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与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时间:2022-10-21 03:46:32

在参与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掀起了课程改革的新浪潮,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价值追求上应注重人文关怀,凸现主体,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直接面对文本,亲近文本,与文本及蕴含其间的情理接触、碰撞,触动灵魂的体验,从而获得自主发展。现就谈谈我在教学中获得的几点看法。

一、自信――主动参与的心理支持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肩负更多的激发、调控的任务。也就是要求教师采用巧妙的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情绪――自信。现实中,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他就不会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他就不会取得事业的成功。同样,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信,他就不会积极思维,他就不敢参与课堂学习、讨论,而只能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吸收。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放在首位。只有让学生树立了自信,他才能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充满活力。肯定是自信的源泉,当学生遇“心欲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关卡时,教师那激励的语言、赞许的眼神、鼓励的手势等,都可以给予学生自信的鼓励,使学生为满足教师心灵期待而释放出潜在激情。因此,我们应努力在课堂中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学生以精神鼓舞,把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自信心确立起来,想像、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从而获得健康的优化发展。

二、时空――探究体验的广阔舞台

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不是单纯的记忆和理解,而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体验可以说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不仅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强调体验性学习。即要求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不仅用自已的身体去经历,而且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满足学生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需要,做到真正有效地把过程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体验某个问题,体验某项过程,体验某一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潜能。例如教学《草船借箭》关于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这部分时,我从课文中心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入手,为学生营造出能深入细致的思考和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要求是: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注,写下自已的理解。2.拿出自画的简易图,自制的小船,演示诸葛亮指挥军士借箭的经过。3.交流诸葛亮这样安排草船借箭的巧妙之处。学生在阅读、标注、演示、思考基础上理解了课文内容,分别从草船借箭的各个细节分析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之处。可是一个学生却提出“曹操当时若朝江中放火箭,诸葛亮的草船就烧着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是否侥幸成功?”这一疑问,我则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课堂气氛再次被激活了。

三、实践――深化体验的利兵锐器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记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亲自参与,亲自实践是何等重要!语文学习也是如此。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归宿;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获得各种信息和能力。因此教学中应用活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需要和实际条件设计出难度和广度各不相同的实践任务,引导学生由课文学习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同时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如教学了《新型玻璃》这一文后,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根据课文其中一种玻璃的特点,尝试以推销员的身份推销一种玻璃,并为这种玻璃写一句广告词。这一设计,主要是通过说、写等手段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把课文中的内容和语言作为达成自已活动目标的材料和工具,进而逐步把课文中的语言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制作,参与辩论,表演等,变学习知识为经历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的活动中加强学习和生活的联系,促进情境的感受,心理的揣摩,情感的体验。

四、评价――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创新,课堂学习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可见,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教学中教师应下放评价权,让学生一起参与到我们的评价中来,使学生不仅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学习,还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甚至可以发表对教材的看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无论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评,还是学生自我评价,教学中教师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或点拨、启迪,使学生学会实际,客观地对自已,对他人进行评价,促进其自我学习方式的改善,学习热情的保持,学习班活动的投入以及学习成就的获得,才能实现课程对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和适应终身学习的价值。

总之,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和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基本目标。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在其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建构的。因此我们应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在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体验中自主地发展。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下一篇:浅谈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