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调节――乐观养生谈(连载之一)

时间:2022-06-13 07:03:24

学会调节――乐观养生谈(连载之一)

我这个经历了86个春秋的老人深有体会:“人生真不完满”。但是每人都想健康地活着,这就只有调节情绪、不愁不忧,愉快地面对人生,享受人生。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如喜、怒、哀、乐等。情绪是每个人熟悉的,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的。每个人都会有苦有乐,有悲有喜,有爱有恨,如果一个人一直在优裕的环境中生活,没有经受艰苦的磨练就会身在福中不知福。人不走高山,岂知平路好走。

一、不良情绪的危害

古书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现代医学认为,不良情绪会影响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美国生理学家爱尔玛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有毒),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大白鼠就死了。人如果生气10分钟,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

现代医学专家对情绪与高血压、心脏病和癌症、胃病等做了不少研究,说明情绪对身体的影响。美国医学博士汤姆士曾经对患高血压、心脏病、癌症三种疾病的人进行调查,在易急躁、易激动或喜怒哀乐无常的人当中,发病率为77.3%,而在谨慎、稳定的人和聪明、活泼、愉快、乐观的人当中,发病率仅为25%~26%。有人对15000名胃病患者的病历研究后得到结论:每5个人中有4人是因恐惧、忧虑、憎恨等无法适应现实生活,是他们得病的原因。这是因为免疫系统与脑部有神经与化学物质联系。德国波恩大学发现癌细胞有很小神经,对疾病、癌的生长和消灭起作用。美国癌症协会证明了大约10%的癌症会自然消失,他们是性格开朗、乐观者。

二、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

A、坦然宣泄:坦然宣泄就是毫无顾虑地谈出自己的心事,找个知心的、可信赖的人,把心里的烦恼、苦水一古脑儿倒出来,听者能关怀、接受、理解就会感到轻松。同时,还可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B、自我激励:遇到困难、挫折时,在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中,找一个最敬佩的人作为模范,找出自己的成功事例。发扬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能力,增强信心,振作起来,激励自己前进。

C、衡量价值:一个人能够消除烦恼得到快乐,最大的秘诀是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古诗十九首中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生命如此短暂,岂不珍惜乎。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光阴和精力。最明智的办法是对使人烦恼的事,都要定一个“到此为止”的限度。

D、投身工作:要让自己忙起来,这是因为最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想一件以上的事,用有意义的活动去占领自己的头脑,把不快乐的情绪挤出去。在我处于困难时用以上方法找到了快乐。

在我第二次癌症化疗期间,老伴突然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简直令人难以承受,当时我真不知怎样活下去,悲痛、懊恼整天笼罩着自己。作家聂华苓在小说中寄亡母的信说:“你撇下我们的时候天都塌下来了,我不知是否能活下去”,真说出了我心里话,又说“我现在仍然活着,而且好像活得很好,人就是这个样子,生活在动力时代,苦也好,乐也好,谁也不能停下来,非往前去不可”。这又使我振奋起来,我深知我要走不出这一困境,就会很快步入死亡之门。

我除了用心理学的宣泄法宣泄内心的悲痛外,我主要用自我激励法和投身工作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排除悲伤,增强勇气振作起来。

自我激励法就是找一个榜样或者用自己的成功事例来激励自己。我有一个朋友,她不到50岁丈夫去世,留下3个孩子,她一方面含辛茹苦地培养孩子,一方面勤奋钻研培养了一批博士生,现在她最小的女儿也是国家引进的博士生导师,她在培养子女和事业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以她为榜样。

我自己没有什么大的成功事例,但也有过值得一提、可以告慰自己的事。我在青年时代求学的生活很艰苦。从初中就流亡在外,一直苦读到西南联大,因经济困难和一位女同学到云南乡下教书一年,回城路上傍晚时被劫,一年辛苦所得,一抢而光,却没因此悲观。抗战胜利后回家,乡亲们都称赞我这个村姑娘竟成为全国著名学府的大学生。朋友的榜样,自己艰难求学经历,终于使我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逐渐摆脱悲伤。

投身工作有利于心情平静,把悲伤从头脑中挤出去。让自己忙起来。当我离休后下决心继续研究老年心理学时,我每天睁开眼,想的不再是老伴刚去世时的悲痛情境,而是想怎样去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怎样分析资料,我到军队干休所,到农村,到工厂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问,写出论文。当我去参加学术会议时,我想的是如何吸取好意见修改文稿和如何发言等等。总之,没有时间想工作以外的问题,晚上倒在床上,马上就睡着了,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悲伤了。我深深体会到让有意义的活动把忧虑、烦恼从头脑中挤出去,是征服烦恼的重要秘诀,也是得到快乐的良方。我曾写了一首小诗《谈乐》来抒发我的情怀:有人问我快乐由,快乐千金也难购。只要掌握快乐路,快乐在身边不走。快乐的路何处有,忙碌、奉献加知足。人骑骏马,我骑牛,后面有推车的老友。比一比怎不知足,喜笑颜开快乐留。

看来人处于困难时,通过调节情绪,投身工作,可以得到快乐,达到心理健康,快乐地生活。

三、做心理健康老人

老年人心理健康应具有的特点:(1)热爱生活,喜欢活动,及时行乐,充满朝气;(2)心情愉快能控制情绪,自得其乐,充满喜气;(3)面对现实,善于适应,知足常乐,充满勇气;(4)人际关系协调,家庭和睦,助人为乐,待人和气。

快乐与老年人心理健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快乐是一种动机力量,能使人精神振奋。要像罗斯福被盗后仍能保持乐观心态那样,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幸。罗斯福在被盗后说:第一,贼偷去我的东西,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了我的部分东西;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罗斯福这样与友人报平安,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国家大事,个人被盗是小事一桩。同时也说明他善于从不幸中发现大幸,不为眼前烦恼所困扰。碰到不顺心的事换个角度思考,就不会陷于悲观失望之中,就能够摆脱不幸事件,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不已。

有一位老人宋书如在三年内失去两位亲人,失去了心爱的女儿后接着又失去相伴走过风风雨雨的老伴。她虽经历了许多困难,但以坚强的意志笑对人生,愉悦自己,感染他人,战胜了不幸,成为知名的快乐、健康老人。

有位老人自编“五要开心”歌:一要淡泊:小视名权利,含笑谈人生。二要超脱:不要争高低,甘当局外人。三要宽容:胸怀若天地,得让且忍让。四要知足:机遇不相同,自然有差异。五要活动:切忌孤闷寂,尽情寻乐处。还有人提出“三忘三不”:忘记钱财,忘记子孙,忘记死亡;不为钱财奔波,不为子孙操劳,不畏惧死亡。这正是心理健康的老人才能做到的。

(责编:辛娅)

上一篇:拯救父亲的糖尿病足 下一篇:警惕“癌症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