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教学秘诀

时间:2022-06-13 04:36:09

寻找教学秘诀

一、决定物理学习成败的王牌――密度

密度是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是一节非常重要的内容,夸张点讲,它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八年级下学期的浮力和压强等知识的“成败”.因此它是学好浮力、压强等知识的王牌.〈教师教学用书〉中写到“本章继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之后,介绍质量与密度,为八年级下册的力学部分打基础”“密度是学习质量之后引入的一个新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以后学习压强和浮力等知识作铺垫”.由此可见密度内容在章节中的作用有多大!在力学知识中的影响有多深!

然而,临近期末才匆忙学习这一内容,并要隔一个寒假,甚至更长些时间才能“学以致用”,这个基础需要多牢固才行呢?这张王牌学生能握住吗?

因此,作为物理老师,我们深感这节内容的教学难度.

二、寻找“让学生掌握王牌”的秘诀

造成这节内容教学难的原因较多,主要的有两个.一是临近期末,学习时间紧,常“消化不良”;二是定量的计算多,逻辑思维能力强,绝大多数人“死”于计算,并由此影响到定性的判断.

以下两题选自自编的学案,学生完成这两题情况如何呢?

1.(1)分析1和2组中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得出的结论:.

(2)分析1和4组中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得出的结论:.

(3)分析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

(4)根据表中数据,画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图象.

物质实验序号m(g)V(cm3)m/V(g/cm3)甲122124413661乙4212542266322.一个质量是40 g的容器,装满水后质量变为140 g,装满油后质量变为120 g.求油的密度是多少?

经初略统计,对于48人的一个教学班,第1题在课堂上能解诀的有40人以上;而第2题的情况刚好相反,在课堂上不能解诀的有40人以上.对于第2题的延续统计,直到期末考试仍有30多人不太会.

显而易见,“找规律”难吗?“查表”难吗?少量时间就能掌握的东西,能难吗?可以说这些很容易!达成目标1、2、3都很容易!

真的难点是“逻辑思维强,计算量大”的计算题,即目标4.特别是目标4中“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这可以引出多、深的题目!是绝大多数人“死”于计算的原因.

如果能攻破计算这关,让48人中有20人能熟练解诀第2题,学生掌握了王牌.所以攻破计算这关,就是让学生掌握王牌的秘诀.

三、体验秘诀的心情是快乐的

找到了秘诀,能付诸实践、实战是勇者的行为,因为这有点颠覆教材编写意图,有点课改的内涵.而没有科学的论证就直接实践,这叫实验,也叫冒险.以下是我的冒险记录.

课前准备.编写课堂练习(也叫学案);用白纸包住一个魔方,标示 “金”或“银”字样.

教学过程

1.引言.同学们,看我带来了什么?对,就是金银财宝!这么大一块金银,是真的吗?对,假的.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种打假技术!(板书密度)

2正课.这种技术首先要会计算,计算用到的公式是……?(找课本)变形公式是……?

(1)此时要交代好单位、单位大小关系和换算关系,但暂不演练.

(2)例题这块金银的质量是150 g,边长是5 cm,它的密度是多少?

解ρ=mV=150 g125 cm3=1.2 g/cm3

这块金银是真的吗?请查密度表.(这里学会查表,并提示密度的单位换算)

(3)为了学好这项打假技术,就先要做几道题.(请部分同学上黑板做,并及时点评纠正…….以下是学案,其中1~7题是课堂练习,8~9是课后作业.

1.密度公式.ρ=,其两个变形公式为m=、V=.

2.密度单位.2.7×103 kg/m3=g/cm3,0.9 g/cm3=kg/m3.

3.质量为4.5×103 kg,体积为0.6 m3的物体,它的密度为多少kg/m3?

4.质量为0.5 kg,体积为400 cm3的物体,它的密度为多少g/cm3?

5.已知花岗岩的体积为4 m3,它的密度为2.5×103 kg/m3,那么它的质量为多少kg?

6.已知冰的体积为0.15 m3,它的密度为0.9×103 kg/m3 ,这块冰的质量是多少g?

7一块砖,质量为1000 g,密度为2.5×103 kg/m3,它的体积为多少cm3?

8.一铁块的质量为15.8 kg,密度为7.9×103 kg/m3,它的体积为多少m3?

9.一个酒瓶质量为100 g,它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100 g.求(1)瓶中水的质量为多少?(2)瓶中水的体积为多少?(3)若装满洒精,酒精质量又是多少?(需查课本115页密度表获取酒精密度值)

10.如图3所示,3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都是9两(即0.45 kg)的硫酸、水、酒精等物质.请计算体积大小,并判断A,B,C各装什么物质?(需查课本115页密度表获取密度值)

11.有一空心铅球的质量是4520 g,体积是480 cm3,则铅的体积是多少?空心的体积又是多少?

(ρ铅=11.3×103 kg/m3)

教学后记第5至8题,大部分在课堂能完成,并有及时点评反馈,达到预期目标;第9至11题,作为课后作业,批改后发现约有10人的思路清晰,做法合格,大多学生的作业都有些模样了(估计抄袭50%),但改作业的好心情已经是久违的.

学生课堂表现是积极的活跃的,课后作业做得有条理,可以说对密度知识掌握的情况是比较好的.

以前实验探究质量与体积的规律要半节课、密度单位演练要半节课的、作业越批改越郁闷,那种心情就难受,学生难受、老师也难受.

而今的舒心,全因找到了密度教学秘诀.

四、如果寻找秘诀也是一种艺术,就不要停止追求艺术的脚步

从教多年,现在才找到秘诀,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

这次能找到秘诀,可以说是偶然也可以说是必然.说是偶然,因为是边忙事边想着这节内容,居然就想到了;说必然,因为课改使我从未停止过教学技艺的提升.因此,寻找秘诀也是一种艺术的话,我就不会停止追求艺术的脚步.

密度内容学得怎样,基础扎不扎实,还有待今后检验.但无论效果如何,都不能阻挡我追求艺术的脚步.

上一篇:对当前初中学困生德育的几点反思 下一篇:激励教学与幼儿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