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时间:2022-06-13 04:12:08

浅谈我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求知欲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教师要保护好儿童的好奇心。

在教学中结合儿童好奇心重、容易被吸引的特点,创设美术活动的情景,画、做、剪、粘,都使孩子们在欢快的情绪中,或在神秘的气氛中,或在紧张的竞赛场面中,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或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激发出创作激情。如我在上第三册美术《我们一起来跳舞》这课时,刚上课,我便让学生全体起立,随着欢快的音乐跟着我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学生马上变得很活跃,手舞足蹈,跳得非常开心。然后我让学生到讲台前尽情跳,看谁跳得有趣,看谁能跳出花样来。我请跳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请全班同学认真看,然后请学生上来画一个动作让其他学生猜他画的是什么舞蹈动作,然后请猜的同学把它跳出来,孩子们高兴地又笑,又叫,又鼓掌,课堂气氛热烈得像开了锅。我又请两位学生上来做一个舞蹈动作,请全班同学把他们的动作画下来。通过“学生画—学生跳、学生跳一学生画”的环节让学生掌握如何去表现舞蹈动作。接着我又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舞蹈,如孔雀舞、扭秧歌、踢踏舞、芭蕾舞、草裙舞、肚皮舞……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大家迫切地要求快发纸画,这时我再扼要地提出构图安排与主体背景的关系,孩子们都接受了,也在画面中注意到了,作业非常生动。

我总结了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一是创设欢快的教学情景,使儿童在愉悦的情绪中去观察,去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二是通过小组与全班的集体讨论过程,让孩子们积极探究表现生活的方法和道理,充分调动起创造性思维;三是教师以鼓动性很强的话语,激发起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创作欲望;四是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的快乐中,促进了创造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当然会乐学、好学,而且一点也不觉得困难。还有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提出难度适中、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好是多采取发现法教学,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活跃的课堂气氛促使儿童勤思多问,从而自觉地进入绘画情境。读一首诗,唱一首歌,跳一支舞,讲一个故事……在引起学生好奇心之后因势利导,鼓励孩子们去创造。

以通过一支歌寻找灵感和创作动机为例:我在上《春天里》这课时,先让孩子们听、唱他们很熟悉的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又带领孩子们根据这首歌的内容去田野里寻找春天,启发孩子们带着春天来了的欢快心情,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无处不在的春天的特征。回到教室后引导孩子们讨论,春天里人们都在干什么?我们小朋友可以干什么?孩子们的思路开阔了,整班学生的创作都完成得非常精彩。画小朋友参观动物园、东塔公园,画骑着大鸟去旅行,画植树造林,画推着坐轮椅的残疾人去旅行……孩子们的表现方法、使用工具还各有千秋,有的用油画棒,有的用水彩笔,有的用蜡笔,有的用橡皮泥,还有的用吹塑纸版画工具,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目不暇接啊!每当孩子们张开创造思维的翅膀时,我及时出主意帮助、引导他们构思、构图,开拓主题,鼓励他们创造出美好动人的形象,最后达到创新的目的。

教师的基本作用都应该是指导和促进每个儿童的创造潜能得以发挥和发展,让创新意识从小就植根于每个学生的心中,为他们发挥创造才能铺设一条广阔的道路。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乐成第一小学)

上一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换”字探微 下一篇:外贸在寒流中寻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