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国近代前期影响工业化的因素比较

时间:2022-06-13 08:47:32

中英两国近代前期影响工业化的因素比较

摘 要:在世界历史进入近代阶段后,英国逐渐走上了近代化和工业化的道路。其工业化水平和成就令世界瞩目。中国历史则逐渐走进了发展困境的时代,工业化进程走向停滞。18世纪中国发展的落后和英国的崛起应当从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科技发展水平、地理环境、海外贸易等方面寻找原因。

关键词:工业化 政府因素 社会结构 科学因素 地理因素 海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K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首先明确一个时间概念——“近代前期”,指自新航路开辟到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二元革命)爆发前大约三百年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段的英国处于封建制度逐渐瓦解,在新旧社会的激烈冲突中逐步走向新兴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则处于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更替时期。英国是基本社会制度的更替,中国是传统的王朝兴衰轮回,两国在工业化道路上的差距由此显现出来。

1政府因素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比较

英国政府在工业化进程中始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这种作用是间接地,政府在工业革命中的作为使资产阶级大获其利。根据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观点:“一个实行积极干预政策,能够保护财产所有权和掌控丰富资源的有产阶级的强大国家,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政府为自由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政治上的保护,例如:政府保护企业主私有财产所有权,包括对发明专利权予以承认。英国相对公正的法律体系有效解决了经济运行出现的纠纷,政府还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将工业还当成一项国家工程来推进的国家,与同时代的其它国家相比往往具有一定优势。

中国封建王朝在明清两朝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高峰,君权至上、乾纲独断历来是中国帝制的特点。自进入封建社会以来,中国逐渐形成自上而下的官僚体制,各级官员所关心的是如何在官僚体制中实现利益最大化,他们只需对上级官员负责,百姓在其眼中不过是草芥之民,保持封建国家稳定性是国家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主要目标。经济要为国家问题的目标服务,小农经济由于其保守性和稳定性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极力扶持,重农抑商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既定国策。经济活动中的任何竞争性因素都已被排除,与英国政府不同,中国王朝政府对经济的严密监控使得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变得遥遥无期。

2 社会结构因素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比较

工业化进程是一项社会变革,获得民众的广泛支持有利于工业化的进行。英国封建制度于十六世纪瓦解后,民众在经济上的自由度得以提升。城市中的资产阶级逐渐兴起,农村中的乡绅阶层业已形成,上述两个阶层都已摆脱依赖土地收益获得财富的传统致富方式,更多通过进行工业商品的生产获取利润。在一个人民掌握主动权的社会,经济变革和追逐利润常常是人们追逐的目标。就日常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性而言,英国在近代前期已逐渐成为一个开放且充满活力的社会,英国具有很强的社会流动性和地域流动性。政治和国会的良性运行为英国公民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英国社会中的保守性使英国政府在面临社会危机和外来挑战时能够以协商和谈判的方式解决而不至于引发社会动荡。社会团体的出现使得英国公民阶层得以维护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既得利益,整个社会就实行工业化达成了普遍共识。

中国历史的发展自明朝中期后就进入一个停滞和自省的时代,社会结构逐渐固化,社会流动性基本不存在了。中国缺乏像英国一样的全社会对于工业化的支持和社会各阶层投身于工业化进程的氛围。中国社会运行中缺乏商业氛围和实行工业化的动力,资本主义发展受到皇帝、官员、封建地主的联合绞杀,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私有制生产方式受到普遍抵制,更得不到保护。劳动力的地域性流动、土地买卖和资金流动受到政府的严密监管,自由市场运行机制永远受到政府时时刻刻的监管。中国社会生产方式曾被卡尔·马克思称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富裕的商人在中国的确存在,但同英国相比,它们数量上要少得多,手中也没有什么权力。社会上普遍缺乏商业氛围。在中国,没有出现能够成功推动社会变革的强有力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运动,也没有向英国一样强大的市民社会,商业改革和工业化进程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3 科学技术因素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比较

