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水 6期

时间:2022-06-13 08:52:09

教育如水 6期

一、教育如水――对教育自然之道的认识与理解。

水乃自然之物,水有八德:奔流不息,进取之德;哺育万物,奉献之德;水滴石穿,柔韧之德;一碗水端平,公正之德;源头活水,创新之德;甘心处下,谦虚之德;流水不腐,清廉之德;以水为净,包容之德。

“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及,深不可测,修极于无穷……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包群生,而无好憎……击之无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焚之不燃……与万物始终,是谓至德”《淮南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

教育如水,顺其自然方成道,法其本质乃见真。因为教育是服务人的事业,是塑造人的工程,是构建人的品性,是丰富人的灵魂。教育的品质:柔韧,奉献,公正,创新,谦虚,清廉,包容,遵循规律,探究本质。

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我经历了大学、中学、小学教育,其中最有教育成就感的是小学。我眼里的小学生就像小树、小草、小鱼……他们要成长、要自由、要快乐。他们需要形成自己性格特征的培养,而且每个人生来就处于不同的环境,生长于不同的土壤,所需要的滋养也不同。所以,教育首先要遵循每个生命个体生长的需求,如水一般去滋润和播洒。

教育,绝不是“工业化生产”,不需要统一的“产品”,要如大自然所形成的规律一般,不仅有春、夏、秋、冬,还要有疾风骤雨、和风细雨。教育要做应该做的事,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不随波逐流、厚此薄彼。

我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上好学,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孩子;发展思路:文化立校,和谐发展;价值取向:努力奋斗,顺其自然,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座右铭:为孩子终生着想;校训:忠于祖国,服务人类,对孩子全面负责;荣根精神:荣耀中华,根植自强。

二、成真梦想――对教育自然之道的遵循与追求。

有位老师问一群小学生:“一天傍晚,家里的电灯突然熄灭了,该怎么办?”甲学生回答“找爸爸修”,乙学生回答“找电工叔叔修”,丙学生回答“点蜡烛”,丁学生回答“睡觉吧”,还有学生回答“去宾馆住”,“去外面抓萤火虫回来照亮”,“出去玩会儿”,“静静地在黑暗中坐会儿”,“默背老师布置的背诵”,“正好做捉迷藏游戏”……学生问老师:“谁说得对呀?”老师回答:“同学们的答案都对。”上海闸北八中的刘京海校长说过:“什么是孩子?孩子就是每天都在做梦的人。”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让做梦的人梦想成真,其自然之道就是发现每个学生的强势智能并引导和发展,使其实现梦想。遵循教育的自然之道就是尊重和认可孩子的梦,引导和发现孩子的梦,实现和发展孩子的梦。

自然的教育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做:第一,在学生强势智能基础上,帮助他树立正确的理想;第二,培养实现理想的坚韧精神;第三,养成良好的习惯;第四,培养具有符合时展的情感;第五,教其具备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这里的关键是在理想、精神、习惯、情感和知识中,不可只重其一,更不可只重知识。

当今教育的最大弊端是不能平衡发展,只把知识放在第一位,知识成了学生的最大负担,分数成了学校、老师的负担。在知识、分数大旗下,其余的一切都是不足为道的小草,甚至“大树底下寸草不生”,严重背离了教育的本质,背离了人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使教育偏离了方向,偏离了宗旨。如果把学校变成“工业园”,那么产出的是单一化的“知识产品”。用企业管理的办法管理学校,用企业生产物质产品的办法培养人,千军万马独奔“知识之桥”,忽略了人的个性特征,忽略了作为生命个体应有的生长规律,和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目前,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重男轻女”、“自杀现象”、“心理问题”等无不与此有关。近几年,学校提出了坚持开放教育,探索四育(“命育”即生命教育;“心育”即心理教育;“文育”即文化教育;“能育”即能力教育)。倡导师生做“学习型、发展型、幸福型、奉献型的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习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健体,构建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社区、家庭和谐一体的文化、情感、利益共同体,和具有相同认识的生命价值共同体。传承和积淀具有学校特征的传统文化,我们总结归纳为“成功是由目标铺设而成的”、“细微之处见品质”、“没有任何借口”、“思考是勤奋的眼睛”、“借事炼心”五句话。坚持以“关爱他人”为核心主题开展德育工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体验中逐渐学会关心同学、关心父母、关心师长、关心学校、关心国家。开展“我的责任”主题活动,使学生不断增强自我约束力和自我驱动力。做到成事先成人、在成事中成人、在成人中成事;对人感恩,对己克制;对物珍惜,对事负责;胸怀大爱,畅想大梦,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以诚养德,以静修业。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1762年出版了一部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论教育》。在这部五卷本的长篇巨著中,卢梭不仅阐发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而且尖锐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他认为,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他认为,遵循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必须保护儿童的自由,使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卢梭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他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有最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与条件。两百多年后的今天,卢梭的思想依然值得我们思索与尊重。

三、崇尚真善美――对教育自然之道的实践与创新。

教育是一项从人性出发、崇尚真善美的事业。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唯有以爱心、宽容、博学、睿智为出发点,站得高,看得远,才能看到其事业的本质;唯有以宁静平和之心态,才能得到其自然的真谛;大爱是教育的本源,教育只有充满了爱,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爱是推动教育创新的动力之源,爱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爱塑造了学生的品格;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高贵的修养,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精神,才能让生命飞扬,让生命灵动。

所以,构建和谐、自然的学校文化,鼓励每个生命个体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探索;走科研之道,让每一位教师的教育实践过程同时成为研究过程;让学校成为智慧的汇集之地,有智慧的集会、智慧的流动、智慧的碰撞、智慧的再生,才能让学校成为学习场、文化场、发展场,成为教育的理想之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

一是确立了适合学校的发展策略,那就是“文化立校,和谐发展”,其内容是:1.丰富和发展荣根精神,创新思想文化;2.构建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文化;3.以“小连环”教学为载体,创新校本教研文化;4.建设数字化校园,创新校园网络文化;5.以“关爱他人”为核心主题,创新育人文化;6.优化整合环境资源,创新校园环境文化;7.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创新学校制度文化;8.以“我的责任”为内容,创新学校管理方法;9.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创新学校艺体文化;10.加强教育交流,创新学校人际文化。

二是开创了一套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模式,被誉为“八化模式”,即:学校建设生态化,设施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内部管理精细化,师资培训校本化,教研科研系列化,养成教育课程化,艺体教育多元化。

三是推出了一套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举措,主要有:1.更新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公平;2.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有效课堂;3.突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人格;4.拓展艺体平台,关注个性发展;5.加强“三方”合作,延伸教育途径;6.强化信息技术,加快手段更新;7.创新校本教研,强化课题研究;8.加大师培力度,强调专业发展;9.探索“四育”途径,促进全面发展;10.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

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让荣根学校喜获丰硕成果,先后获得深圳市和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校本教研先进学校、爱国基础教育全国示范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教育是一湾清如许的流水,只有真情,才可唤起共鸣;只有爱,只有奉献,教育才是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才可绽放美丽的花蕾。让我们用真情写出教育的精彩,用真心写出教育的灵动。

上一篇:向这个时代献上的轻浮媚笑 下一篇:教育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