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耐久跑教学策略和注意事项

时间:2022-10-05 09:41:35

小学耐久跑教学策略和注意事项

【摘 要】耐久跑的训练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小学生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耐久跑教学策略中应该遵循激发兴趣,趣味跑练原则。耐久跑练习中应该注意深入分析小学生害怕耐久跑的普遍现象及产生的心理原因。教学设计上要注意讲究练习方法得当,时间安排合理与运动负荷适中,放松到位。

【关键词】小学;耐久跑;教学策略;注意事项

耐久跑是人体在氧气供应充足情况下长时间跑步的能力。练习耐久跑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提高心脏供血能力,促进心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的发展,提高有氧代谢能力。通过耐久跑的训练,能提高学生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时抗疲劳的能力。耐久跑的训练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小学生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在历年的体质健康达标测试中,耐久跑的测试数据普遍不理想。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爱动,有很强的理解力,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普遍意志品质和耐受性差,对于耐久跑这种单调和枯燥的运动项目,没有什么兴趣,体育教师一宣布课堂教学内容为耐久跑,学生反对声一片。如何让学生接受并且乐意学习耐久跑知识,掌握耐久跑的技能呢?我认为教师不仅要了解所教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状态,更主要的是从教学方法策略上多钻研,多注意耐久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事项,将枯燥乏味的耐久跑教学变为灵活多样的趣味教学,使学生在心理愉悦中完成课的任务和达到一定的运动量,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实效.

一、耐久跑教学策略中应该遵循激发兴趣,趣味跑练原则

(一)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乐学,爱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先将学生分成十组进行吊单杠练习,看谁先掉下,比一比看谁更有耐力,谁的意志力更强。然后切入耐久跑教学,让学生明白训练耐久跑的好处,通过一次简单的竞技比赛来调动学生学习耐久跑的兴趣。

(二)趣味跑练教学法:学生光有学习耐久跑的兴趣与热情是不够的,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灵活多样,活泼有趣的练习方法对学生进行耐久跑训练。我的做法采用趣味跑练教学法。

1.在教学低段学生耐久跑时主要采用图形趣味跑,激发学生学习乐趣。课前规划好场地,设计好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变换行进路线绕着图形跑。如五角星跑,对角线跑,矩形跑,“8”字形跑等,使学生感到有乐趣,跑练情绪高涨饱满。

2.在教学中高段学生耐久跑时主要采用交替变换跑,激发练习乐趣。走跑交替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到新颖,练习不会感觉到疲劳。一是听教师哨声,二是做各种蛇形跑,或者跑与走跑交替练习,三是分组进行走跑交替练习,四是设计固定距离的走跑交替练习。五是设计难易适中的障碍跑,增强练习乐趣。巧设障碍,增加恰当的难度,能持续增强学生耐久跑的练习情趣,如跨栏跑。在交替变换跑时,教师要强调变换跑的动作形状和跑的方向,可以采用频率快的小步跑,频次慢些的跨步跑,结合一些后蹬跑,后退跑等练习,还可以通过变换环境来设计耐久跑,如利用学校附近的建筑地形进行穿插跑练习,不管哪种单一练习或者多种练习方法的组合都要注重变换跑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如第一圈小步快跑,后蹬跑练习,第二圈慢跑,中速跑,快速跑练习。

二、小学耐久跑练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小学体育教师要注意深入分析小学生害怕耐久跑的普遍现象及产生的心理原因。因势利导,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教育。耐久跑是一项运动量大,体能要求高,易疲劳,枯燥、单调、乏味的运动。小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畏难、怕吃苦或者不积极甚至抵触现象,有的同学一听到耐久跑就紧张,不想学。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首先从儿童的心理现状分析,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缺少运动,吃不了苦,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所以教师在教学耐久跑的内容时普遍有畏难情绪。其次,从耐久跑的教学内容上分析,耐久跑的学习非常枯燥,练习的时间跨度长,运动量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气喘、恶心想吐、四肢无力,肌肉酸痛现象,所以学生练习兴趣不高。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切忌使用消极语言,如“你太差了”、“你是最后一名”、“你体能真差”等。教师应该用积极的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乐趣,如“你跑的真快”、“加油、努力”、“你真棒”“你一定行”等激励性语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关注学生身体发展的水平和技术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在体育学习中的作用,要重视与学生“情绪智力”有关的各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上可以通过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使其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以实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教学设计上要注意讲究练习方法得当,时间安排合理与运动负荷适中,放松到位。在准备活动环节,教师要安排合适的徒手操练习,从四肢的热身到呼吸的调整都要有助于耐久跑的教学,减少对学生的伤害。讲解耐久跑要点精准到位,让学生熟练掌握耐久跑技能技巧,跑的过程轻松省力,注意呼吸调节,步伐有节奏,摆臂有力。在时间安排与运动负荷上要切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一定要注意恢复能力较低时的负荷后果,尽量避免运动量过大,具体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放松环节,要让学生掌握“自我放松”的方法。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恢复疲劳的方法。疲劳分为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两种。消除疲劳的方法很多:可以放松按摩、欣赏优美音乐、做放松操等。如果个别学生在课中的放松效果达不到,教师还应该和家长配合,指导学生或其家长在课后及家中进行放松练习。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耐久跑教学,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科学、合理安排运动时间与运动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能通过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和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克服耐久跑的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提高耐力素质和心肺功能,而且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活泼有趣,就是一种成功。

【参考文献】

[1]师明.耐久跑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2003.5

[2]王司宇.激发耐久跑兴趣四法,2003.4

【作者简介】

曹绪其(1972.11.28-),男,现任教于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实验小学,小学一级教师,专职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上一篇:巧妙设计提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美育,提高学生音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