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工作方案

时间:2022-05-15 02:58:34

【前言】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工作方案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强化“分类帮扶”。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办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落实完善涵盖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和急难型救助对象在内的多层次救助体系,依据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困难,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

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工作方案

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工作方案》(和州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要求,为深入贯彻省州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民政部门职责出发,协同推进兜底保障与乡村振兴,聚焦农村低收入人口,以统筹帮扶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加强衔接,确保各项民政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坚持保障基本、兜住底线,确保将农村低收入人口中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及时纳入到救助范围,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形成稳定可持续的兜底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病重残等特殊群体,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应补尽补”。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在更好履行民政部门职责的同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兜底帮扶合力。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政策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农村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依规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做到应帮尽帮。一是持续实施“收入豁免”政策。对因病医疗费用支出较大、一二级重残人员家庭、丧偶单亲家庭且子女就学的人均收入分别按我市低保标准的200%、100%、50%进行扣减,扣减后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及财产符合低保条件的可纳入低保,扣减后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但低于200%低保标准的,家庭成员中的重病患者或者重残人员可单独申请低保。“十四五”期间扶贫项目保底收益、基础养老保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二是持续实施“支出核减”政策。对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家庭年收入扣减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自负医疗费用是指在医疗机构诊疗或遵医嘱自行购药发生的、有正规票据证明的医疗费用,扣除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报销和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救助后的剩余费用)后,人均额度低于我市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情况符合我市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条件的“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保障范围,享受一年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一年后重新核查家庭经济状况,经“支出核减”后,符合条件的,继续保障;不符合条件的,终止保障。自负医疗费用支出扣减后,为负数的,按零收入核算;低保补助金,按照低保标准与扣减后所核算收入的差额发放。三是持续实施“单人户”政策。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经本人或监护人申请,按照程序审核确认后,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低收入家庭按照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我市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2倍确定,且全部现金、存款、有价证券及债权的人均市场价值不超过24个月我市低保标准、其他财产条件符合现行低保政策规定。重残人员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的一级、二级残疾人和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重病患者是指患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重大疾病目录范围内病种且有持续重大医疗费用支出的人员。四是持续实施“低保渐退”政策。对接受扶贫开发项目取得收入且享受豁免政策后,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我市低保标准且低于我市低保标准2倍的,农村低保家庭可继续享受18个月低保待遇、残疾人低保家庭继续享受24个月低保待遇。继续享受低保待遇期间,低保补助水平逐年按比例递减。渐退期间重新符合低保条件的,自审核之月下月起,终止“脱贫渐退",按照重新核定后的家庭收入给予差额救助;渐退期过后不符合条件的,经评估后退出低保。(完成时限:2025年末)

(二)强化“分类帮扶”。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办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落实完善涵盖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和急难型救助对象在内的多层次救助体系,依据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困难,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符合条件应救尽救。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二倍,且财产状况符合低保对象财产认定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经个人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2倍(含),但低于上年度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减基本医疗、基本教育、基本照护等必须支出后,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支出型困难家庭给予适当救助。(完成时限:2025年末)

(三)强化“精准帮扶”。通过年度低保动态核查,统筹考虑家庭人口结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刚性支出等因素,综合评估救助需求,进一步提高救助对象认定的精准性。依据综合量化评审结果确定补助金发放标准,对一般救助对象根据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与低保标准的实际差额发放低保金,按照省厅制定的最低补差标准,合理设定我市补差额度最低标准;严格按照要求对低保家庭中重病重残、70周岁以上老年人、未成年人等人员给予重点保障,在差额补助的基础上参照我市低保标准一定比例增发补助金。(完成时限:2025年末)

(四)强化“主动帮扶”。通过部门间信息比对,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以及专项救助对象、失业人员、患有慢性病的困难群众、大病专项救助患者、重度残疾人、受灾人员、临时救助对象等易返贫致贫人口开展常态化监测,避免发生规模性返贫。根据比对发现的风险信息开展入户摸排核查,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对不符合兜底保障条件的做好登记备案,加强跟踪监测,按需转介相关部门予以帮扶。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将走访、发现困难群众列为村(社区)自治组织和基层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工作中发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难以为继的,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完成时限:2025年末)

(五)强化“统筹帮扶”。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扩大到低收入家庭及其他困难残疾人。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积极开展孤儿助医助学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加强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做好身故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为其减免相关费用。持续开展“爱心助行”“精准康复服务”和家庭无障碍(适老化)改造等关爱服务。(完成时限:2025年末)

(六)强化“社会帮扶”。以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支撑,整合民政领域用于政府购买服务经费来源,依托乡镇(街道)现有社会救助经办机构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设立社工站,支持社工站开展社会救助和其他社会工作服务,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民政社会救助和其他社会工作服务。持续开展“圆梦大学”“慈善助医”等助学、助医、助困慈善项目,对政府救助后仍存在生活困难的家庭予以重点帮扶。积极发挥志愿服务在汇聚社会资源、帮扶困难群众、保护弱势群体、传递社会关爱等方面作用。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完成时限:2025年末)

(七)强化“智慧帮扶”。充分依托省州县三级系统开展信息比对。根据省厅部署建设社会救助资源库,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开展救助帮扶的各类信息统一汇集、互通共享。落实“金民工程”全国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应用推广,推进统建系统与自建系统整合联通,提升兜底保障信息化保障能力。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让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更快捷、更高效。(完成时限:2025年末)

三、2021年主要任务

(一)落实帮扶政策措施。依据省厅出台的各项配套政策,及时制定出台我市低保、特困和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等配套政策。按照省定最低指导标准,合理提高我市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完成时限:2021年末)

(二)建全帮扶工作机制。继续将低保、特困供养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进一步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主动发现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完善我市困难群众生活基本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与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相适应的工作规则。(完成时限:2021年末)

(三)提升帮扶经办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有需求的社会救助对象开展照料护理服务。探索“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的救助需求。对接民政部“金民工程”信息系统,按照省厅要求适时启动应用。依托省级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开展社会救助家庭存款等金额资产联网查询工作。(完成时限:2021年末)

上一篇:航务局一季度工作总结 下一篇:市容环境秩序常态化管理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