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日常管理探讨

时间:2022-06-13 11:38:01

高中班级日常管理探讨

【摘 要】个体班级管理水平决定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七种班级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个性化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与德育相结合;用真情关怀学生;言传身教;与家长沟通。

【关键词】高中 班级管理 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49-02

班级是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作为班主任,应着眼于班集体成员的长远发展,与时俱进,善于反思,关爱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积极进行探索创新,才能做好做实班级常规教育管理工作。

一、班级日常管理的意义

三年高中生活是学生学习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段。首先,高中学校班级日常管理能够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科学的高中班级管理能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有利保障,同时,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培育学生的团结协作、团队合作等意识,这些意识和能力也为学生今后融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对于学校本身而言,只有改善优良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教育秩序,才能为社会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个体班级管理水平决定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搞好高中阶段班级日常管理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班级管理办法

(一)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要使班级工作管理有效。首先,要有一套合情理、可操作性强的班规班约,要坚持以制度班规为中心。班规的制定要考虑到其合理性,要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点,考虑学生能否接受、承受,以及对其会产生怎样的预期后果等因素。同时要让全班学生参与决策,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指导,共同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满足大家心理需求及实际情况和共同愿望的班级管理政策,开展管理工作时学生乐于接受、没有怨言。借鉴当代非常了不起的教育专家魏书生的做法,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空间为顺序,分别为:常务班长职责、值周班长职责、值日班长职责、科代表职责、教室各种教学及生活用具的承包责任制等,制定这类制度的原则是: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另一类是以时间为顺序,分别为: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和学年常规。制定的原则是: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而且,对于这些制度的监督检查办法也是很周密的,有自检、互检;有班干检查、班集体检查和教师抽查等。同时也能很好地考虑到奖惩结合,十分有序,十分规范。在这些细致而有序的制度约束下,目的是让班级的每一个成员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其次,班主任在制定班规时要向全班学生说明白其意义及执行后将产生的各种效应,年级相关领导特别是分管管理和教学的领导要积极协调帮助,并做好班级管理指导工作。

(二)将制度管理与人情管理相结合,实现人性化管理

规则为死物,学会变通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为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实行人性化管理,由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转向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评价学生的管理方式。在学业之余,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爱,将班级管理人性化,同时贴近学生需求,给年轻学生更多心灵上的扶持与鼓动,促使他们快乐成长、健康成才。为了贯彻落实好“为祖国边陲儿女的成功人生奠基”的校训,笔者在平日的管理工作中经常走近学生,“弯下腰”来倾听每位学生的心声,明白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兴趣和爱好?进而把握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性。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①关心而不溺爱。②严肃而活泼,严格而不体罚。③尊重学优生而亲近待优生。笔者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很注重用自身的情感,兴趣和爱好对学生施加影响,以热心、爱心、公心和恒心去力争赢取学生的真心,努力做一名亲近型的班主任。

(三)提高学生班级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对象,因此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应大胆地尝试和指导。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督导学生养成自主管理,这样管理模式不但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效果,而且能提高班级个体学生的综合能力,可谓一举多得。繁琐的班级管理事务如果都让班主任来亲力亲为的话是不现实的。所以,班主任需要适时适地让学生亲力亲为,放开大胆尝试自己学着做,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当然在放手过程中也要注意适度原则,不能一味追求“自主”。在此环节上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独具“慧眼”挑选出领头羊,组建得力的班、团干部,让他们起到核心作用,从而吸引和带动全体同学积极愉快地参加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四)将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在当今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学生素质是课改的核心。德育教育才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能力与分数相结合,让德育教育灵活地落实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同时更需要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相互结合。因此笔者从最基础的教室文化抓起,把它列为班级管理的一个内容,如班级的“墙面”文化一直醒目的写着“欲人重,请自重”、“百善孝为先”、“责任胜于能力”、“诚信是一朵世界上最美的花”及“用爱心换取爱心,让爱心永恒传递”等温馨的德育励志标语。实践中发现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相互结合在中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五)用真情实感关怀学生

根据调查显示,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够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每一个班级里每位学生的发展总是不一致的,不管是正常发展的学生,还是针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如叛逆、个性过于张扬,或者是因为客观情况给他们带来身心上的不平衡等诸多类型的学生,他们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交流,用热情去关怀,用真诚去感化。让他们感知身边的美好,学会感恩,通过精神上良好的交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坚信用爱和关怀一定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气、发展成才。2013届班上有两位学生(一男一女),由于不堪学习的负重从而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私奔”戏,双双逃到广东湛江打工。通过掏心掏肺的教育与沟通,两人都愿意返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年后的2014年该男生考上了广西大学,该女生考上了广西师大。铁的事实再次证明“真情”的无穷力量,能化腐朽为神奇。

(六)树立形象,言传身教

众所周知,学生是一个善于模仿的群体,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老师的能力往往决定着班级的价值能力,因此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说。在日常教育中,经常能在学生身上看见教师的影子,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教师做到了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学生才能做到取长补短、端正态度。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与修养,从小事上成就大事,让细节处理趋于完美,真正起到表率作用,要时时刻刻地为学生当楷模,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升华道德修养及人格修养,往更高层次发展。都说“身教远胜言传”。平日的早操、大扫除、文化体艺节等课外活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笔者通常会身先士卒,以自己的行动和人格去影响、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有一次“端午节”放假,在笔者宣布放假消息的时候时,在大部分学生因为这难得的喘息时间而欢呼雀跃时,笔者却发现田芸同学坐在位子上低头掉泪。经了解她是一名地道的“现代孤儿”,大山的留守人员。笔者用爱心、真心说服她回笔者老家一起尽孝,一起过节。真诚付出后的回报是学生在他们的作文中尊称笔者为“何大叔”。

(七)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整合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教育者教书育人的重要资源。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是家校教育工作的桥梁,学生家长的参与不但可以使班主任工作由被动变主动、还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从而激发学校教育教学活力。偶有学生旷课或迟到,笔者基本能够亲自电话连线其家长,有时候还要亲自拜访了解事因。学生的进步或实然的落后,笔者也要及时和其监护人取得联系,以便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后如实地表扬或激励学生。还有上级给予的各项扶助款项笔者也非常认真地与家长核实,力争做到公平公正。所以,为了学生更顺利地发展,班主任与家长之间要时常进行沟通,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争取为祖国的花朵们营造出良好的发展氛围和条件。

总之,班级管理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还需要班主任教师们在具体的班级日常管理中不断落实和完善,在班级教育教学管理中不断反思总结,推陈出新,进一步讲究工作方法,使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趋向制度化、科学化。这样班级管理方能使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又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化鹏.浅谈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J].考试:教研版,2012(8)

[2]唐国欣.浅谈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J].祖国,2012(23)

(责编 罗汝君)

上一篇:高中班集体构建之我见 下一篇:“环环”分层以构建高效化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