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6-13 05:59:48

计算机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 由于计算机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方案和目标的不同,本文提出了在数据挖掘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专业在教学中实践中校企合作的模式,并结合分析了北方民族大学计算机专业技术业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效。

【关键字】 数据挖掘 计算机技术 校企合作 成效

引言

在如今这种知识经济和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数据挖掘在各领域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1]。校企合作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企业和学校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我们要想知道目前高校进行的校企合作取得了什么进展,就需要收集高校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果的数据,从数据中分析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情况,以及校企合作对于高校和企业而言有什么重要性,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

一、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及在校企合作的问题

目前,云计算和大数据在很多领域都是一个热点话题,由于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和目标的不同,校企合作和双导师(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培养)是我院培B人才一直追求的目标,也受到校级和院级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又由于企业具体项目的进度安排不一定适合在校生,以及学生见习、实习的时间有限,拟考虑让学生不重点参与企业具体项目的进度的实施,主要是与企业建立起深层合作的共赢模式,实现信息共享,促进科研进步和社会信息化的共同发展。共赢的合作才是稳定长久的合作,为寻求与企业的深层合作。

目前,校企合作的主要冲突[2]包括:政府对于校企合作中的主导和督促力度不足;学生集中实训难;“校热企冷”现象普遍存在;未能有效开展跨行业、产业的校企合作。我校计算机学院主动联系企业、配合企业处理好相关方面的冲突。

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分析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订单式”、“学工交替式”、“顶岗实习式”和“校企共建式”等实践教学模式[3] [4]。

“订单式”就是在学校与企业签订用人合同的前提下,由企业根据其发展要求来制定培养目标,再由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相应地制定学校方面的培养方案。但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只适合一些用人需求较大的企业,且长期需要招收员工的企业。

“学工交替式”合作模式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习、实习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但是由于受到企业项目进度安排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限制,此种培养方式并不适合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顶岗实习”模式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在当前的校企合作中也是经常被采用的一种模式。企业在每年寒暑假的时候,都会有类似方式针对学生进行招聘,学生可以利用假期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岗位实习,也就是顶岗实习。但是这种阶段性的培养方式并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学习。

“校企共建式”,按照校企合作的基本办学思路,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或在学校合资建立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学校和企业长期的合作关系。

本院在“校企共建式”的培养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共享的双导师型校企共建合作模式,主要思想就是由企业根据其产业发展和项目需求,企业提供具体实践数据,由相应的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制定的前提下,由实习生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和挖掘平台的构建工作,企业也可以利用挖掘结果进行具体项目的改动,最终共同促进科研进步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三、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3.1本院制定的组织安排

(1)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提供企业实习环境

(2)制定实践教学方案――企业实习

(3)提高专业技能――项目训练

具体如下图1。

3.2 案例模型举例分析

实训小组成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上述平台上的数据分析和平台搭建工作。从目前所取得的成效结果而言:学生方面,工程技术能力提高的同时又深入进行了数据收集、分析、提取、挖掘。

企业利用分析结果继而进行了项目的优化,使得用户界面、显示效果、数据精准都有了很大提高。

四、总结

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促进社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无论是国家相关部分或者各大院校都在探究一种比较有利的校企合作方式和方法。本文提出的基于数据共享的双导师型校企共建合作模式不仅推动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进学生成才、学校建设和企业发展。而且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方式间接性的从事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学校方面有关课题成果的转换,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以科研研究成果为基础,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 考 文 献

[1]. 李国春.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 科教导刊, 2016(33).

[2]. 孙勇. 基于合作要素分析的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3(33):124-125.

[3]. 彭剑, 戴经国, 袁辉勇,等. 市场导向、校企协同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 计算机教育, 2014(19):98-100.

[4]. 介军, 何箐, 董丽丽,等. 面向软件应用开发的校企协同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1X):334-335.

上一篇: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启... 下一篇:NGN对数据承载网要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