在近代早期的英国,一个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出现了。自然科学家们着眼于解释自然运行的规律和科技如何能促进工业化生产。手工艺者通过当时遍及英国各地的技术学校学习到了当时最先进的化学和机械知识,并将其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创造出诸多的新工具、和新机器。企业家们和工厂主们则试图显现和科学家及发明家们的联合以改进工厂的工业技术水平和制造工艺。英国在科学技术的成功还在于英国注重科技的实用性,英国发明家对科技的应用以实现商业上的最大利益为目标,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实用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热潮。

与此相反,中国社会缺乏崇尚科学技术的氛围,科技一向被称为是“奇技淫巧”,传统士大夫阶层重人文而轻科技的价值观取向既不利于中国科技的发展又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传统科举制度选的官员基本没有什么科学常识,自然对科技和发明没有好感,中国仅有的相对发达的技术发明都和农业生产有关,这也符合中国传统历史中的重农思想。其它使用科技一向被否定。使得中国科技自宋朝后就很快衰落,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丧失了科技领先优势的中国很快在工业化进程中也落后与英国。

4 地理因素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比较

英国的地理优势也使得其在工业化进程中占据优势,英国是一个岛国,但通过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沿海拥有诸多优良海港,内陆地势平坦,河流纵横,这一切都有利于英国工业化的开展。岛国位置可以使英国免于近代早期欧洲大陆上的诸多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影响,专心于国家内部建设。在和平时期,英国通过海路又可便捷的获得欧洲大陆的新科技发明和技术成就,还可因其相对超然于欧洲大陆事务的有利地位吸引大陆上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到来,人才的引进对于英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和现代化发展均有重大促进作用。英国本身的煤炭资源丰富,原料产地距离工业中心距离不远,便于就近取材进行工业建设,英国发达的航运条件和道路交通便于将工业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中国虽然地域广大,但实际土地利用率却远远不及英国那样高效。中国东部传统土地大多用于农业生产,缺乏工业用地。正如美国“加州学派”学者彭慕兰的研究表明:中国进行工业化进程所要的煤炭和钢铁资源大多位于北方的山西省,距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地区距离遥远,中国大多数河流是东西走向,无法向英国一样进行通过河流进行运输。海运又耗时耗力并且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中国进行工业化进程所要的成本要远远高于英国。

5 海外贸易因素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比较

近代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外贸易,以工业生产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要实现扩大再生产就应当先实现商品的销售和资金的顺利流通。英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已经率先实现经济贸易制度的改革。英国由于是一个岛国,早在封建社会时代就很注重发展对外贸易,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通过国家一直建立了一系列旨在促进英国海外贸易的制度和机构,英国国会通过法案把海外贸易作为其立国之本,并不惜为了维护其利益先后发动针对西班牙、荷兰、法国的贸易战争,确立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有利用英格兰皇家银行和东印度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海外贸易的扩大化。丰硕的海外贸易利润为英国工业化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中国在唐朝和宋朝直到元朝时的对外贸易发展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交易量和所获得的利润十分丰

厚,建立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贸易通道与东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各国进行频繁地贸易往来。但自从明朝中叶实行“海禁政策”后,中国海外贸易的盛况就不复存在。明清两朝统治者希冀于依赖传统小农经济实现国家稳定,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海外贸易对于中国工业化没有像英国一样起到促进作用。直到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时,中外贸易的大门才被动的由英国的坚船利炮所打开。

注 释

1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35.

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5:121.

3 约翰·麦克尼尔.人类之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31.

4 尼尔·弗格森.文明.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235.

5彭慕兰.大分流.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218.

参考文献

1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3约翰·麦克尼尔,威廉·麦克尼尔.人类之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尼尔·弗格森.文明.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5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马晓丹(1989-):男,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刍议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性与教化功能 下一篇: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补偿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