈在建筑施工场地如何做好起重机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