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审美感受力

时间:2022-06-12 11:33:2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审美感受力

卢梭曾说过:“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首先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他诸多事物。”因此,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新时期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呢?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从语文课本上整体感知美。

文学作品是以鲜明生动的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对于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感受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入选作品的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进行灵活地分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内容和形式美,以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采用直观教学法,感受美

“自然美”是自然界中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天然的美。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美的氛围,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投影仪、音响等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所描写的事物。从美中求真,以美的意境陶冶人的感情。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先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录像,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要被震得颤动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钱塘江潮的雄伟气势,使学生由衷地赞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二、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自然和语言美

朗读,能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在读出语气、语调、语势的同时,还能读出书面文字“不可言传”的深层意蕴,只有通过课文的熟读精思,才能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欣赏到文章特有的美,从而提高语感,进而提高审美感受力。例如,在教学《观潮》第三、四自然段时,让学生自选择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谈感受,鼓励并引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轮流读、表演读等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范读一些句子,让学生闭上眼睛,脑中浮现画面。还可以用一人读,一个小组读,女生读,全班读的形式来体现大潮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猛、声音越来越大、气势越来越壮的层次变化。

三、挖掘美的素材,领悟内在美

课文中所提到的许多内容和知识都十分抽象的,学生没有亲眼见过、亲身经历过,根本无法正确地认识、理解事情的真相。教师深钻教材,引导学生挖掘美的素材,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事物的内在美。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到爬山虎的脚如何“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可以引导学生把手臂当作爬山虎的茎,手指当作爬山虎的脚、指尖当作爬山虎脚指头上的小圆点来演示爬山虎的动作。有的学生因不能正确地运用“触-巴-拉-贴”的动作,所以爬山虎的脚不能往上爬。就这样,在对与错的比较中,学生具体地感觉了“爬山虎的脚到底是怎样往上爬的”。

当然,除了在阅读教学中从语文课本上整体感知美外,还要注重让学生从实践中去发现美。如作文教学中提前告知学生怎样观察大自然,怎样观察生活,从中感受生活的美,也可以适时地组织郊游等野外活动,通过直接地观察、亲身体验和反复比较那变幻无穷的色彩,那美妙动人的音响,就会使他们的审美感受力逐渐丰富起来,耳濡目染,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直接感知周围生活的美,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教科书上的每一篇课文,学生们都会觉得陌生而又新鲜,他们认识世界的突出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甚至可以说他们是用画面、色彩、声音和动作来看待事物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应以此为契机,加强中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利用多媒体教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下一篇:探索数学活动内涵 构建高效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