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时间:2022-06-13 03:32:54

戒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摘要】 目的 了解戒烟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PCI术前吸烟的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 1组为PCI术后戒烟者 138例, 1组为PCI术后仍吸烟者138 例。随访24个月。观察2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心因性死亡率及因冠心病再住院率。 结果 PCI术后戒烟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心因性死亡率及因冠心病再住院率分别为4.3%, 1.4%, 7.2% 。 PCI术后吸烟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心因性死亡率及因冠心病再住院率分别为10.1%, 5.1%, 19.6%, 2组比较P

【关键词】 戒烟; 冠心病; 预后

中国是吸烟大国, 目前已有超过3亿的烟民, 是受烟草危害最严重的国家。2005年我国吸烟相关疾病死亡人数为140万, 若不采取有效措施, 2050年将增至300万。由吸烟相关疾病导致死亡的前3位依次是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而冠心病是位居我国城市居民第2位的死亡原因。我国已有2.3亿人患心血管病, 已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而戒烟, 可以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达36%[1], 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本文旨在观察冠心病患者, 戒烟后对预后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00年1月至2012年2月014社区行PCI术且符合入组条件者作为观察对象。入组条件:①经PCI确诊为冠心病。②PCI术前吸烟。③年龄55-75岁。④排除肺、肝、肾等慢性疾病。将 276例观察对象分为2组, 戒烟组与吸烟组。戒烟组:PCI术后至随访结束时不吸烟者 138例;吸烟组:PCI术后仍吸烟者 138例。2组年龄、吸烟指数、冠脉病变程度及用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 观察指标 对2组对象随访24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和再次心脏血管重建)、心因性死亡率及因冠心病再住院率。

1.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数数据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组间t检验或方差分析。P

2 结 果

戒烟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和再次心脏血管重建)、心因性死亡率及因冠心病再住院率分别为 4.3%, 1.4%, 7.2%。

吸烟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和再次心脏血管重建)、心因性死亡率及因冠心病再住院率分别为 10.1%, 5.1% , 19.6%。P

3 讨 论

吸烟能引起多种疾病。对心血管系统危害很大, 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发达国家的吸烟率已逐年下降。我国居民却仍对吸烟的危害认识不足。据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结果显示:中国15岁及以上男性吸烟率为52.9%, 女性为2.4%;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和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吸烟率仍为33.3%。吸烟的危害要在20~30年后方显现出来, 因而现在的烟草消费将使未来20~30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持续上升。

烟草中的许多物质与心血管损害直接相关。吸烟会引起内皮损害、血脂异常, 使机体处于炎症状态, 还会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促进冠状动脉痉挛, 导致胰岛素抵抗等机制损伤心血管系统。吸烟使心血管疾病发病年轻化, 使首次发生心肌梗死时间提前10年[2], 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增加2倍[3], 急性心肌梗死患病风险增加最高7倍[3], 且与吸烟量呈线性关系。即使每日吸烟>5支, 急性心肌梗死风险增加40%。人群越年轻, 吸烟的相对危害越大。60岁以上吸烟者冠心病相对风险增加2倍, 而50岁以下者冠心病的相对风险增加5倍。本文中吸烟组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和再次心脏血管重建)、心因性死亡率及因冠心病再住院率较高, 证实了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相反, 戒烟, 即能为心血管系统带来益处。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 戒烟的益处几乎是立竿见影。戒烟24 h内, 血压和心率就开始改善[4]。戒烟2个月, 吸烟和心率明显下降;戒烟6个月, 心血管疾病各危险参数值降低, 动脉僵硬度改善;戒烟1年, 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50%[5];戒烟使冠心病远期死亡风险下降36%, 远高于任何一项其他二级预防措施(他汀降低20%, β-受体阻滞剂降低23%, ACEI降低23%, 阿司匹林降低15%[6]), 心肌梗死后死亡风险下降46%[7]。戒烟使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血管死亡相对风险下降44%[8]。戒烟与持续吸烟者相比, 发生心跳骤停的绝对风险下降8%[9]。本本文中, 戒烟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和再次心脏血管重建)、心因性死亡率及因冠心病再住院率均低于吸烟组, 证实了戒烟对心血管预后的影响。戒烟不仅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对于已发病者还可降低复发及死亡的风险。

吸烟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戒烟是唯一患者能够自我控制的致病因素。而且戒烟是挽救生命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10], 戒烟的花费相当于降压费用的1/5, 降脂费用的1/25。各国都将戒烟列入冠心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吸烟使复杂的药物滥用行为, 尽管社会已大力宣扬吸烟的危害, 但戒烟率仍很低。戒烟的成功,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医生的劝导, 往往显得尤其重要。研究显示:70%~90%的吸烟者每年与医生接触, 约70%的戒烟成功由医生的劝导实现。吸烟者每年戒烟的平均比例为2%, 而医生简短的建议就会使戒烟率提高1倍。RIGONL等[12]报道医生对患者15~20 min的简短劝告, 6个月戒烟率可达33%。作为一名医生, 应抓住各种机会进行戒烟的健康教育。要做到:医务人员首先戒烟, 不在患者面前吸烟, 在接诊患者时, 接触患者家属时宣传戒烟, 对医院内吸烟行为的及时制止, 进行健康教育讲课等。

控制烟草使用和加强戒烟宣教是我国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戒烟的成功, 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的努力。戒烟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 应全民动员。医生要作为戒烟运动的生力军。戒烟, 在我国任重而道远。作为医务工作者, 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Niu SR, Yang GH,Chen ZM,et al.Emerging tobacco hazardsin China: early mortality 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study. BMJ, 1998, 317:(7170)1423-142.

[2] Kanitz MG, Giovannucci SJ, Jones JS, et al. Mycardial infarction in young adults:Risk factors an clinical features. J Emerg Med, 1996, 14(2):139-145.

[3] TEo kk.Ouupuu S, Hawken S, et al.Tobacco use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 in the interheart study: acase-control study. Lancet, 2006, 368(9536):647-658.

[4] Midkel GJ, Moore AL, Markwen S, et al. Correlates of late and very late zhrombos is of drug eluting stents.Am Heart J 2008; 156(11): 141-147.

[5] GratziouC.Respiratory,cardiovascular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smoking cessation.Curr Med Res Opin, 2009, 25(2) :535-545.

[6] Kumanan Wilson, Neil Gibson,Andrew Willan,et al.Effect of smoking cessation on mortalit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Arch Intern Med, 2000, 160:939-944.

[7] Critchley,Capewell.Mortality risk reduction associated with smoking cess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JAMA, 2003, 290(1):86-97.

[8] 朱传玉, 高传玉, 牛振民, 等.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吸烟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9, 37(9):777-779.

[9] Hallstriom AP, CobbLA, Ray R. Smoking as a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ce of sudden cardiac arrest. NEngl J Med. 1986, 314(5):271-275.

[10] Benowitz NL. Cigarette smoking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thophysiology and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Prog cardiovo. sc Dis, 2003, 46(1):91-111.

[11] Rigotti, NA. A smoking cessation program for hospital patients. Tob Control 2000, 9.55-62.

上一篇:11例胎盘植入的临床诊治体会 下一篇:腰椎管狭窄腰椎动态固定coflex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