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2022-06-13 04:14:49

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 长效教育抓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须从小学低年级孩子抓起,这将让每一个孩子受益终生!这个重要课题需要深入研究,积极践行。

关键词 小学生 良好习惯 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要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习惯,就是由于反复体验和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自身需要的一种行动方式。它是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自觉地体现在人的行为中,成为人的不可缺少的东西,甚至会影响人的一辈子。少年是情感和行为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所谓“养正当始于蒙”,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重视抓好关键期

一、二年级学生如同一张白纸,你可以在上面随意的勾画,但一旦留下笔墨,就将永远留下痕迹。所以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抓住了关键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要利用新生优势,严格要求,强化训练。所以从新生入校这天起,我就把抓学生常规排在首位,对他们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进行文明守纪教育。

二、用示范作用引导学生的行为

示范是行为教育中最积极主要的因素,是人们学习社会规范的基本过程。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可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却特别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一些学生对“守则”“规范”“福山三字歌”背得滚瓜烂熟,与同学交往时稍不满意却脏话连连;老师不在时,又把守则、规范抛在了脑后;一些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君子动口不动手”,任由父母忙这忙那。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校内、校外尊敬长辈,团结同学、保持清洁……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其实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之上的。如每一次的德育课,我首先让学生认真收看道德行规或礼仪短片,通过讨论每一条行规,真正做到“明理”;然后在品德与社会课或午会课上,让学生自己排演小品,深刻领会,做到“导行”,还要平时反复训练和指导并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行为。

三、持之以恒,力求提高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训练得来的。知道“怎样做”仅是训练(养成)的开始,还必须创造机会让学生反复练。一个一个任务(注:需要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具体化,落实后持之以恒,不断提高。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结实无比。”无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要使孩子们自愿地进入角色。生活中,我们可以夸夸孩子的站姿,夸夸孩子的声音,夸夸孩子的友善。课堂上,我们可以夸夸孩子的课前准备,夸夸孩子的善思,夸夸孩子的守纪等。不经意中透着刻意,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相辅相成。对难以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从最基础的或细节做起,点点滴滴地夯实,酌情调整,反复演练。对容易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形式从简,但求速成。例如:上课坐姿可以统一要求,学具的摆放须整齐划一。对低年级学生专心听讲、勤思好问、合作学习、认真写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则需有计划的分步实施。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反复训练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当然这些都贵在坚持。

习惯易成定势,需因势利导求更好。在训练中,我们对孩子们的评价标准前后一致,利于某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但这个过程复杂曲折,不能试图“毕其功于一役”,随时都要进行适度调整,以求提高。

稳步发展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良策。以学生专心听讲的养成教育为例,“坐端”仅仅是“专心听讲”显性、浅层的评价指标。倘若要求低年级孩子人人做到、时时到位,真的有困难,小学新生做起来就更难了。最终,宽严结合,才更具人性,更有实效。其实,孩子们“学会倾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才是我们训练的长远目标。学会倾听非一日之功,有人很快悟到习得,有人耗一辈子也难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促成孩子们学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会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得到全面发展。

四、家校联合,规范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在孩子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充分利用家长会及家校联系卡,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讲清家长身上所承担的责任,希望家长监督孩子,使其达到在家庭、学校表现一致。

“梅花香自苦寒来。”习惯的养成过程固然要严,但也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主体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

上一篇: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下一篇:文本细读:托起语文素养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