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13 03:44:29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教学内容。它所具有的新鲜性、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越来越适宜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合理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景致、呆板的文字、画面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听觉、动感形象,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增加课堂密度,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大飞速发展,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技术正在慢慢地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通过利用图像、文字、声音、实物、动画等传播媒体输出各种信息,从而传递给学生。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的联系,建立各种感官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下面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只要学生对于所学的课程感兴趣,就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现在教育界提倡给学生“减负”,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只要学生感兴趣,那对于他们来说就不感到负担。教师只有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正可满足这一需要。因为多媒体具有声、光、形的综合表现力,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重复、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本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教学“秒的认识”时,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出“天空一号”准备发射的场景,学生看到这个熟悉的画面立刻兴奋起来,并小声议论着。师问:“你们还想看‘天空一号’起飞的壮观景象吗?”生高声齐答:“想!”当多媒体播放“天空一号”发射现场倒计时,学生不约而同激动地跟着数:“10、9、8、7、6……点火!”教师顺势而导:“像这样为更精确地计量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秒的认识’”教师在新课伊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知提供了动力。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教学重,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形象在先的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遇到一些重难点的问题,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的是纯理论的,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这样理想的条件。对于这些知识,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突破,而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只要加以适当应用,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把死知识变活,使教学中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先让学生发表意见后,边演示: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快速将三角形旋转一周。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在快速旋转时三角形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这个形体的高在哪里?由于电脑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观察并建立清晰的圆锥高的概念,这样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输快中掌握了知识。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扩充信息,增加教学的密度。

巴班斯基认为:最优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借助CAI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它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笔者曾观摹过一节“角的度量”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教学中由于教者采用了多媒体电脑的动画功能――让量角量在角上旋转,所反馈的教学效果是常规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尽管整节课的容量很大(常规教学要两课时才能完成),但学生学而不感其难,教学效果相当好。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理解是指人们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抓住问题的实质。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所表现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学生调动各种感官,通过创设情景,依靠思维去理解新的知识。因此,在几何知识数学中,注重直观形象,把数学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绘和静止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圆的半径,直径两者关系,在屏幕上先画出一个圆的直径,一条光亮的直径,再画一条闪光的半径,让半径以圆心为定点旋转,使它与直径在一条直线上,并闪动。这种动感的演示,使学生容易形成:“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这一概念。同时由于学生看到半径和直径的运动变化过程,形象而直观,因而对概念的印象非常深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5、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今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思维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如在教学“圆柱、圆锥的认识”时,首先可以向学生介绍圆柱是由长方形围成或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形成的,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图形的旋转形成过程,使学生很快在大脑中形成图形在空间变化的印象;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让学生展开思维去想象一下,圆锥是怎样形成的?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图形形成过程,圆锥是由一个扇形围成或由一个直角三角形以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形成的。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图形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东北育才学校的冯伟同学,在学习了“蝴蝶定理”之后,作了进一步的推测、猜想,在计算机上借助于“几何画板”得出了“广义蝴蝶定理”,并进行了实验田和论证。这些成功的例子说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是十分重大的,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总之,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而且可以加大课堂容量,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重视,教师观念的更新,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的深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为我们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教师应勤于耕耘,不断探索,在充分发挥传统教育媒体越势的同时,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学增加活力,提高浓厚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的运用》田慧生主编远方出版社出版 2003年5月

2、《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方案》 万红小学. 2003.9

3、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乡镇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从《亮剑》精神到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