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学生管理的伦理原则

时间:2022-06-12 11:45:58

试论高校学生管理的伦理原则

摘 要:在时代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应该停留在原来的思路上,要与时俱进,积极更新思想。本文从价值观念转向、独立自由的原则和法律价值的引入三个角度阐述了当前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困境,并作出了适当的探讨。

关键词:学生管理 高校 伦理原则

管理从来就应该因时而动,因为对象、管理者和管理方式方法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个好的管理制度,自身应该有自我更新的功能。无论是从GDP的增长,还是我们眼前的“物非人非”,都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面对现实,做好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谈的是如何从伦理关系的角度,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困境。

一、管理观念的价值转向

价值观念是人的社会行为原则的原则,除了生理行为外(在一定的情况下,也可能包含在内),我们有一定的行为原则,不喜欢撒谎的人,违反律法的行为应该受到制裁等等,但这背后体现的都是人的价值观念。如同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谈到的一样,对于基督徒来说,工作是天职,而不仅仅是在现实生活中取得生活资料的手段,通过劳动工作积累财富,死后便可以作为上帝的选民,进入天堂。所以取得一份工作、做好一份工作就成为了价值观念,并由此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由此我们知道价值观念的重要性。价值观念多元化是当代中国面临的最大的变化。实际上,从“无论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开始,中国开始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始于这个解放思想的价值论断。

当代大学生,特别是从2009级开始,有相当大比例的所谓“90后”,出现在大学课堂。他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趋势。首先,多样化价值观表现为对传统观念的否定。比如在师生关系上,已经不是那种猫鼠的关系,而更大的程度上,学生与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什么等级关系,不存在“怕”的问题。由此而带来的必然是管理方式的变化,由带着权威家长式的教育转为一种主动的积极引导。

其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变化因素多元化。可以说,在中国这是一个新情况,同时也是一个新问题。价值观念的形成确实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父母言行的潜移默化、某些特殊事件的影响以及学校环境。但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影响因子。一是人与人交流的平台转移到网络,造成现实交往的障碍和困难;二是由于依赖沉迷于网络,个别学生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对大学生后续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

当前,我们倡导高校学生管理要做好服务工作,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实际上我们的学生管理方式却远远没有跟上这个步子。第一是用老观念解释新问题。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于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出现了单纯以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模式和观念,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和成长方面的根本需求。第二,学生管理方法僵化,无法取得学生的真心拥护和参与,管理效力太低。不是所有的活动、所有的学生都有兴趣,但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一锅烩,硬性要求哪些学生必须参加哪些活动,在学生心理激起了反抗情绪。

用一列蒸汽机火车头带电气化的车厢,显然跑步快。因此,要改变管理方式,首先要切实改变管理的价值观念,这就是在学生管理工作领域的“无论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二、独立自由的原则

从当今大学生的成长历程看,从幼儿园开始直到高中,基本上所有的选择都是父母师长代劳,学生自己没有养成自主选择的习惯,也没有承担自主选择后果的可能和必要。从他们的心理状况来看,十八九岁的年纪正风华正茂,但个人性格尚未成型,处事不成熟,仍然不具有自主选择的能力。关键的情况是,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令他们不知所措。

得到了自由,能够自由地呼吸是他们最多的感受,但是他们忽略了自由的责任。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甚至人本就是自由,可见其对自由的热爱。但是,你既然有了自由,那么你的思想必然也是自由的,既如此,由自由之思想所作出的决定必定被认为是出于理性和思考的,因此,自由的任何结果必须都要接受。自由是个好东西,它放手让你选择;自由也不是个好东西,它让你无所适从害怕选择。

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看,一方面,他们渴望自由;另一方面,他们缺乏选择的能力。迷茫可以很好地概括他们面对自由的心情。当下的学生管理中,仍然出现了很多不自由的情况。比如专业不可调整,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勇气允许学生进校后自己选择喜欢的专业,而只凭高考分数决定;比如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不同,这主要表现在教材陈旧、图书馆建设落后、没有创造好自由选择的前提等等。固然,他们没有在成长的过程中练习选择的能力,但是这正应该是我们高校学生管理中重要的课题。

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当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培养自由选择的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从根本上教会原则和方法,才能将学生从自我的束缚中走出来,成为自我的主人,获得自由的人生。二是要创造基本的物质条件,使独立自由成为可能。这虽然更依赖于管理者的认识水平,但仍然离不开这社会的经济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摒弃所谓的教育产业化思路,真正把学生当成人来培养,而不是当成工厂的产品,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三是适时退位,锻炼学生承担后果和责任的能力。温室里长出的花经不起风吹雨打,这是我们的指导思路,也是我们的教训,这种教训不能在高校里重演。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有自我的亲身实践,才知道自由之可贵,才能体会人的真正价值。

三、法律价值的引入

我们已经习惯于在处理经济纠纷时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学生管理中,法律却是缺位的。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不稳定,有朝令夕改的先例。要使学生管理水平稳固有效,必须在学生管理领域引入法律精神,使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指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依法进行高校学生管理,使高校学生管理处于依法治理的状态之中。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实施法治,可以通过在法律对高校学生管理行为的规范中,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目标实现。

有观点认为,整个法律的引入需要以下六大要求:“(1)法治的主体系统――民主系统,即校园内以民主形式组建的对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组织。(2)法治的思想观念系统――它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导系统。(3)法治的教育系统――包括对管理人员的法治观念的培训以及对学生的法律教育系统。(4)法制系统――包括调整学生管理活动的由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学校自行制定的规章制度系统。(5)法治的辅助系统――包括学校的学生处、保卫处以及校园文化心理、伦理道德等系统。(6)法治的信息反馈系统和监督系统――前者包括国家和学校相关部门的内部反馈系统以及校刊、广播站等外部反馈系统;后者包括:国家、政府的监督,校长、党委的领导监督,学生代表大会的监督以及民间社团、校内传媒等社会监督,还有来自学生的直接监督。(《论高校学生管理之法治化》)笔者深以为然。

高校学生工作的法治化,一来是国家法制化的一部分;二来不仅能够使学生个体成为法律主体,更能转变思想,取得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三来便于学生管理,一切按法律办事,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同时面临的问题也很多。从繁杂的事务本身抽离出来,从寻找“真”的问题中跳出来,我们应该超越它,从更高层次上寻找“善”。善包含的问题是什么是善,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学生管理方式是善的;为什么是善?也就是说为什么这种学生管理方式是善的。我们既要面对现实,也要向善,只有这样才能在更高的水平更新思想认识,搞好工作,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上一篇:从汉译本《驿站长》看翻译实践的创造性 下一篇:浅谈笔记在交替传译中的作用及其练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