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奶粉事件备忘录

时间:2022-06-13 05:23:05

2008:奶粉事件备忘录

如今,当我们走进超市,看到各种琳琅满目的奶粉重又摆上了货架,旁边贴满各种醒目的安全提示和质检部门的安检标识时,当我们从媒体上看到奶业进入全面整顿,国家有关部门抽检的每一批次奶粉不再含有三聚氰胺时……人们不禁感到庆幸,“三鹿毒奶粉事件”挤破了奶制品行业的“脓包”,对于根治中国食品安全的“顽疾”,或许是件好事。

然而代价是异常沉重的:数千名婴儿罹患排尿系统疾病!数十家奶制品企业陷入危机!公众表现出不同层面的信任危机!

回首一个多月前的那次“毒奶粉事件”,依旧让人震惊,让人痛心。教训如此深刻。这或许是中国食品安全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点,中国的食品安全以此为契机,走向严防严控食品高度安全的美好明天。这是所有国人的期望。

“三鹿”引发“奶业地震”

2008年无疑是中国民众大喜大悲的一年:北京奥运成功举办、神七问天……在欢庆美好的时刻,也无法忘记天灾人祸留给人们的痛苦记忆: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毒奶粉事件……

河北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致使全国数千名婴儿患了泌尿系统疾病。事件经权威媒体披露,随即在海内外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行业感冒:奶业提前入冬

“拔出萝卜带出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随即对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进行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全国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这是2008年9月16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向全国播发的消息。消息再次震惊国人,更让许多年轻的父母痛心。

“三鹿毒奶粉事件”,把国内部分奶制品行业泥沙俱下的混乱现状,严酷地暴露在公众的视野。

这是中国乳业有史以来“涉案企业”最多的一次事件,也是引发国务院、卫生部、质检总局、农业部、公安部等各大相关机构关注度最高的一次食品安全事故。

民族奶业在此次事件之后开始面临更加严酷的生存环境,人们对国产奶粉已表示出了不信任。在那段“特殊时期”,一些洋品牌奶粉在市场销售一路趋旺,而国产奶粉突然面临巨大冲击。中国的奶制品行业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与此同时,产业更深的伤害亦接连显现。随着三鹿停产整顿以及其他企业生产线调整,大量鲜奶无法消化让奶农遭受损失,部分地区相继出现了奶农倒奶甚至杀奶牛等人们不愿看到的结局。为此,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紧急出台出资扶持奶农、禁杀奶牛的优惠政策,这才使局面开始有所好转……

食品安全:再遭拷问

食品安全再次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逐渐成为一个异常沉重的话题。事实上,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在转型期的中国,问题显得似乎更加突出。

2004年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龙口毒粉丝事件”,2006年夏天北京爆发的“福寿螺事件”、“山西、广东假酒案”、“毒大米案事件”、“陈化粮(民工粮)事件”、“河南毒面粉事件”、“金华火腿肠事件”、“四川泡菜事件”、“啤酒甲醛事件”、“不粘锅事件”、“雀巢咖啡碘超标事件”、“苏丹红事件”、“色拉油事件”、“光明牛奶事件”……

这些有关食品安全的痛苦记忆还历历在目,“三鹿毒奶粉事件”又突然爆发,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食品是安全的吗?

时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的李长江(后引咎辞职)在答记者问时说的很客观,他说:“我认为中国食品的合格率越来越高,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好。食品合格率达到85.1%,其中一些重要的产品,比如说米、面、油这些大众的、老百姓日常生活天天少不了的产品,合格率已经达到91.5%。而且一些果汁的合格率已经达到97.5%,应该说比例都很高。我们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就更高了,比如以今年上半年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的食品合格率为例,今年上半年出口到美国的食品合格率是99.1%,出口到欧盟和日本的产品合格率是99.8%,这个数字是相当高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食品安全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我们的一些食品小企业、小作坊,量大面广,生产条件差,他们的产品是不稳定的,有些产品是不合格的。”

信任危机:我们该吃什么好?

