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女子手球队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生化特点及机能评定

时间:2022-06-13 09:16:19

中国国家女子手球队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生化特点及机能评定

摘要:为了解女子手球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生化特点和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测定了19名参加2006年亚洲锦标赛赛前备战的国家女手运动员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赛前备战期国家女手运动员Rbc、Hb、Hct测定值变化幅度不大,在赛前2周达到了整个备战期的较高水平;2)赛前训练期,国家女手运动员白细胞总数在临床正常参考值范围;3)赛前训练期国家女手运动员血清CK、UREA变化幅度不大,血清CK的离散度较大;4)在赛前2周,国家女手运动员血清睾酮达到最高,血清皮质醇达到最低。结论:赛前运动员的血液携氧能力、营养状况、内分泌机能状态在赛前2周达到了较好状态;血清CK表现出较强的个体差异性。

关键词:女子手球;赛前训练;机能评定;生化指标

中图分类号:G8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4-0492-03

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Diagnosis of Chinese National Women's Handball

Team Players before Competition

WEI Hongwen1, WEI Hongqiang2, PEI Yiran3, XIAO Zhuowei3, GAO Wei3, YANG Heping3

(1. Graduate School,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2. Department of Recruitment Affairs,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3.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Sports Science, Beijing 100075, China)

Abstract:The objective is to investigate 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diagnosis of elite women's handball players before competition. Bloo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re measured on 19 women's handball players preparing for Asian Handball Tournament in 2006.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Rbc, Hct and Hb do not change obviously during the training phase and they reach a higher level 2 weeks before competition; (2)WBC count is within the clinic normal limit; (3)serum UREA and CK do not have significant changes and the serum CK has a wider dispersion;(4)serum T reach the peak and serum C reach the bottom respectively 2 weeks before competition. In a conclusion, oxygen carrying capacity, nutritional status and endocrine function are in good conditions 2 weeks before competition. Serum CK shows an evident individual difference.

Key words: women's handball;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function diagnosis; biochemical parameters

赛前训练是优秀运动员训练内容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准确掌握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是教练员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的前提,赛前运动员生理机能状态如何,对于能否在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有重要的意义。在赛前训练中加强机能监测和评定,合理控制训练负荷,才能确保运动员以最佳的生理学机能进行训练和比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参加2006年7月在中国广州举办的亚洲女子手球锦标赛的国家女子手球队19名队员。其基本情况见表1。

表1国家女子手球队运动员基本情况

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22.8±2.62178.8±3.8069.4±3.921.2研究方法

在亚洲锦标赛赛前10周进行跟踪测试。分别于赛前第10、8、6、4、3、2周的周一清晨安静空腹状态(7:00-7:30AM),无菌条件下肘静脉取血。测试指标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红细胞参数、白细胞计数(WBC)及其三分类(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清睾酮(T)、皮质醇(C)、肌酸激酶(CK)、血尿素(UREA)。仪器为Beckman Coulter Ac.T Diff 2 血细胞分析仪和Beckman Coulter Access2化学发光仪。

1.3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检验

各指标的测定值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统计学处理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软件上完成。显著性水平取0.05。

2结果

2.1红细胞参数的变化

如表2 所示,在备战期,Rbc、Hb、Hct、MCV、MCHC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MCHC在赛前6~2周分别显著高于赛前8周(P

表2国家优秀女子手球运动员赛前训练不同时期

2.2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的变化

如表3所示,在备战期,WBC总数、Gran计数、Gran%、Lym%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Lym计数逐渐下降,在赛前3周达到最低,但是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赛前2周突然升高,与赛前10、8、6、4、3周相比具有显著性意义(P

