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

时间:2022-06-13 12:40:12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明确指出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向经因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解释一应用的过程。实际上,这里在强调数学“生活化”的同时,还突出了生活“数学化”。本文拟就数学“生活化”的几种表现形态进初步的分析。

一、以激活经验为目标的数学“生活化”

学生进入课堂之前,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有着生动、丰富的学习经验。数学教学提介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支撑数学的学习和理解。比如中,教学《按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生活境:国庆期间,老师该付多少元?怎样计算比较快?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很快想到老师可能付200元,营业员找回2元。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56+198。学生联系刚才买东西付钱的过程,很快发现可以将198变成200―2。这一生活情境使抽象的运算方法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对于学生的理解数学是十分有益的。

应该说,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教师要注意唤醒、激活和点拨,使生活经验为数学学习所用。

二、以提供原型为目标的数学“生活化”

很多数学内容都是生活事实的抽象、概括,是在解决生活问题基础上的提升。这些生活事实或问题都可以看作是学生学习抽象数学的重要原型。以原型为基础和支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是重要的教学策略。

《相遇问题》的教学,理解数量关系是重点,但是由于相遇问题涉及到至少两个人或物体的运动,因此明确问题的“事理”是首当其冲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走路表演,在表演中明确“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等问题要素,从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如,教学《购房中的数学问题》这一实践活动时,在引导学生如何为王老师设计房方案时,学生利用实际购房时的信息,得出“购房总价=房价×面积×楼层系数”的计算方法。同进,还在研究购房付款方案的过程中,学会选择不同的利率,计算应付总利息和每月所付贷款额度。生活原型的支撑,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有样可循。

三、以应用拓展为目标的数学“生活化”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而且必须学会应用。教师要善于把握数学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和拓展数学,丰富对数学的认识。

在教学《折扣》后,教师让学生双休日陪父母去逛商店,收集一些商品促销的信息,并应用所学折扣的知识解决问题。如有的学生记录几种商品标出的原价和现价,计算出打的是几折;有的学生根据商品标价和“买几送一”的优惠办法,计算便宜多少元,相当于打的是几折;有的学生根据“满几百送几十”的促销办法,计算实际上相当于打几折,等等。由于是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容易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长此以往,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以实现创造为目标的数学“生活化”

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就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创造工作。实现数学“再创造”是数学“生活化”的最高境界。

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当学生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后,教师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黑板的面积。学生发现玉方分米这个单位在测量大面积物体时不够用。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由此,1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就自然得出。

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要把握好“度”的问题,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处处强调“生活化”,容易牵强附会,甚至使数学教学简单化、庸俗化。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要义在于数学教学向儿童的生活开放,与儿童的经验沟通,使数学教学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

上一篇:玩音乐游戏 创情趣课堂 下一篇:浅析小学数学复习题的设计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