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企业的角度浅析国际并购(CBM&As)

时间:2022-06-13 10:46:51

从我国企业的角度浅析国际并购(CBM&As)

【摘要】近十年来,对外国直接投资采取开放政策的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流量已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在对跨国并购采取积极的姿态,而且许多国内知名企业在跨国并购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关键词】跨国并购;联想;TCL;IBM;施耐德

一、引言

当今世界,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一方面加速经济全球化步伐,另一方面加速其自身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全球经济向自由化、开放化发展。虽然从形式上看,跨国并购不过是企业之间兼并和收购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但它却导致了各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重组以及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集中,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产业和企业产权的进一步整合。

二、跨国并购的基本类型

目前,国内外主要按照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经营业务的相关性把并购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一)横向跨国并购。横向跨国并购是跨国范围内发生在同一行业的竞争性企业之间的并购。它的目的是通过实现规模经济在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并据此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的行业重组浪潮,以及各国对行业管制的放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横向跨国并购发展十分迅速。

(二)纵向跨国并购。纵向跨国并购是跨国范围内发生在同一产业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它的目的在于发挥协同效应优势,通过企业内部交易来降低外部成本,如消除合同签订、贷款收取等诸多成本,还可以使生产过程各环节密切配合、加速生产过程、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及节约资源和能源等。

(三)混合跨国并购。混合跨国并购是跨国范围内发生的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散投资,实现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减少在―个行业里长期经营所带来的周期性风险。

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具体实践

(一)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包括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其中6.5亿美元采用现金方式支付,另外6亿美元以等值的联想股票形式支付。2005年3月9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在经过长达70多天的审查之后,正式批准了联想集团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02005年3月31日,联想完成海外三家私人投资企业3.5亿美元战略投资。2005年5月1日,并购正式完成,新的国际化联想正式成立。

通过此次并购,联想全面获得了IBM全球所有的个人电脑业务,其中包括IBM个人电脑部门的全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业务和管理人员,全部的生产制造资产、人员和能力,全部的个人电脑研发资产、人员和能力,全部的销售队伍和服务系统,完整的信息系统等有形资产和IBM品牌5年的使用权,ThinkPad等于个人电脑相关的品牌的永久使用权,全部相关的知识产权和专利,与个人电脑相关的全部供货合同、销售合同、服务合同,相关的管理流程、知识库等无形资产。所有的这些,都是联想在进行并购之前无法取得的。并购之后,联想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二)TCL收购施耐德

2002年9月,TCL国际以820万欧元收购德国施耐德电器有限公司(Schneider)。TCL国际通过其新成立的全资附属公司SchneiderElectronicsGmbH与施耐德电器的破产管理人达成收购资产协议,收购施耐德的主要资产。根据双方协议,Sclmei―derElectronicsGmbH收购施耐德电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设施、存货及多个品牌,其中包括‘施耐德’和“杜阿尔”(Dual,施耐德的另一大品牌)等著名品牌的商标权益,还包括其研发力量、销售渠道和存货。SchneiderElectronicsGmbH同时协议租用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生产设施,用以建立其位于欧洲的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已于2003年初投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运用反倾销调查等手段构筑贸易壁垒。中国企业积极应对欧盟反倾销诉讼,欧盟允许中国家电企业出口它们所承诺的配额―40万台。这种环境对TCL开拓国际市场相当不利。而施耐德即使在2001年的欧洲市场也有超过40万台彩电的份额,超过了中国7家彩电企业取得欧盟出口份额的总和。显而易见,收购施耐德可以绕过欧盟的贸易壁垒,扩大TCL的彩电出口,以便于其进行进一步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挑战

(一)企业自身体制的挑战。

我国企业缺乏应有的海外投资决策权,使得企业无法以国际上通行的活动方式、商务惯例和行为规范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营;海外投资项目和海外投资企业的审批手续繁多、效率低且海外企业没有海外融资自,也使得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难以随市场变化作相机变动。

(二)资金的挑战

众所周知,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和发展需要巨额资本,而我国的资本特别是能用作海外投资的资本,非常短缺。这样,在世界跨国公司的“抢滩战”中,我们显然处于不利地位。

(三)技术的挑战

世界跨国公司向各国渗透和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依靠高科技产品,而我国在高科技方面只有某些相对优势,而没有绝对优势。

(四)管理水平的挑战

我国企业规模小,跨国经营经验缺乏,很难选派到政治可靠、通晓外语、熟悉国际惯例的高级管理人才。

(五)现行的宏观体制尚不完善

我国现行对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仍较为僵硬,加上决策审批迟缓以及政府的过多干预,很不利于企业迅速捕捉跨国并购的良好机遇。

五、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体化的不断深化,跨国并购成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不可逾越的过程。我国企业也正在不遗余力地加入到跨国并购的浪潮之中,相信今后的企业国际化经营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上一篇:高校科研知识产权归属中存在的三个问题 下一篇:当前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