表3国家优秀女子手球运动员赛前训练不同时期

如表4所示,在备战期血清CK变化幅度不大,与赛前10周相比,赛前8~2周血清CK显著下降(P0.05)。

表4国家优秀女子手球运动员赛前训练不同时期

如表5 所示,血清T在整个备战期前4周逐渐下降,在赛前4周分别显著低于赛前10周、8周和6周(P

表5国家优秀女子手球运动员赛前训练不同时期

3讨论与分析

3.1赛前训练期间红细胞参数的变化

血液Rbc计数、Hb及Hct三项指标是客观反映血液的携氧能力和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指标。一般来说该三项指标越高说明血液携氧能力与蛋白质营养状况越好,有助于增强代谢过程和提高运动水平。但Hb与Hct和血液的粘稠度呈正相关,如果两者增加过多不利于血液循环,两者之间应有一个适宜的数值。目前认为赛前运动员的Hb最适值为150 g/L,Hct最适值为45%[2]。因此,在训练期测定红细胞参数对于科学地安排训练负荷、评定其身体机能状态并科学合理地进行营养物质的补充,防止运动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和发展,促进其运动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了解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的红细胞指数,临床参考值分别为80~94 fl、28~34 pg、320~380 g/L。目前,缺铁性贫血(IDA)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也是运动员运动性贫血的主要类型[3]。临床上分为隐性缺铁期、早期缺铁期及缺铁性贫血期。隐性缺铁期除血清铁蛋白及血清铁减少外,无如何血液学改变。早期IDA,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但无红细胞其它参数的改变。因此,只根据Hb浓度、MCV 等红细胞参数指标来诊断IDA,铁缺乏已经到了严重的程度[4]。RDW 增高可能是铁缺乏最早期的血液学改变,RDW 作为筛选检查比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甚至血清铁蛋白更为敏感[4]。有关研究结果表明MCV 的降低和RDW 的增高强烈提示铁缺乏,RDW 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了隐性缺铁性贫血的良好筛选指标。MCV/RDW 比值是可能比较灵敏反映隐性缺铁性贫血的指标[4]。

本文结果显示,赛前备战期运动员Rbc、Hb及Hct测定值变化幅度不大,均处于正常范围。在国家女手赛前训练的初期,训练负荷不是很大,运动员机能状态在逐渐适应,因此赛前第10~6周Rbc、Hb和Hct呈逐渐升高趋势。集训中期随着对训练的适应,在训练安排上有个加大负荷的时期,即赛前第4周Rbc、Hb和Hct开始下降,但从赛前第3周开始又逐渐开始回升,在赛前第2周达到了整个备战期的较高水平。表明运动员的血液携氧能力和营养状况均得到了提高和改善,但各项指标离最适值尚有一定的差距。提示:为了在比赛前达到最佳竞技状态,训练水平和营养补充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本研究结果显示,备战期MCV、MCH、MCHC、RDW测定值均处于正常范围,但MCV/RDW比值较低,提示可能存在隐性缺铁性贫血,应适当加强铁和优质蛋白质的补充。

3.2赛前训练期间白细胞及其分类的变化

正常成年人血浆白细胞数在(4.0~10)×109/L。关于运动员在安静状态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的报道,结论不一致。有研究表明,安静时耐力运动员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低于临床正常值[5,6]。但也有安静时运动员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与临床正常值一致的报道[7,8]。结论不一的原因,可能与研究对象在采样前所处的状态(如:是否有过剧烈运动、精神状态、健康水平等等)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赛前训练期,WBC总数在临床正常参考值范围;WBC总数、Gran计数、Gran%、Lym%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Lym计数在赛前2周显著升高,与赛前10、8、6、4、3周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3血尿素和血清肌酸激酶对赛前训练的反映

血尿素(UREA)和血清肌酸激酶(CK)常被作为反映运动负荷的指标。运动量和强度的增加都会引起这两个指标的升高[9]。但一般而言,UREA更多的是被作为反映运动量的指标,因为,只有在较长时间的负荷后,蛋白质和氨基酸才会较大量地分解供能,引起血尿素上升。而CK对强度的反应比对运动量的反应更加敏感一些,因为大强度的训练显然更容易造成肌细胞的损伤。在实际应用中,训练后血尿素值增幅较小、恢复也快的运动员,能承受大负荷量的训练,而增幅大且不易恢复的运动员难以承受大负荷量的训练[9]。

