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差异教学促进个性品质发展

时间:2022-09-10 07:45:16

实施差异教学促进个性品质发展

新《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提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中最显著的教育理念,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个性化教学是一线教师对于新课改理念认真领会和刻苦钻研的积极实践,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我们教师要承认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多维度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更利于课堂的有效组织和实践.下面,就体育个性化教育的概念理解、特征分析和实施策略展开论述.

一、小学体育个性化教育的内涵

所谓体育个性化教学是从学生的身心特点,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实际出发,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自由、和谐的受教育平台,进行有特色的教育,从而为个体发挥特长、走向成功捕捉机遇.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显示“自我”的存在,有针对性地培养其适应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素质.

就小学体育而言,开展个性化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它能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有利于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学生自信人格的培养,便于学校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体育人才.通过开展个性化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幅度的发展,有效发展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个性化教学的目标灵活性较大,直接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课程总体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执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

2.学习内容要有选择性.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不仅要做到不脱离课程标准,同时也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或活动内容,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3.学习方式要有多样性.学生由于身体形态、机能及身体素质的不同,存在着运动水平的差异.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以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

4.学习评价要有激励性.实施因材施教,就要注意学习评价要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以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让学生各有体验、品尝成功的喜悦,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三、个性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应用

1.以“新”促学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体育课一直被视为“副科”、“活动课”等,重文化课轻体育课的传统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仅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更要对思想意识更新.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成绩第一,体育无用”的错误思想,才能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从根本上重视体育对青少年未来发展的长远作用,实行个性化教学.

以《50米快速跑》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反复练习为主,以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结合“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在游戏中渗透多种形式教学方法和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快乐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既强调教师“导”的重要性,又要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力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以“趣”促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体育的课程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都会和游戏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统一呆板的规范性动作反而不利于小学生对体育技巧的理解与掌握.因此,我们教师无论是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式的革新,都应以“兴趣”为出发点,不仅能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锻炼自己,又能加强体育运动方面的训练.

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这一内容时,我安排了动物模仿操,小青蛙捉虫子的游戏,这不仅能激发了学生上课时的参与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模仿各种动物的形态、小青蛙的跳跃中,掌握双脚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并在课堂中安排了小青蛙捉虫子的比赛,我首先在比赛场地上画了不同的路径和大小不等的荷叶,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小组练习小青蛙捉虫子的比赛,看谁先到达对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跳跃能力的荷叶,在比赛活动,使得立定跳远的技术难点得以突破,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

3.以“特”促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全体同学使用相同的目标、相同的方法,要求整齐划一的发展.而个性化教学充分认识每个孩子不同的爱好和特长,以学生个体需求为教学目标、手段和方法的制订基础,并对其施加引导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体育活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教学《蹲踞式起跑》一课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运动技能等方面有个别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的练习,确保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在蹲踞式“各就位”和起跑动作技术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引导学生熟悉蹲距式起跑的动作方法.然后以小组合作模式为主,讨论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学生展示.再以练习为主,让学生理解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不管在模仿练习还是集体练习中,我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并进行分析,以便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最后以“蹲踞式起跑接力赛”游戏来巩固技术要领,使学生在学习的空间中尽情发挥,感受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4.以“评”促学

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并非“盖棺定论”,而应呈现个性色彩,意在唤起学生的自信,成为促进学生“长善救夫”的一种教育手段.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几个竞技运动项目的成绩作为统一的评价指标的情况,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定性评价,注重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促进学生发展和完善.

以《前滚翻》一课为例,前滚翻本身就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技术动作,教师除了要用规范,优美的示范动作,精简的语言,让学生了解前滚翻动作要领,还要转以注重目标全面系统的评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害怕的心理.尤其是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身体倾斜、头顶触垫等情况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下掌握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个性化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已然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完全符合新时代个性张扬、发挥创造力的发展要求.我们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得学生的个性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张扬,真正发挥体育教育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育人作用.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构建化学反思学习促进学生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