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家长沟通语言适宜性的研究

时间:2022-10-13 07:26:25

不同类型家长沟通语言适宜性的研究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则是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育的桥梁。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和修养都不同,因此,我就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

一、与冷漠型家长之间的沟通。

冷漠型的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不利影响。冷淡的态度和缺乏关注危害了孩子的安全感。经常被拒绝或者受冷遇的孩子容易形成否定的、消极的自我意识。冷漠型的家长加剧了家园共育的难度,导致老师在有些事情和问题上无法及时与之沟通、达成共识,使孩子的健康成长缺少一股合作性的支持力量。所以,为冷漠型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非常有必要。

宁宁不爱说话,不愿与同伴交流,缺乏自信,好几次我们都想与家长交流宁宁的近况,可是她父母总是不太愿意提及孩子,总是逃避我们的问题,对她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也是不闻不问,我们觉得很诧异,这样的父母很冷漠,难道是他们不信任我们老师?带着这些疑惑,我们思考着该怎样与这类家长进行沟通。实践中我们发现与这类家长沟通的重点是取得他们的信任,营造轻松交流的氛围。在沟通过程中,我们的倾听要多于理解,让家长感觉到自己的心声确实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如果不同意家长的意见,我们可以委婉地说:“我理解你的看法,从某个角度来说,你的看法是对的,但是换个角度未必如此。”或者“我与你有不同的看法,你愿意听一听吗?”而不是直接说:“你的看法是错误的。”或者“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始终让家长感觉是在与老师平等地交流,而不是老师的“一言堂”,否则,冷漠型家长很容易又关闭沟通的大门。通过一次次坦诚的交流,现在宁宁的家长已开始慢慢关注孩子的成长了,不再那么冷漠了,对我们也没那么多的防备,也乐意与我们交流探讨教育的方法,家园形成了合力,共同引导教育孩子,让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孩子比以前开朗多了,相信她会茁壮成长的。

二、与敷衍型家长之间的沟通。

敷衍型家长在沟通的时候会表现出心不在焉,神情不集中,不能及时或者有效地搭接老师的话题,只是做出“听”的样子,却没有“听进去”。他们有时用看表、跟过路人打招呼或者其他自然的方式打断老师的叙述,并礼貌、谦和地与老师告别。敷衍型家长对老师反映的问题表面点头答应,不否定不反驳,但实际上并没有付出行动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和孩子的行为习惯。

晨晨的爸爸就是这样的典型,晨晨马上上中班了,还不认识数字,我们很着急,便与经常来接他的爸爸交流孩子的近况,晨晨爸爸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说“知道了知道了,老师我很忙,有事,改天再聊。”他总是以“忙”来做挡箭牌,不愿意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他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优秀?还是不愿意让我们看到他教育的失败?我们也反复琢磨着,怎样让他爸爸能重视起孩子的教育问题,面对我们能不再那么敷衍。

通过我们不断地努力,总结出对于这些家长,我们就要从多个角度反映孩子的成长与变化。如果总是向家长反映同一性质的问题,尤其是孩子的不良表现,家长就会因同一刺激过强而产生超限反应。实际上,从纵向看,孩子是不断成长变化的;从横向看,孩子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就从多个角度观察孩子,反映孩子多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不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孩子,善于抓住孩子的长处并鼓励孩子改正自己的短处,然后及时给家长反馈孩子的进步信息,这样有利于增强家长的教育信心,也有助于调动家长与老师沟通的积极性。晨晨虽然数学方面表现得比较晚开窍,但是他的交往能力很强,而且很有爱心,关心班里的同伴,我们也看到了他的一些长处及时反馈给了家长,交流的时候鼓励性的词语多了,家长便乐意接纳我们的意见了。相信我们的努力也是有结果的,晨晨的爸爸现在对我们已不再敷衍了,也关注了孩子存在的一些问题了,晨晨的进步很明显,我们也很欣慰。

三、与冲动型的家长之间的沟通。

容易冲动的家长是性情中人,在气质类型上属于胆汁质。这类家长脾气火爆,一点就着,思维上常常粗枝大叶、遇事欠思量。尤其是遇到孩子的事情时,一方面是爱子心切,两一方面又不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因而孩子说什么就信什么,然后追根刨底,追究孩子说的每件事。

对于这些冲动型,有些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的家长,特别是一些不符合教育行为及规律的观点和要求,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总之,我们幼儿教师面对的家长来自社会各个层次,文化素养各不相同,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而异的对待,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家长工作才会更有实效。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家园能形成合力,共促幼儿的进步!

【作者单位: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江苏】

上一篇:我国经贸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下一篇:优化数学作业布置的策略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