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背景下设计教学论文

时间:2022-06-12 06:50:30

创意产业背景下设计教学论文

1设计教学内容文化性选择的内涵

设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即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培养适应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设计创意人才。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是产品生产之前的规划或方案,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设计的品质决定了产品的品质,而产品的品质直接影响着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优势。创意产业背景下,文化创意能力逐渐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经济的竞争转向文化的竞争,设计教学内容的文化性选择就显得意义重大。设计教学内容的文化性选择,是指在教育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明确将文化性内容作为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其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将中国人文精神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文”的本义是花纹,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与修养。“化”的本义是改易,是从无到有的“造化”。因此中国古典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今天,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主要是指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者阶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的总体体系。中国文化更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其中包含着中国人对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也包含着中国人的荣辱观念、价值判断、生活风尚和审美趣味等等内容,一般通过文字、语言、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等展现出来,而在现代商业社会,商品亦是文化内容的重要载体之一。

2设计教学内容文化性选择的必然性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阶段的具体落实,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发展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今天中国社会发展对设计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的文化性选择可以说是设计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回应。

首先,它是设计教育满足国家民族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看,文化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民族利益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带来了资金、技术与管理方式,也带来了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等西方文化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原有文化体系、价值观念、生活风尚和审美趣味形成较大冲击。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在文化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推广还比较薄弱,尤其是缺乏有针对性的文化创意人才。从民族文化发展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经济水平提高较快,综合国力增强,物质文明建设相当的成就,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认同与需要也与日俱增。对承载民族文化内容的产品的需求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其次,它是设计教育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从社会经济发展形态来看,工业经济时代有工业经济的设计教育,信息时代有信息时代的设计教育,当今世界经济产业重点由有形的物质产品生产转向无形的文化服务性产品生产,更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教育为之服务。从人力资源生产来看,经济转型,物质生产转向文化生产,需要更多的创意人才支持。为制造业服务的艺术设计教育,注重技术与功能的满足,在产品开发、品牌营建与商品推销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创意产业背景下,需要设计教育在针对文化产品的新特性上进行研究、教学与社会服务。从社会消费发展需求上来看,从早期以功能性为主的物质需求,到以品牌为主的形象需求,到现在以文化为主的精神需求,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决定了产品生产内容的变化,也决定了企业对设计师的岗位能力要求的而变化。所以,设计教育必须加强文化性内容的教学。

最后,它是设计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我国《教育法》第七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可见以文化作为教学内容原本就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从设计教育现状来看,在工业社会制造业模式下,围绕产品生产销售进行设计,教学内容以形态审美、表现技术和商业推销为主,文化性与社会性要素考虑不足,大量单纯的技能训练和零散的设计片段堆砌,难以造就未来设计师的独特文化品位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设计教育的目标来看,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下,课程的项目化程度非常高,针对具体岗位能力提升非常快,客观上完成高等教育的部分教育任务,而在人文和职业素养显得相对薄弱,难以完成高等教育培养全面完善的人的教育任务。从人才就业市场的需求上来看,用人单位不仅关注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更关注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不仅关注学生的设计能力,更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某些学校在教学实践中“重技轻文”“重艺轻德”的倾向,已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的新需求。

3设计教学内容文化性选择的改革

设计教学内容的文化性选择是时展的需求,如何将文化内容通过有效的形式引入到设计教育实践中来,我们试图通过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来尝试阶段性的解答这个问题。第一个部分是指专业课程的文化性选择,它在专业课程中将本国、本民族和本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为创作的素材,通过实地考察、资料采集、符号分析、设计创意等手段增强受教育者对文化元素的体验、认知、理解与再设计的能力,增强设计作品的文化原创力与文化吸引力。以《传统文化元素设计》课程为例,按照文化体验、文化比较、符号提炼和创意设计的过程展开。项目设计的素材是文化元素,设计的动力是创意,设计的结果是文化产品。课程选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安徽等文化典型地区进行考察,通过观察、访谈、记录和体验,直接感受最典型的中国文化,最地道的民间手工艺、最富特色的地域风情。期间要求以日记、照片、录音等方式进行资料采集,以便回校后与本地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下同一内容的不同物化表现,在找寻原因的过程中理解环境和历史对文化形成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找到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形象进行符号提炼与视觉设计,然后运用到日用品、家居品和旅游纪念品上,以展现本地文化魅力与扩大扩大其影响力。以“武汉印象”系列衍生品设计为例,在考察、研究武汉的气候、语言、高校、文化、小吃等地域特色基础上,分别用“汗”“喊”“涵”“撼”“酣”等汉字对其进行概括,以手绘插画形式表现出来,富于图案化的形式美;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开发成明信片、装饰画、T恤、水杯等多种旅游产品,并注意用现代设计语言和年轻一代进行沟通。武汉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中国“三大火炉”之一,非常典型的湿热,“汗”是其典型的概括,围绕“汗”的感觉,将蒲扇、烈日、竹床、西瓜、冷饮等元素一一铺开,展现出浓郁的武汉生活气息。第二部分是选修内容的文化性选择。典型文化形式通常是基于特定时代和特定区域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的青少年往往对其的理解和认同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利用文化选修课、文化讲座和文化社团等自主选择方式,让受教育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议题、方式与时间进行深入探讨,达到对文化某个方面较深层次的理解与认同,为专业课程中的创意设计做好资源性储备。文化选修课适合需要系统讲授的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课程,国学、美学、书法等文化修养性课程。文化讲座适合在较短时间了解某类事物的概貌,讲师一般学术水平较高,涉猎面广,经过精心准备的内容与经过修饰的演讲方式比较容易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文化性社团可以引入剪纸、书法、国画、摄影等社团,社团利用业余时间,时间和形式比较灵活、互动性强,也比较容易接受。多种方式联合的选修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文化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文化教育具有相当的弹性和适应性。以剪纸社团为例,组织同学研究蔚县剪纸的造型和色彩搭配的特点,并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体会各种不同剪刻技巧,并引导同学针对民间的题材内容和造型语言的研究,其深刻理解这种艺术风格的特点以及它产生的地理与人文背景。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就会在后期的装饰画、包装设计和衍生品开发当中不自觉就会将这种理解和认知带入到项目之中。第三部分是实践项目的文化性选择,它以社会实题项目为主,强化文化产品价值实现的商业运作策略和技术实现手段的教学,并以市场标准来评价项目优劣,可以采用校企共建创意中心实习、创意产业园区实习和创意企业实习等方式进行。以校企合作项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绘本项目》为例,由企业提出具体设计要求,如风格、开本、版式以及成本的具体要求,项目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内容,如单页绘制、上色、排版等内容,以行业标准作为教学标准,以最终绘本出版作为成绩评定的最主要标准,重在市场与技术教学。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文化性改革上,专业课程、选修内容以及实践项目三者有机联系,但也各有侧重。专业课程注重文化创意能力的培养;选修内容注重文化研究能力的培养;实践项目注重文化服务能力的培养;三者都是以提升设计教育的产业服务能力为目标。

4设计教学内容文化性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育体系是系统的、联系的和有规律的整体。教学内容文化性选择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整体策划、设计与执行,协调好各部分间的关系。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配合,教学的文化性内容与技能型内容之间的协调等等。此外还要考虑到对教师进行相关教学内容与能力的培训;考虑到教学文化性内容选择的包容性;考虑到受教育者的主观意愿等等。

作者:罗瑞兰段林杰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综合性研究型实验设计论文 下一篇: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