“三鹿毒奶粉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震动:到医院进行检查肾结石的婴幼儿不断出现;各地百货商场迅速下架三鹿等“问题粉奶”。国家卫生部责令全国医疗机构对事故进展进行每日汇报;多位相关官员因遭问责而辞职或被免职;包括三鹿集团董事长在内的相关主要责任人陆续被拘捕。

专家认为,重建国人对食品安全的信任,需要时间,更需要根本的安全保障,需要企业以良知做好产品、需要政府以负责的态度做好监管、需要司法公正执法有力、需要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监督环境,总之,形成一个让人放心和安心的食品安全机制是必须的。

重拳出击:愿能杀一儆百

“三鹿毒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响应积极,行动迅速。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卫生部牵头,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农业部、公安部、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参加,共同做好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处置工作。

多系统联动,卫生系统夜以继日救治患儿,质检系统24小时不间断检测所有奶制品,工商总局不让一包“问题奶粉”有机可乘,农业部切断不合格牛奶的源头、屏蔽所有隐患,政法系统快侦快破、加紧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国家相继挥出重拳,使一系列责任人受到问责被查处。

以理性的态度追根溯源

痛定思痛,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食品安全事故一再发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恶性竞争:“这个行业迟早要出事”

恶性竞争是导致“三鹿毒奶粉事件”的深层原因。

“我一直在等待这一天。不是幸灾乐祸,而是知道这个行业迟早要出事。”西安东方乳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杨林伟的一句话,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他认为,长期的低价恶性竞争,牛奶行业出事是迟早的事情。杨林伟说,在业界,人们一度把乳业大战用“烧、杀、抢”的“三光政策”来形容。其中,“烧”就是企业在市场上烧钱,包括大量的广告投放,激起市场的需求;“杀”,则是在市场上杀价,以低价竞争,打价格战,使一些中小企业无奈退出这一微利行业;而最后一个,也是乳业大战最激烈的表现就是“抢奶源”。

中国的乳业发展,走了一条和国外相反的道路,国外是先有优质的奶源基地,再建设一个奶场。而在中国,往往是通过“资源整合”打出品牌,再寻找奶源,结果很多奶场迫于“无米之炊”的忧虑,往往扎堆抢奶。“不法奶农”、“奶霸”也应运而生。

这样的恶性竞争,使得奶业蕴藏了巨大的危机,一旦爆发,势不可挡。 “事件的爆发是一件迟早的事,是必然的,只是在哪一天引爆而已”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表示。他认为,中国的食品应急机制出了问题。

麻木不仁:不可推卸的责任

某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在这次事件中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当地政府的麻木不仁更进一步加剧了事态的严重。

有媒体分析认为,“三鹿毒奶粉事件”发生后,尽管国家对食品安全等采取了一系列弥补措施,但人们似乎仍不敢乐观。原因是人们在类似事件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态度问题,也不仅仅是奶农的利欲熏心,更不是企业的章法错乱,甚至也不是地方政府的遮掩拖延。而是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能力的缺失以及对官员的“体制性的监管能力缺失”等。

道德阵痛:发展的必然代价

从根本的层面来看,“三鹿毒奶粉事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是经济高速发展中新旧价值体系重构中必然的阵痛。

“三鹿毒奶粉事件”不是一个孤立的食品安全事故,它反映了我国在振兴民族工业中不可避免要面临的严峻的现实问题,那便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以人为本还是以金钱为本。诚然,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这个要求必须以尊重生命、关爱人类为基本前提。如果利欲熏心,不择手段,企业的经济效益再好,也只能是一个草菅人命的加工厂。

当一家公司有了伟大的梦想,它就要面临浮士德式的抉择――是为了获取财富、积累名声而将灵魂卖给魔鬼,还是保持本有的个性,以道德的力量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幸的是,少数企业选择了后者。

从近年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看,几亿农民分散生产农产品,几十万小作坊随意制作各种食品,食品生产从“田间”到“餐桌”的环节越来越复杂,给监管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再加上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机构不统一,更加剧了食品安全局面的严峻性。

食品安全任重而道远

“三鹿毒奶粉事件”之后,国家迅速采取了有力措施,平复了此次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给了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而通过此次事件,如何为我们的食品安全提供更坚强有力的保障,则是整个社会所期盼的。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建立了较为完善和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其主要特点包括: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整合资源实行统一监管;涵盖整个食物链的全程管理;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惩罚机制严格;监管工作公开透明等。鉴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起步较晚,认真研究国际上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的先进做法以及经验和教训,有助于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益的借鉴。

有专家认为,要做好食品安全这篇大文章,也不外乎三个方面: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公众参与。

政府监管:构建全方位立体化食品安全体系

政府监管,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对食品安全进行立法,其次是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

中国目前并没有一部专门的食品安全法规。《刑法》里面对食品安全违法有相应规定,但只是个别条目;《食品卫生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法规都对食品生产经营的某个环节或某类产品进行了规制,但却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

