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9-16 02:24:09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习惯对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会阅读,或者阅读能力不好,那么这个学生有可能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因此,我们数学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可是一谈到“阅读”一词,好像成了语文课的专利,认为阅读是语文课上的事。纵观我们的数学课堂,不难发现,我们的老师只注重自己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呢·笔者就根据自己教学经验结合平时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较为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现在各个学校都有多媒体设备,也实现了班班通,可是有些老师错误的认为,只要利用了多媒体设备教学,就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甚至错误的认为:学生只需听着老师讲解,紧盯大屏幕即可,数学书本可以不用,这种错误的做法直接导致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普遍较差。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并认真引导学生去读,在读中思考,正确理解题意。其实,要想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生动的屏幕上转移到数学书本中也很容易。小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教师只要给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表扬性的话语,学生就非常喜欢听,也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如“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比一比,看一看,看谁能最先读懂题目的意思·”或是“书上的这道题的意思,你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看谁最棒·”等等,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乖乖”地打开书本,进入阅读“状态”。

二、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数学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叙述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为目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和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学生最终能拥有独立自主地学习能力,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所以,在平时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认真读题,学会读题,深刻理解关键性词、句的意思,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应用题的能力,为顺利、正确解答应用题打下基础。如何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应该教给一些好的阅读方法。

1.用耳朵认真地“听”。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有意注意的时间也比较短,常会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专心听老师讲课,对老师提的阅读要求也会不明白。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提醒他们认真听,或者用一些小奖励来刺激他们,从而养成认真听的好习惯。另外,我们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要集中思想,专心致志地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听老师所提的要求。只有这样,才知道接下去打开书本应该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2.用眼睛有序地“看”。看是阅读的一部分。翻开数学书本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新教材中是图文并茂,有些插图替代了许多的汉字。从插图中找到数学信息,教师首先要教给他们看数学课本的初步方法,让学生跟着教师有顺序地看课本插图,用简单语言进行图解,理解题目的意思。教师还可以先讲解然后让学生去读书,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要学会对前后知识联系和比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样就会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

3.用嘴巴仔细地“读”。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做课堂练习的时候,全部正确,而当同样题放到课后让学生去做是时候,正确率大大下降,可能都不到一半。究其原因,大部分教师归结为学生的粗心,可是仔细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其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有不少的学生,在解题前根本就没有认真去读题目。因此要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必须培养学生解题前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因此,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学生的阅读能力作用是很大的。在平时的应用题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反复读题,至少要读3遍,并且读题要有收获,分析问题和条件,读懂题意后,然后再去解答。

4.用脑袋大胆地“想”。通过阅读,学生明白了题目的意思,才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不要求学生马上作出回答,而是先经过阅读、思考,真正明白问题,然后再做出回答。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讲出他自己的理由,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回答要有条理。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不断提高,也提高了思考问题的质量和速度。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他们发挥大胆想象,提高思维水平。

三、养成课前阅读书本的好习惯

小学阶段,学生虽小,但预习还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进入中高年级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不大注重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一节新授课结束了,学生才知学了哪些内容,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预习可以使学生首先知道要学习的内容,在预习中也一定会有疑问,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要预习的内容,怎样去预习,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大家都知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到了课后还会忘记的,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再次阅读数学课本,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的可能性,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丰富学生的数学阅读,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在阅读中逐步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去培养,只有长期坚持,注重方法指导,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们坚信: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逐步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也一定会提高很多。

上一篇:开展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下一篇:评价机制在小学写字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