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12 05:56:12

浅谈高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摘要]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高职语文课堂的基本目标,是高职学生步入社会的必修课。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中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合理的安排,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训练学生具有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听、说、读、写等运用语言工具的能力。

[关键词] 语文能力 培养 周密 系统

语文专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卫校毕业的不会写病志;技校毕业的不会写技术报告;到机关工作的不会起草公文……积弊很深,不切实际。”这段话深刻地指出了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不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因为高职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等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当今社会“应用型”人才来说,对听、说、读、写的需求尤为突出。所以高职语文要在高中基础上,训练学生具有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听、说、读、写等运用语言工具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在根本上解决学生语文能力弱的问题,光靠一节两节课启发和教育是不能从跟本上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合理的安排,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把语文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否则能力培养永远是一句空话

一、听、说能力及训练

听和说是口头交流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听,离不开说;说,也离不开听。

听的能力表现在:听别人讲话后能正确理解其主要意思;听讲课或讲演能记录、归纳、整理出要点;听婉转的发言时能确定发言者的意向;听诡辩的言辞能判断出是非。也就是听清话语的能力;理解话语的能力;品评话语的能力。

说的能力表现为:会用规范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叙事、状物、达意、析理,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条理清晰,能把握中心,逻辑严密,语言简洁流畅,还要有礼貌的交际和应对。也就是要说得对;说得清;说得好。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写的训练,而忽视了听、说的训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听说的要求越来越高,俗话说的好“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说的就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性。这话似乎与听没什么关系,其实在生活中只有听的明白才能说的准确,听与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求职的自我介绍离不开说,日常的人际交往离不开说,单位的公关离不开说……口头表达能力是人才必备的主要能力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可以同时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课时安排,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摸清学情,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主要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充分利用课堂,循序渐进,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善发言或表达不够准确流畅的情况,教师可先放一段讲话录音或读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说出中心意思,培养其敢说,会说,有条理的表达能力。这个过程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在此基础上,找一些难度较大的语段让他们听,例如,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那里的潜台词比较多,训练学生听懂语言中的潜在意思。有时给学生举一些口语交际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品味其中的语言智慧。

其次,在学生敢说会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每一节课做课前五分钟的演讲,刚开始时可让学生照稿讲;第二轮允许写个发言提纲;第三轮必须打好腹稿到讲台上讲,不拿提纲;第四轮则要求学生要有表情地、带上手势从容的讲。在学生上台演讲之前,给他们播放演讲的视频或音频资料,让学生学习、模仿。

第三,由课堂扩展到课外,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业余时间可组织朗诵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知识竞赛等,都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可以进行口试,调动学生练习“说”。

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做到言之有“礼”,即根据特定的情境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言之有“物”,即有具体内容,不讲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话;言之有“序”,即按一定的顺序说,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言之有“节”,即话要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二、读的能力及训练

职业院校学生可以重点训练以下两种阅读能力:

一是速读的能力。要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读完一定字数的读物;能正确理解中心得其要旨;能进行分析、评价或鉴赏。这种速读能力十分必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出版物的大量出现,特别是网络信息更是来源广、信息快、涉及的范围大,没有很高的阅读速度,想利用较短的时间获得必不可少的信息,将是难以如愿的。

二是朗读的能力。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也就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朗读可以产生更强烈的感染力。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体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朗读时要求吐字清晰,重音、停顿准确,流畅且有感情。训练方式:在教学中可进行课堂朗读、默读(一般要求每分钟200字左右)。训练时教师可以范读,也可以播放朗读材料让学生模仿;课外可以开朗读会、读书会、书评会等。

三、写的能力及训练

写,要能正确、熟练地记叙、说明、议论,写真情实感。高职学生尤其要以写某些实用文体为主,并要求写字规范、清楚、美观。

写的训练并非一朝一夕就可练就,要多写,常写。叶圣陶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地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比如让学生写一篇应用文,师生共同精读一篇范文后,再归类若干篇同类范文,让学生自己阅读、比较、分析,找到借鉴之处,然后去仿写。促使学生用已知去发现未知。第一次作文讲评后,(下转第37页)针对不足去自改,并写第二次,再通过学生互批写第三次,直到接近满意。这样一题多做,几经反复,攻其一点,比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方法好得多。还可以一事多写,例如:对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我们可以拟写表彰抢救落水儿童同学的通报;也可以拟写开展学习抢救落水儿童群体活动的通知;还可以拟写召开表彰抢救落水儿童群体大会的通知。不管是一文写几次、还是一事写几体,都要范文点化、派生而成,做到以理论为指导,以例文为借鉴,以训练为中心。通过动脑琢磨后才获一定成功。一定要让学生亲自感觉到“经过努力而获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高职语文课堂的基本目标,是高职学生步入社会的必修课,这种能力也是一个人一生都离不开的生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讲究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训练,避免以往的随意性练习的弊端,让学生学有所得,练有所会,学以致用,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进国.吴宓视野里的新文学[D]. 西南大学,2009(S2)

[2]王妮.吴宓与中国比较文学[D]. 西南大学,2009(S2)

[3]刘盛浪.高考作文语言研究[D]. 西南大学,2009(S2)

上一篇:工科线性代数理论结构探析 下一篇:浅谈高级技师负责制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