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

时间:2022-06-13 03:42:21

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社会保障法以其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进步方面的巨大社会功效,对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它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它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方面有着突出作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面的作用。在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政府首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保障法;社会德定;社会进步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14-02

和谐社会,概括的讲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总要求中的首要之义。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社会才可能是和谐有序的,这是和谐社会建立的前提条件。建立这一基础,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确立一个维护和保障社会成员在社会利益分配方面的公平正义的规则制度。事实证明,只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公民的个人利益随之相应增长并得到有效保护的社会,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的动力才不会萎缩,社会财富的增长机制才不会最终受到损害。因此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保障法作为一部保障公民共享社会利益,维护公正分配机制的专项法律制度,它的建设和完善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的成败。

社会保障法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步较早,早在19世纪中期,就形成了社会保障法的雏形,这为西方国家在缓和工业化起飞阶段所伴生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迎接工业化黄金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它的突出功效主要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激发社会活力方面。

一、它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保障法首要原则是保障公民的基本需要,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的原则。这就决定了社会保障法对公民的保障首先源于对公民基本生活的保障和维护。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脚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按照发生的顺序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处于需求金字塔的最底层部分,是人所有需求的前提,古语说:“创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这一层次的需求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那么人们就会为此采取各种手段,甚至不惜采取各种非理智

非常态的方式,社会的动荡与不稳定也就再所难免。也正是基于这一功能的需要,社会保障法才应运而生的,象英国的《新济贫法》德国的《帝国保险条例》等等,它们的诞生都是在工业化早,由于圈地运动泛滥和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大机器的广泛运用,造成大量的流离失所、毫无任何生活来源和保障的人群,贫富差距巨大,社会矛盾尖锐的大的社会背景之下,为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而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法律制度,结果效果非常明显,不仅谁护了社会的整体稳定,而且激发了工人的工作热情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效仿建立本国的社会保障法律,事实证明,社会保障法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底线方面的功效是其他法律所难以比及的,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法的建立和完善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脚步,成为工业化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的基础法律之一。

二、它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方面有着突出作用

(一)它保障公民基本生活,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

根据前面讲到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在满足最基本需要之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比如,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这些是需求是要在社会工作中实现。我们常说:“安居乐业”,当人不再为生存烦恼时,便开始考虑自身的发展和其他方面的需求,因此,对公民的基本生活的保障,能够激发起工作的活力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它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增强人们的社会认同感

社会保障法是保障社会整体利益公正分配的一项制度,它通过多种方式尽可能的保障每位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实际上就是在最根本的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层面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一种社会制度民的权利得到充分认可和保障,就必然会增强人们对该社会的认同感,从而乐于在这样的社会和制度下生活并为之做出贡献,这就必然会推动这个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昌盛。

(三)社会保障法提供的多种福利制度,也为公民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为每位社会成员提供能够更好开发自身潜质,更好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的机制,这就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法律惭济贫澎诞生到现在,西方国家的保障制度已经走过了二百多年的历史。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成员提供了稳定的生活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生活在其中,社会成员自我价值和自身潜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和发掘,这就必然极大的激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从而带来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源源动力。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在历经了二三百年的历史,仍能规避制度本身的致命缺陷,保持着旺盛的活力与持续发展的潜力,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叫早的认识到了社会保障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快速发展方面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从而及时的出台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确保制度有效实施的一整套的法律。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关键期的中国来讲,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目前,中国不完善的社会保障法与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不相称,尽快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定出一套适合国情和现实需要的相对完备的现代社会保障法,对于构筑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意义重大。

三、如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面的作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任务是:1.在社会保险方面,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2.在社会救助方面,要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3.在社会福利方面,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4.在慈善事业方面,要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

2007年7月,国务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并将在3年内全面推开,2亿多城镇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将可享受大病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实施和推开,意味着我国城镇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向实现城镇居民人人享有医保的目标迈出重要一步。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实现它,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政府首先要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目前,我国财政在这方面的投入偏少,2006年的比重不到13%,低于许多国家。二是科学规划,使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一方面,适应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城镇化加快的特点,完善现有的保障制度;另一方面,探索新的制度建设,针对不同群体增加新的保障项目。三是加强社保基金的筹集和监管。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参保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鼓励社会捐赠,扩大社保基金的筹集渠道,不断做大做强全国社保基金。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提升基金的统筹层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促进基金管理的公开、透明,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企业要切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逐年增加养老金积累,建立健全福利集体协商机制。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要积极行动起来,在社会救助、济贫帮困、慈善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家庭和个人要依法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发挥好赡养、自助、互助等功能,推动形成团结互助、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要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商业保险投保水平可高可低,多投保多受益,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和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要。此外,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体系,加快出台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慈善法等法律,制定养老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等法规。同时要严格执法,依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规范企业用工、清理社会保险关系等方面的监察执法,提高社会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上一篇:大众传播影响下的刻板成见分析 下一篇:浅析青年亚文化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