本研究结果显示,国家女手运动员血清UREA在整个赛前训练期均处于正常范围(1.18~8.19mmol/L),而且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一般认为,30 min以上的运动可出现血尿素上升[9]。在本次赛前训练期,运动员每次训练的总时间均超过30 min,但并没有出现显著的UREA堆积反应,分析原因可能是手球训练的间歇性特点所决定:运动中生成的乳酸能够部分进入有氧代谢氧化供能,肝脏也有一段时间将体内的乳酸和其他碳水化合物异生成糖原。另外,教练和队医较重视运动员在运动中补糖、补水,因此运动员在训练中基本上能够保持一定的血糖水平和肌、肝糖原水平,较少动用氨基酸供能,所以,训练对UREA水平的影响也就不明显。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国家女手运动员血清CK变化幅度不大,与赛前第10周相比,赛前第8~2周血清CK显著下降(P

3.4内分泌指标对运动员疲劳程度的反映

血清T、C及T/C比值常被作为了解运动员身体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平衡状态,进而判断疲劳和竞技状态的重要指标。长时间大负荷的运动会造成血清睾酮的下降和血清皮质醇的上升[9]。本研究发现,在整个备战期,血清T在前4周逐渐下降,在赛前4周分别显著低于赛前10周、8周和6周(P

4结论

1) 前备战期国家女手运动员Rbc、Hb及Hct测定值变化幅度不大,在赛前2周达到了整个备战期的较高水平。表明运动员的血液携氧能力和营养状况均得到了提高和改善,但各项指标离最适值尚有一定的差距。建议为了在比赛前达到最佳竞技状态,需加强营养补充。

2) 赛前训练期,国家女手运动员白细胞总数在临床正常参考值范围。赛前2周淋巴细胞细胞的突然升高可能对免疫机能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3) 赛前训练期国家女手运动员血清CK、UREA变化幅度不大。血清CK的离散度较大,表现出较强的个体差异性。建议进行个体纵向自身对照。

4) 在赛前2周,国家女手运动员血清睾酮达到最高,血清皮质醇达到最低,睾酮/皮质醇比值较高,表明运动员的内分泌机能状态在赛前2周达到了较好状态。

参考文献:

[1] 杨则宜,李可基,谢敏豪.体育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59-178.

[2] 于基国.运动和运动训练对红细胞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16(2):145-14.

[3] 陈吉棣,李可基,霍卓平,等.运动员贫血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0, 9:193-197.

[4] 曹建民,张健,王琳,等.张健训练期训练负荷、营养方案和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478-481.

[5] Green R.L.,Kaplan S.S.,Rabin B.S.,Stanitski C.L.,Zdziarski U..Immune function in marathon runners[J]. Annals of Allergy,1981,47(2):73-75.

[6] Rhind,S.G;Shek,P.N;Shinkai,S;Shephard,R.J.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2 receptor alpha and beta chains in relation to natural killer cell subsets and aerobic fitn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1994,15(6):311-318.

[7] McCarthy D.A., Dale M.M. The leucocytosis of exercise : A review and model [J].Sports Med.1988,6(6):333-363.

[8] Hooper S.L.,MacKinnon L.T.,Bachmann A.W.,Howard, A.,Gordon D. Markers for monitoring overtraining and recovery[J].Med Sci Sports Exerc. 1995,27(1): 106-112.

[9]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10] 丁丽萍,徐烈.血清肌酸肌酶、血尿素氮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训练监控的应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3,39(10):54-56.第30卷

投稿日期:2006-12-10

基金项目:2007年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报告论文

作者简介:魏宏文(1972-),青海西宁人,男,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医学和体能训练。

上一篇:军事五项女运动员体能监测指标的建立 下一篇:关于运动员倦怠的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