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有效课堂中发挥学困生的作用

时间:2022-06-13 06:51:44

谈历史有效课堂中发挥学困生的作用

摘 要:有效课堂是帮助学困生不断完善的有效载体。它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贯穿于实际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在过程中找到生活的自信和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有效课堂;学困生;有效载体;教师指导;参与;自信;乐趣

一、对有效课堂的理解

有效课堂就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产生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课堂。它是适应新教育思想的新做法,体现了长久以来中国教育强调的“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的课堂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由演员变成导演,凸显教学任务的前置,学生由观众变成了演员,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成为了学生们合作交流的阵地,课堂成为了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在学习的舞台上展示着自己的青春风采,带着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参与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必然会得到不断的发展。

二、学困生在有效课堂中的地位

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很多,有来自家庭教育的,有来自学校教育的,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学困生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孩子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和对自己的认同度偏低。在有效课堂上,这些孩子应该是最被重视的学生,他们要担当起学习小组长的职位,履行好学习小组小组长的职责,让他们在管理与合作、交流与展示的过程中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和对自我的正确认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三、学困生在历史有效课堂各环节中的作用

1.预习阶段

作为小组长,这些学生要协同全体成员制订出每节课预习时应达到的目标,激发小组成员自主预习导学案的积极性。叮嘱小组内的成员用蓝颜色的笔标清不理解的问题。在预习结束后,把导学案整理好上交科代表。

2.合作阶段

学生负责自行安排组内合作时间,汇总出预习过程中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备课堂交流使用。小组内一定要在个人充分自学后进行合作。合作中先采取AA、BB、CC合作的模式,然后采取AA辅助BB、CC的模式。学生们都是利用课下的时间加上课上5分钟进行合作的。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另一种学习方式,那就是一带一,一带多的合作方式,课前合作越充分,课上就越轻松。

3.展示阶段

他们接到展示任务后要合理安排具体分工,他们要选派一名成员书写板书、选派一名中心发言人、将预习时标清的质疑问题进行汇总并告知组内成员。小组长要鼓励组内成员积极参与到课堂展示中来,自己要以身示范,身先士卒。小组长在每节课前要强调组内成员保证完成几项任务:用红颜色的笔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导学案,将自己的答案细化,弥补小组内存在的不足;听发言人出现的问题,适时给予纠正;向发言人提出自己的疑问,衍生出新的问题;可以配合发言人解答同学们的质疑问题。授课结束后组内成员整理好导学案上交组长,小组长再上交科代表,方便老师第二次批改。组内成员在学习过程中认为没有解决的问题标志在导学案上,同时上报给小组长。小组内能够解决的由小组长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上报给我单独解决。

4.点火预热阶段

科代表下发下一节课的导学案,老师对下一节课的任务进行宏观指导时,他们要立刻提醒组内成员紧跟老师步伐,先领悟老师的学法指导,然后进行预习。

5.评价阶段

根据课前预习的学情调查、课堂综合展示的学情调查、课后汇总的学情调查三项指标评选出组内优秀成员,予以奖励,对组内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成员交流,制订下一节课的成功计划。

6.测试阶段

测试是小组学习情况的反馈手段。测试评价以小组为评价单位,他们要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安排好小组复习计划,确定本次测试的目标。每一次测试后他们都要组织成员进行组内交流,总结优点,查找不足。

课堂能否有效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学会了多少,学困生更是这样。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面前,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激发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廖可.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张萌.有效课堂的理解[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4).

[3]摆贵勤.新课程下的教学[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4).

[4]翟佳.有效学习的必要性和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作者单位 重庆市綦江县三角中学)

上一篇: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