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时间:2022-10-14 03:28:29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摘 要:在2014年提出了经济新常态,其主要特征有四个:第一,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转变;第二,经济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第三,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第四,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变。本文从介绍经济新常态的四个特征入手,阐述了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挑战;机遇

一、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的挑战

1.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高速铁路、人造卫星、计算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是我国的原创性发明和关键核心技术还与世界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另外,由于创新体系不全,导致我国自主产权和名牌不多,产业发展方式粗放,科技与产业的结合力度不够,产业竞争能力不强,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从整体上看,我国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技术水平不高,导致我国投入产出效率低下。

2.我国的外部需求出现萎缩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外部需求出现萎缩,产品的总供给远远超过了总需求,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很多地方大规模修建房地产却很少有人购买,导致很多小区出现“鬼城”。钢铁、煤炭、水泥这些传统产业,也存在着过量供给。在居民的需求上,也存在着个性需求和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居民经济条件好,更加倾向于个性消费和特种消费。在农村,尤其在偏远山区,这些人由于贫穷,有消费的需求,但是没有消费的能力。

3.我国经济增长受资源环境约束增强

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都是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导致我国能源紧张,雾霾天气增多,环境压力加大,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紧缺,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外来依赖程度增高。我国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废水排放量很高,很多地方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二、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的机遇

1.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当今社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由于我国简化企业工商登记审批的手续,降低企业的税收,对企业有选择地进行扶持,使小微企业数量增多,经济效益增强。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政府加强对事中、事后的监管,激发市场和企业的活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一是要推进需求改革,培训和发现新的消费增长点和需求点;二是要推进城乡结构改革,让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三是要推进区域改革,使东西中部地区协调发展;四是要推进产业结构改革,优先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五是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居民收入增多,生活得到改善。

2.建立健全消费的长效机制,释放消费潜力

我国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导致城市供给过多,农村供应不足。例如,汽车在城市过量供给,导致城市交通堵塞,道路负担加重,污染增多;而在农村,很多人想买汽车,但是没有消费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同时要挖掘他们的需求,研发适合他们购买的产品。

3.创新拉动经济,释放新的动力

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和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给我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创新领域,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我们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加大资金投入,兼顾效率与公平;同时政府要加强创新平台的建设,使创新技术能够转化为社会成果,推动社会的发展,为人民谋福利。

4.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释放新的外来资源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实行的是“引进来”的发展战略,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市场前景广阔,各种外资进入我国市场,我们在引进外资中掌握了先进技术,积累了资本。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资本,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最有代表性的是我国的高铁技术已经成熟,高铁交通舒适、安全、高效,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高铁的这些优点,势必会使我国的高铁走向海外,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亮点和增长点。2016年,中国高铁将走进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在这些国家展现中国高铁的领先技术。另外,我国的炼油技术与装备已经成熟,应该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推介。

总之,虽然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面临诸多挑战,但是也应看到我国经济也面临更多机遇,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使我们国家更加富强,人们生活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上一篇:关于中职学校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利用科学课程,提高学生的科学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