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时间:2022-06-13 02:48:37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启动学生的思维机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并为学习新知识作鼓动和铺垫,架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牵引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一、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在引入新课时,提出看起来与本课内容无多大联系,而实质上却紧密相连的典型问题,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亚里斯多德曾经讲过:“思维自疑问惊讶开始。”设计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活跃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精心准备。

例如在讲授“圆周长”时,提问:假如把地球看作一球体,绕着赤道用一根绳子捆紧,然后把绳子放长10米(假设绳子离地球表面距离均等),中间的空隙能容纳________ 。A. 一支铅笔,B. 一只老鼠,C. 一只猫,D. 一头牛。结果学生猜测的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当我给出正确答案D时,学生感到不可思议。这样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也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设疑导入法

问题设疑是根据中学生喜好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引起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引入时,可故意设置疑障或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

例如讲授“分式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解-2x=4,再解-2x﹤4,学生类比得出x﹤-2,然后让学生代个值检验试试,结果又不对,学生陷入茫然和矛盾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设疑导入法与悬念导入法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前者重在“疑”;后者重在疑的同时更要“悬”。

三、实例导入法

实例导入是选取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强调了实践性,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之功效。同时让学生感觉到现实世界中处处充满数学。这种导入类型也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尤其对于抽象概念的讲解,采用这种方法更显得优越。

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提问:小明买4千克苹果,3千克梨需27元;若买4千克苹果,2千克梨需22元,问梨和苹果每千克各多少钱?学生很快得出答案:苹果都是4千克,梨多一千克多了5元,所以梨每千克5元,得出苹果每千克3元。比直接给出方程组引入好得多。

四、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动手试验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一位数学家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得见摸得着。”实验导入新课直观生动,效果非凡。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自己动手试验,必然会引起浓厚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对折,打开,滴一滴墨水在折痕边或折痕上,合上,压一压,打开观察。得到一些漂亮的图案,学生惊喜万分,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五、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新课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种导入类型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起到渗透教学目标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形状相同的图形”时,设计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播放振奋人心的国歌,让精心设计的两面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五星红旗从大屏幕下冉冉升起,作为课堂的切入,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上一篇:论教师的集体备课 下一篇:十月行情到底可以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