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激励机制与习惯培养

时间:2022-06-13 10:56:46

浅谈小学数学的激励机制与习惯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学习活动中所应具有的认真、主动、顽强的心理能动状态。在学习的动机、兴趣、注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这已成为小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目前对于习惯的培养,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运用很多的方法,但是这么多的方法当中,还没有运用激励。“激励”一词在教育教学中很少见到,但是“激励”在企业管理上运用得非常普遍。实施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以及参与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目标激励、典型激励等人性化、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我们要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养成自觉的数学课前预习、数学课上专心听讲、认真书写等习惯,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最好的发展。

通过研究,我发现教育激励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教育激励的客体(对象)是受教育者,即学生。教育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有时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按激励者所期望的轨道和方向前进。激励方式应尽量多元化。物质激励只是激励形式的一种,还必须辅之以精神激励以及参与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目标激励、典型激励等多种激励机制。

一、表扬加物质激励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表扬加物质激励,在学生完成的作业当中,我把做题认真、审题仔细的学生加以表扬,并且给予小奖品的物质激励。对学生取得每一点细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其不断追求新的成就。比如,对平时做题很粗心的学生,即使答错了,我也给予鼓励,期望下次看清楚题目再完成,培养其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成就意识。这样长期下去就会让他养成做作业时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精神激励,培养学生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往往就是一种精神激励,我班学生上课时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一个问题提出后,半天没有反应,个个懒洋洋的。为此我伤透了脑筋。拼命地鼓励:“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回答错了没有关系的啊!”就这样才有那么几位举手。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得知,一定要培养学生自己站起来说的习惯,可以先找好的学生说,说几遍后,再找稍微差的学生说。学生的注意是有一定的特点的(这里的注意是心理学中的概念),对教师说的话和对同学说的话,他们更注意同学说的话,让学生来说,说的同学本身就是在思考。我用物质激励加精神激励,来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对于上课学生不举手发言的情况我在课堂上表示,只要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可以得到一本数学本。这一招还真灵验,看来这个物质激励不无道理。举手的人有一大半,会的同学都抢着举手,还有学生下课跑来抱怨举手为什么不叫他。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适时地对回答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且投去欣赏的眼光,看着他们坐下,增加了回答问题者的自信,即使答错了,我投以原谅的目光“请坐,听别人怎么说。”经过一段时间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我发现课堂举手的人增多了。成绩好的同学变得爱举手了,原来害怕举手、害怕说的同学,也时不时地举手。而且声音和过去比响亮了许多,同学们也知道认真听了,有不同意见的也愿意举手了。最重要的是,学生早已经不要奖励的本子了,由开始的物质激励,逐渐地形成了一种课堂积极思考踊跃举手的好习惯。

三、激励方式应尽量多元化,物质激励只是激励形式的一种,还必须辅之以精神激励

教师的个人魅力可以使班级融洽、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肯定或赞许,每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和沟通,每一次与学生的深度交谈,甚至每一次对学生做错事后入情入理地批评,都有可能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激励力量。

四、道德目标激励,激励学生朝目标习惯靠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道德目标是分层次的,从幼儿到大学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学段等提出不同的道德目标,激励学生为之而努力。

例如,特级教师魏洁老师所上的《找规律》这节课中,针对教学中不注意听讲的学生,魏老师是这样激励的:“老师相信认真听讲的同学一定会比没有认真听讲的同学要收获的多。”当别的学生不去注意听站起来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魏老师:“会倾听、会尊重别人的孩子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表扬:“你很会尊重同学,非常的棒。”教学中魏老师用得最多的就是“咱们”。这个词看起来好像是教师习惯的口头禅,但是细心地想一想,咱们一词让我们觉得很亲切,教师和学生关系拉近,也拉近了听课者之前的关系。课堂中有一个孩子因为害羞不愿意上黑板来讲自己做出来的答案,魏老师尝试让她上来讲,还是害羞,于是他说:“请一个好朋友上来帮忙说一说,朋友说出了你的想法了吗?你的朋友真的够意思。”等来引导她,使她最终产生回答教师问题的勇气。

五、评价激励,对学生随堂表现予以评价,激励好习惯的保持

评价激励,对学生随堂表现予以评价,内容包括:提问题、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合作交流等。每节课在最后的几分钟里,我让学生针对本节课的表现,对自己做个评价。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需要改正。每周进行一次小结,每月累计一次,由教师给出描述性评语。设“激励卡”,针对学生学习、活动、生活等方面的进步及时表扬――奖卡,使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都得到有目的的、及时的正面强化,将外部鼓励转化为内在动力,形成自信,激励其好习惯的保持。同时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坏习惯,进行纠正。

经过研究,发现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单一的教育激励很难把学生固有的坏习惯纠正。不同的教育激励受参与对象、性格特点和心理约束力以及环境等影响。有学生对于物质要求比较高,有学生对精神的要求比较高,这样就出现同样的激励出现不一样的效果。总之,教育激励需要多元化的,学生的习惯培养是个长久的事情,需要坚持和不断的刺激。

参考文献:

1.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江苏教育出版社

2.张华,《激励――有效激励员工的10大法则》,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责编 齐秋爽】

上一篇:提高生物课教学质量之我见 下一篇:数学学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