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制度机制探讨

时间:2022-06-13 01:02:48

创建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制度机制探讨

摘 要:绿色食品是经权威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我国至今没有形成普遍崇尚和优先选择消费绿色食品的优势市场。文章提出了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概念,并对我国绿色食品优势市场贫瘠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创建中国绿色食品优势市场有效形成的若干制度机制。

关键词:绿色食品;优势市场;制度机制

中图分类号:F016 文献标识码:A

一、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含义

权威食品理论认为,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权威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安全、优质和营养食品。[1]我国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AA级绿色食品(等同有机食品)的概念为在生态环境质量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与前者唯一不同的是,A级绿色食品的概念为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在各类食品中,绿色食品以其固有的安全、优质、营养和生态等特质,决定了其先天的比较市场优势。由绿色食品固有的先天比较市场优势而应形成的优势市场,称为绿色食品优势市场。当然,先天固有比较市场优势的绿色食品,并不必然会形成绿色食品优势市场。如果说绿色食品先天固有的比较市场优势是其形成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充分条件,那么科学有力的市场培育制度机制则是绿色食品优势市场有效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绿色食品优势市场贫瘠的制约因素分析

1990年我国就提出并大力倡导发展绿色食品,但至今仍没有形成人们普遍崇尚和优先选择消费绿色食品的优势市场。通过市场调查和制度分析,不难发现,我国明显缺乏绿色食品优势市场有效形成的培育制度机制。

1.法律制度供给严重不足,行业标准体系尚待完善

首先是缺乏专门性的绿色食品市场培育立法。我国目前还主要是依据农业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和广告法等法律进行食品市场规范,明显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加之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不利于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有效形成。其次是科学的绿色食品行业标准体系尚未完整形成。目前虽然了通用性准则、产品标准等70多项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及数十项地方标准,但这些标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且大多出自行政部门之手,明显缺乏行业标准的中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难于起到标准的有效规范和示范作用。[2]

2.政府规划监管机制缺失,商家质量维权意识不强

首先是缺乏专业化的绿色食品交易市场规划建设。纵观各种商品交易市场,唯独没有绿色食品专业交易市场。其次是农业、工商、质检、卫生、环保、食品与药品等多部门各自分管,缺乏合力,监管乏力。再次是偏重事前认证授权和事后违法查处的静态监管,而对中间动态环节忽视监管。第四是缺乏有效市场淘汰机制。对于质量下降,不再符合绿色食品法定标准的食品,没有及时逐出市场,加之绿色食品平均生产成本普遍较高,[3] 造成不公平竞争,损害合法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权和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另外,商家在经过艰辛努力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授权后,往往赢利心切,片面追求产品数量,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维持和提高,最终被市场淘汰。另一方面,商家对自己拥有的绿色食品品牌声誉和形象保护不力,造成同类假冒绿色食品泛滥成灾,阻碍了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形成。

3.有效信息披露制度缺失,绿色食品优势无法展现

食品理论认为,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权威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绿色食品的比较市场优势在于其有效的营养成分和安全的环保指标。但从我国目前对绿色食品外观包装的要求上看,虽然要求做到“四位一体”,即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绿色食品”文字、编号及防伪标签须全部体现在产品包装上,但仅此不足于让普通消费者完全明白和掌握绿色食品的优势成分和安全指标何在,因而也就难于在广大消费者心理形成首选的消费理念和意识。

4.科学引导性宣传不够,绿色消费心理难于形成

当今,食品广告铺天盖地、目不暇接,但基本上都是泛化宣传,很少从食品的营养作用机理上进行科学宣传,使消费者如雾里看花,难于形成庞大的有效消费群体。据一项消费问卷调查表明,只有不到20%的消费者认为会优先选择绿色食品。[4]

三、绿色食品优势市场形成的制度机制创建

干预理论和博弈理论的实践充分证明,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有效形成是外部有效干预、内部公平有序竞争和消费者普遍接受认同选择的三方共同博弈结果。因此,良好制度机制的充分创建,是绿色食品优势市场有效形成的根本保障。

1.制定绿色食品专门法,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市场是源于普通市场而又高于其的科学消费市场,更是法律和标准内生作用下的法治市场。因此,尽快制定专门的绿色食品法律法规和创建权威统一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绿色食品优势市场有效形成的法制保障。绿色食品专门立法应包含国家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和市场的税收、金融、物流和消费等方面的优惠内容,并充分覆盖绿色食品生产“从田野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为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有效形成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2.创建绿色食品专业市场,建立信息充分披露制度

商品市场专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如各种茶叶、蔬菜、水果和鲜花等专业批发市场等。创建专业化的绿色食品交易市场是形成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最佳途径。绿色食品专业市场的创建工作主要由政府、商家和消费者及行业协会等共同完成,即政府是绿色食品专业市场的规划和监管主体,应创建交易的专门场所,为各种绿色食品交易提供硬件和软件等各种基础条件,并禁止普通食品进入。有形市场形成后,由各种商家和广大消费者进行自由市场选择,真正形成绿色食品优势交易竞争格局。市场交易过程中,行业协会将起到全程动态自律监督作用。

为了充分展露绿色食品安全、环保、优质和富有营养的优势,就必须充分披露其营养成分和各项环保指标,让消费者充分知悉其比较优势,从而形成高度信赖的消费心理。针对消费者对泛滥广告信赖度大大降低的今天,绿色食品优势成分信息的充分披露,将起到最好的宣传功效,且也是科学的。绿色食品披露的信息必须是全面、充分和有效的,具体内容以强制性法律明文规定。违反信息披露制度的,将直接构成商业欺诈。

3.整合行政监管体制,强化行业自律监督

首先是整合各种食品监管力量,形成统一高效的监管机构和机制。其次是实行绿色食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消费的全过程动态监管。第三是建立各类绿色食品行业自律组织,发挥行业监督机制优势,形成行业自律,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和提高监管效率。第四是建立绿色食品交易资格一票否决制。即凡是违反绿色食品法律法规及相关自律规范的,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绿色食品交易资格,并公开暴光,从而约束商家自觉维持和提高绿色食品质量。

4.大力宣传绿色食品,牢固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健康发展,关乎千家万户的饮食安全、营养和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属于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界特别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部门、各类媒体和商家等都应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大力宣传甚至无偿宣传绿色食品,为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健康。绿色食品首选消费心理的牢固形成,将是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真正形成的重要标志。

作者单位:云南行政学院法学部

参考文献:

[1]尹成勇,杨春燕.对加快发展云南绿色食品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1,(11):51-53.

[2]张秋云.绿色食品营销的战略思考[J].中国市场,2007,(14):41-42.

[3]刘晓亮,康学芹.我国绿色农产品的定价分析及发展对策[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11):66-67.

[4]谢威娜.中国绿色消费的现状与发展[J].消费导刊,2007,(7):1-2.

上一篇:冷链物流建设中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物流商品养护》课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