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台统一的、专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实际上,我国已经有了这样一部法律草案,并且已经经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两次审议,这就是《食品安全法》。相信此次事件能促使《食品安全法》尽早出台。

标准,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保障线。与国际标准不接轨,仅仅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面临的困境之一;而另一困境是标准太多、太乱。有关人士认为,当前我国食品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加工食品标准体系的结构、层次不合理;国家(行业)标准的配套和互补性较差;标准之间不协调,交叉重复现象较为严重;采用国际标准比例偏低;标准的时效性较差。目前我国食品质量标准已近3000个,而与流通有关的标准仅有100余个,相比于生产和加工标准数量差距甚大,流通过程保障食品安全的标准严重不足,即使食品生产质量合格,也难保不在流通环节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面临的问题,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着手解决。去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食品标准2004年~2005年发展计划》。国家标准委、发改委等7部门为配合《计划》的实施,又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意见》,标志着重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的工作拉开了帷幕。

有法可依有标可循,接下来就是要政府和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犯罪行为,严厉惩处责任人。各职能部门依法依标认真履行职能,以负责的态度做好质检工作。而保证食品的“可追溯性”,即从田野到餐桌都可供追溯则至关重要。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制订统一权威的技术法规。对涉及食品安全性状及其产地环境的标准,都是通过政府主管部门技术法规、法令和指令来强制执行。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推荐的食品安全标准,同时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专家表示,现在国内现行法律威慑力不够,出现了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不正常现象。而在政策层面,应该科学地制定食品安全目标,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

企业自律:以道德约束生产

企业道德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大问题,每一个个体应该是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每一个企业也应该是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当“道德的血液”不断从总理的嘴里说出来,我们除了感动,更应该付诸实践。

7月20日,在广东考察工作的国务院总理在与企业家座谈时说,“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9月21日上午,来到北京市医院、社区和商场,看望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中患病的儿童,了解救治情况和奶制品市场时,他郑重地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保证以后不再发生这样的事。在这起事件中,暴露出政府监管不力,也反映出一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良心’。我们不仅要追究领导责任,对这样的企业,也要坚决整顿、处理,一个也不放过!”

考察中,“很不安”、“很着急”、“很痛心”、“很内疚”等词汇彰显总理对人民的爱,对人民生命安全的尊重和重视,彰显一个大国总理对人民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们,特别是在这次重大食品安全中失职渎职的官员们,如果始终有“很不安”、“很着急”、“很痛心”、“很内疚”的思想,就不会发生这么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就不会使那么多儿童身心受到伤害。对此,那些地方官员是否应该深刻反思、反省?而那些不良企业管理者是否羞愧难当?

公众参与:拓宽食品监督渠道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专门机构、专业人员无疑是主力军。依靠这支主力军,可以使食品安全的监管在措施上更加完备、行为上更加严格、方法上更加可行、惩处上更加严厉、法规上更加健全。

但是,从近几年来频频发生问题食品的情况看,在种类繁多、范围很广的食品安全领域,单靠少数专门机构和少量专业人员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近年来很多有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群众举报、经记者艰苦调查后发现的。从这个事实看,尽管食品安全的监管有很强的专业性,但是,公众的热情参与对加强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社会公众每个人都是食品安全的义务监督员,每个人都来关心和监管食品安全问题,那么,这支庞大的队伍必然会对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形成有力的支持,必然成为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重要力量。因此,政府部门必须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公众参与食品卫生监管的途径、渠道和方式方法,引导他们更积极有效地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以提高食品卫生监管的效率。

公众参与机制的形成,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普及相关知识,让公众大概了解如何判断食品有问题;二是敞开参与渠道,让公众明白发现问题食品后的处置方法;三是降低参与成本,要让公众不花太多的时间、人力和金钱就能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四是在明确相关权利和职责的基础上,建立一支群众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发挥他们信息快、信息多和信息准的优势,以便更好地加强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五是建立群众投诉举报受理制度,让群众的反映有回应、有处理、有落实。

教训深重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过去了,为此,国家也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这将永远铭记在2008年的记忆中!但要彻底消除其影响并保障所有食品的放心安全,或许还需要更长时间。不过,人们已经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食品安全大如天!事关百姓的吃喝更是大事中的大事,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政府监管部门,对此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麻痹。老百姓在期望,但愿通过这次严查深究和防堵,类似2008年的问题奶粉事件,将从此在国人的生活中能消失,但愿食品安全问题不再是令老百姓闹心的新闻!

上一篇:民营博物馆路在何方 下一篇:“酒泉航天城”归属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