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13 08:33:05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应倾注情感,营造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兴趣、态度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学习的心理状态,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的效果,正如Earl Stevick(1980)所说:“与学习材料、教学技巧、语言分析相比,课堂上学习者的内心情感和人际关系对语言学习成功作用更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在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环境中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感,以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发挥学生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为此,教师要做到:1、倾注爱心,创设平等的课堂氛围。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真心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那么他们就会“亲其人,信其道。”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因喜欢该教师进而喜欢该学科。2、减轻学生压力,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的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过程中需要用英语口语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虽然焦虑与学习者的个别特征有关,但不同的学习活动形式或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竞争太激烈,学生适应不了,不利于学生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势必影响其创新意识的萌发。只有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创新能力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3、教学要民主,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每位学生的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要使每一位学生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只顾优等生,因为创新不是优等生的专利,给学生创新的机会要均等。4、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并及时给予肯定。获得知识是学生的心理需要,满足这种需要主要来自教师的评价。因此,课堂上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即使学生回答有误,教师纠正学生后仍应给予以鼓励:如“你的语调很准,声音很洪亮”等,受到表扬的学生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激发创新的热情。

二、教师合理利用、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造性,相信差异资源,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在教学初三课文Lesson51课时,讲完对话后安排学生讨论“our cars will become cheaper or dearer”这一话题时,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会降价,有的说不会降价,还陈述了他们的理由。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平等地接受每个同学的评价论述及各自的观点,没有说任何不满意的话,相反,我激励他们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讨论、发言是自由的,安全的,观点是被认可的。所以自觉地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

教材是信息的载体,教师要激活教材中的内容,对课本的书面信息进行加工整合,灵活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使它更符合学生的需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初三“Shopping online”这一单元时,我在学生明白网上购物是怎么回事后,重点让他们谈论网上购物的利弊,进而让他们联想到有的中学生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并讨论“Is making friend online good or bad for students?”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得出的答案不拘一格,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再如教初中第二册Unit12时,可鼓励学生创新,利用所学知识扮演气象解说员。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情境,我们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情境资源,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为他们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使学生能很好地“动中学,用中学”。如讲到交通事故的一段对话时,我鼓励学生创设开快车、酒后驾车,驾车时打手机等情境创造性地操练这段对话,学生思维非常敏捷,对所学知识应用自如。再如在学习No smoking 、Push等标志语时,我要求学生对学校的各种建筑、机构设计自己的标志,并标注相应的英文,然后进行对话操练,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教学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直接途经,作为教师应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选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内在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摆脱僵化的思维定势的束缚。多注意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和联想等思维能力,使学生不停留在旧的知识层面上,而是去探索,去创新。

1、同类联想。在词汇教学中运用联想以新带旧,如:讲到以all结尾的fall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起学过的tall、 call、 wall和ball等。讲到dig时,改变当中的一个字母,让学生想到学过的单词big 和pig 等。

2、逆向联想。是指用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在解决同义句转换这类题型常用到,如看到Every body has passed the exam.马上想到Nobody has failed in the exam.

3、归纳联想。是指多种信息集中指向中心点,缩小范围,化繁为简。这在复结语言知识时常用到。如总结一般过去时动词加ed的读音时,可根据结尾字母与发音之间的联系归纳为:清对清,浊对浊。

4、多向联想。指以已知的信息为起点设计一题多解的问题,训练学生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去考虑同一问题,以产生丰富的联想,达到触类旁通。

5、自由联想。指分散、辐射、扩散的自由方式,学生可以随心所欲,让他们的创新思维达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境地。如教学回答Why are you late this morning?这样一个问题时,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参与,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并扮演角色表演出来。有的说因为交通堵塞,有的说送一个在上学路上出事故的同学去医院,还有的说帮助问路的外国朋友等非常丰富的理由。

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我们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上一篇: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浅析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